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原肽

抗原肽

抗原肽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038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等;抗原肽的相关文献由7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积仁、李许峰、罗夫辛克纳吉等。

抗原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3038 占比:99.78%

总计:43131篇

抗原肽—发文趋势图

抗原肽

-研究学者

  • 张积仁
  • 李许峰
  • 罗夫辛克纳吉
  • 蔡睿
  • 赵环
  • 郝冰娜
  • 梁志清
  • 西村泰治
  • 陈慰峰
  • 伊东恭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凡; 高剑峰; 周永顺; 陈福龙; 李刚; 何营; 韩凯; 孟凡则; 李婷婷; 刘子超
    • 摘要: [目的]用绿色荧光标记的布鲁菌M5菌株(GFP-M5)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多肽进行筛选.[方法]用联合细胞因子重组小鼠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和增殖,于诱导培养的第1,3,5,7天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PE标记的CD11c抗体和FITC标记的CD80抗体对培养第7天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因子表达情况;用GFP-M5侵染培养第7天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侵染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从树突状细胞膜水溶性蛋白溶液中分离纯化MHCⅡ-免疫多肽组复合物,C18固相萃取柱纯化小分子多肽,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液相色谱-二级质谱(LC-MS/MS)联用技术进行纯化和测序,在布鲁菌基因组数据库中对质谱测试原始数据进行检索,筛选与布鲁菌M5基因组匹配的MHCⅡ类结合序列所代表的蛋白质.[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发现,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由最初表面光滑无突起的圆形细胞(第1天)转变为表面突起明显增多的典型树突状细胞(第7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第7天的树突状细胞CD11c阳性率为72.0%,CD80阳性率为8.4%,符合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征.GFP-M5侵染细胞24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部分树突状细胞已完全被侵染,即成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共沉淀结合LC-MS/MS技术,从经GFP-M5侵染的3组树突状细胞膜水溶性蛋白溶液中分离出了800多个MHCⅡ分子提呈的多肽分子,经与布鲁菌全基因组比对,属于布鲁菌且在3个试验重复中至少重复出现2次的有28个多肽序列;蛋白质鉴定表明,这些短肽包括布鲁菌外膜蛋白和外膜蛋白组装过程中需要的相关酶类,以及在抗原递呈过程中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所需的酶类.[结论]建立了外源性抗原体外侵染树突状细胞,获得了一系列布鲁菌M5菌株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后的MHCⅡ免疫多肽.
    • 蒋乐章; 徐刘航; 刘跃虎; 喻青青; 郗雪艳
    • 摘要: 目的:利用肝癌特异性γδTCR转染细胞系筛选γδT细胞识别抗原肽。方法:收集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测定其中的γ9和δ2的CDR3序列,根据序列分析获得优势的CDR3序列,嵌入到长的γ9δ2序列。分别构建到PREP7和PREP9载体中,转染J.RT-T3.5细胞,经过抗生素筛选,获得肝癌特异性γδTCR转染细胞。以此细胞为探针,筛选噬菌体十二肽库,获得γδT细胞识别抗原肽。结果:成功构建肝癌特异性γδTCR转染细胞,并筛选了可能的γδT细胞识别的肝癌特异性抗原肽。结论:本实验研究为筛选γδT细胞识别的肝癌特异性抗原奠定基础。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合作,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共装载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体,制备出新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在多种白血病动物模型上均显著抑制病情进展,为白血病的精准免疫治疗带来新思路。
    • 张雅雯; 张鸿; 赵林; 郭土敬; 李泽民; 祝贺; 刘国强; 李黄金
    • 摘要: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系统建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抗原肽的高效制备方法.方法 利用抗原表位预测软件SYFPEITHI、BIMAS与EpiJen确定截短表达策略,通过ProtScale软件亲水性分析改善表达产物的可溶性.目的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1b,高浓度尿素裂解法溶解包涵体蛋白,稀释复性法复性.结果 3个覆盖全长hTERT的截短片段仅Ser480-Leu665能高效表达,但所形成的包涵体蛋白难溶于8 mol/L尿素.进一步优化所获的Tyr562-Ile665包涵体蛋白则可溶,且经纯化后可有效复性,产物纯度达到95%以上.结论 利用大肠杆菌系统成功建立了hTERT抗原肽高效制备方法,为后续肿瘤疫苗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 相笑; 马志永; 邱亚峰; 张彦兵; 石元元; 李玉明; 刘珂; 魏建超; 邵东华; 李蓓蓓; 童光志
    • 摘要: 基于生物信息学、化学合成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利用预测的抗原肽进行抗体的制备已被广泛地应用.本研究探讨了利用预测的抗原肽制备针对PRRSV N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首先,利用生物学软件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蛋白进行抗原性预测,获得一个位于蛋白N端16个氨基酸的候选抗原肽.通过BLAST比对,发现该抗原肽在不同北美型毒株中高度保守.其次,采用Fmoc固相法进行抗原肽合成,并将合成的抗原肽通过MBS法偶联到KLH载体蛋白上.随后,将偶联好的抗原肽与弗氏完全佐剂或不完全佐剂混合,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并利用IgG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抗体.最后,利用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利用偶联好的抗原肽包被ELISA板,检测抗体的滴度,纯化抗体的滴度超过1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1:2000)可以特异地识别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中的N蛋白,重要的是该抗体可以与不同毒株反应;IFA检测显示,该纯化的抗体(1:100)可以检测PRRSV感染的细胞.因此,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的PRRSV N蛋白的抗原肽,能有效地应用于抗PRRSV N蛋白抗体的制备,制备的抗体不仅为研究PRRSV N蛋白奠定基础,而且为研究PRRSV与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To date, prediction of antigen peptides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chemical synthetic and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has been commonly used for generation of antibodies. Here, we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on of 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PRRSV N protein by using predicted antigen peptide. First, one antigen peptide (16 amino acids) close to N terminal of was predicted from N protein of a highly pathogenic PRRSV strain. Then, the BLAS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is peptide was conserved in different North American PRRSV strains. Secondly, this antigenic peptide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Fmoc solid phase method and coupled to the KLH vector protein by MBS method. Subsequentl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immunized with the conjugated antigenic peptide emulsified with Freund's complete or incomplete adjuvant. The antiserum was collected from the immunized rabbit and antibodies were purified using Ig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 purified antibodies showed good signals at dilution of over 105 in ELISA. When used at dilution of 1:2000 in Western blotting, the antibodies reacted with N protein from Marc-145 cells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PRRSV strains. The dilution of 1: 200 of this antibody preparation was used in IFA for detection of PRRSV in infected cells. Collectively, the antigen peptide of the PRRSV N protein was predicted using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and used for generation of antibodies, which showed good reactivity in ELISA, Western blot and IFA.
    • 张雅雯1; 张鸿1; 赵林1; 郭土敬1; 李泽民1; 祝贺1; 刘国强1; 李黄金1
    • 摘要: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系统建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抗原肽的高效制备方法。方法利用抗原表位预测软件SYFPEITHI、BIMAS与EpiJen确定截短表达策略,通过ProtScale软件亲水性分析改善表达产物的可溶性。目的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1b,高浓度尿素裂解法溶解包涵体蛋白,稀释复性法复性。结果3个覆盖全长hTERT的截短片段仅Ser480-Leu665能高效表达,但所形成的包涵体蛋白难溶于8 mol/L尿素。进一步优化所获的Tyr562-Ile665包涵体蛋白则可溶,且经纯化后可有效复性,产物纯度达到95%以上。结论利用大肠杆菌系统成功建立了hTERT抗原肽高效制备方法,为后续肿瘤疫苗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 刘凯; 王多明; 王若峥
    • 摘要: 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识别肿瘤抗原,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T细胞受体与抗原肽-MHC表位多肽复合物特异性结合,诱导CTL杀伤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本文探讨肿瘤与免疫应答之间分子机制、诱导及调节肿瘤微环境内部平衡,包括清除或控制免疫抑制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利于提供更好、更完善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 邱思煌; 赵长久
    • 摘要: 近年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递呈途径抗原肽的来源备受争议.选择性翻译产物作为抗原肽来源的模式,对经典全长蛋白降解作为抗原肽来源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且这一模式已经被科学地实验数据证实和支持.因此,现在需要新的假说来探寻不同来源的抗原肽对MHC-I类递呈途径的生理意义.
    • 李洪波; 吴东海
    • 摘要: 目的 制备人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hCTRP1)的特异性抗体.方法 合成了hCTRP1的C端抗原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利用亲合纯化色谱柱对抗体进行了纯化.结果 间接ELISA测定表明,抗血清效价达1∶64 000,Western印迹及ELISA验证表明纯化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结论 人工合成的hCTRP1抗原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并纯化制备了hCTRP1特性抗体.
    • 潘佩蕾; 潘平; 吕迪; 丁滨; 钱朝东; 刘翔宇; 毛建洋; 丁志山; 蒋福升
    • 摘要: [目的]制备针对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类共同基序的IgY抗体,并对其中和蛇毒活性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尖吻蝮蛇蛇毒各类金属蛋白酶类共有序列,设计合成与其酶活性密切相关且高度保守的抗原肽PT1和PT2;偶联复合物KLH-PT1、KLH-PT2免疫母鸡获得IgY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IgY效价及与尖吻蝮蛇蛇毒和短尾蝮蛇蛇毒的交叉反应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最后通过抗小鼠皮下出血实验对IgY中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ELIS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KLH-PT1、抗尖吻蝮蛇蛇毒IgY均可与尖吻蝮蛇蛇毒、短尾蝮蛇蛇毒发生交叉反应且后者显著强于前者;抗KLH-PT2 IgY在体外与尖吻蝮蛇蛇毒、短尾蝮蛇蛇毒无明显交叉反应,在体内抗出血实验中却表现出很强的中和毒性作用,并且显著优于前两者.[结论]通过设计金属蛋白酶共有序列抗原肽,制备了能与多种血循型蛇毒交叉反应的IgY抗体,这为制备特异、高效、低毒性且广谱的抗出血型蛇毒抗体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