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链抗体

单链抗体

单链抗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7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253614篇;相关期刊302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等;单链抗体的相关文献由330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建国、刘媛、王旻等。

单链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7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3614 占比:99.67%

总计:254445篇

单链抗体—发文趋势图

单链抗体

-研究学者

  • 朱建国
  • 刘媛
  • 王旻
  • 刘贤金
  • 张娟
  • 张存政
  • 王弘
  • 刘彦仿
  • 孙远明
  • 戴和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侯伟
    • 摘要: 噬菌体展示技术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展示抗体技术,逐渐成为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的重要工具。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通过将外源多肽基因整合到噬菌体基因中,以融合表达的形式将外源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筛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且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抗体不仅可在标签蛋白的辅助下进行选择和纯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得到单链抗体的完整基因序列。笔者首先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分类,根据抗体的来源将噬菌体抗体库分为天然抗体库和免疫抗体库,通过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文库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天然抗体文库;其次简述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流程,其中噬菌体表达载体的选择是展示技术的关键,整合了噬菌粒基因的辅助噬菌体侵染其特异性菌株,从而通过抗生素平板对该系统进行选择性筛选;最后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抗体的首次人源化使同源性抗体在临床上应用成为可能,后续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动物同源性抗体的研发进一步证明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生产诊断或潜在治疗试剂的能力。该综述主要聚焦于噬菌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以期对后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单链抗体的应用提供指导。
    • 薛丽娜; 张艾立; 楼晓昆; 阎辉; 谢恬; 刘臻
    • 摘要: 单链抗体融合蛋白是一种通过重组质粒将单链抗体与蛋白质融合构建的新型蛋白,具有保持抗原抗体结合的稳定性和外部蛋白质生物活性功能,主要通过大肠杆菌与酵母两个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机制包括阻滞肿瘤细胞周期、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等,现已主要应用于靶向治疗、影像诊断、细胞内免疫和生物检测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单链抗体融合蛋白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康子茜; 王加利; 和似琦; 崔鑫铭; 石冰洁; 王建勋
    • 摘要: 目的建立检测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实时荧光定量免疫PCR(PDRT-IPCR)方法。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将抗体ANTI-BCMA片段连接入噬菌体M13KO7中,构建重组噬菌体质粒M13KO7-ANTI-BCMA,保存于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EG/NaCl溶液低温沉降后获得重组噬菌体M13KO7-ANTI-BCM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重组噬菌体M13KO7-ANTI-BCMA是否展示抗BCMA单链抗体。以不同浓度的BCMA包被96孔高吸附酶标板,加入重组噬菌体M13KO7-ANTI-BCMA,热裂解后,以裂解噬菌体的DNA作为扩增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不同浓度BCM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运用OriginPro2021软件进行四参数Logistic拟合曲线,根据相关系数R^(2)确定线性范围,计算最低检测限。以重组噬菌体M13KO7-ANTI-CD19和噬菌体M13KO7为对照,验证PDRT-IPCR方法检测BCMA的特异性。结果抗BCMA单链抗体成功展示在重组噬菌体M13KO7-ANTI-BCMA表面。随着BCMA包被浓度的降低,对应扩增曲线的CT值逐渐变大,PDRT-IPCR检测BCMA的线性范围为0.1 ng/mL~1000 ng/mL,R^(2)为0.9993,最低检测限为0.077 ng/mL。重组噬菌体M13KO7-ANTI-BCMA与BCMA的结合是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BCMA的PDRT-IPCR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限灵敏、线性范围宽、特异性高等特点。
    • 石英贤; 潘鑫艳; 冯强; 郑慧元; 杨举伦
    • 摘要: ras基因突变或过表达可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约30%的肿瘤中存在ras基因突变。p21Ras蛋白是ras基因表达的产物。抗p21Ras蛋白抗体的研发,为ras驱动肿瘤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文对抗p21Ras蛋白单克隆抗体、单链抗体、细胞内抗体、重组抗体的研发和应用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 王玉波; 邓炜杰; 陈薪竹; 王丹; 洪艳平; 熊建华; 戴棚; 杨武英
    • 摘要: 为提高抗呋喃唑酮代谢物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采用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能表达出目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对诱导表达得到的目标融合蛋白进行鉴定,探讨5种培养基、6种诱导时间和4种诱导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对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再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羧基琼脂糖凝胶柱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纯化并对其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最适宜条件为SB培养基,诱导剂IPTG浓度为0.6 mmol/L,培养9 h,该条件下抗呋喃唑酮代谢物衍生物单链抗体-AP融合蛋白的表达效果较好,表达量从2.89%增加到5.75%,总体增加了约2.86百分点,通过NHS活化羧基琼脂糖凝胶柱纯化后融合蛋白的浓度为1.973 mg/mL,IC_(50)值为56.9231 ng/mL。本试验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获得生物活性较好的融合蛋白,为后续呋喃唑酮代谢物免疫检测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 肖丽荣; 李彬; 王家伟; 成杰; 别鹏飞; 史秋梅
    • 摘要: 为快速筛选获得牛冠状病毒(BCoV)特异性抗体,本试验用重组的牛冠状病毒N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从免疫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分别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采用重叠延伸PCR法将VH、VL拼接为完整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scFv基因与酶切的噬菌粒连接,电转入感受态细胞中,过夜培养获得初级噬菌体抗体库,测定库容为8×10^(8)PFU。自库中随机挑取15个单克隆的噬菌体通过PCR鉴定,结果显示其中13个克隆扩增出约800 bp大小的目的片段,阳性率为86.7%,说明噬菌体抗体库构建成功。该抗体库经4轮富集淘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最终获得32株与N蛋白特异性反应的噬菌体克隆。将32株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分析序列后发现有19株阳性单链抗体基因正确,选取阳性值较高的5株阳性单链抗体检测其噬菌体抗体结合活性,其中阳性单链抗体scFv-154与N蛋白的结合活性较高。本试验为进一步探讨单链抗体在牛冠状病毒病诊断和防控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邓侃; 陈廷涛; 彭颖征
    • 摘要: 验证Aif-T18融合蛋白对肿瘤内皮细胞标志分子1(TEM1)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IRES-TEM1-EGFP,转染TEM1阴性表达细胞MS1,经G418筛选得到TEM1阳性细胞株(MS1-TEM1);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302-Aif和pET302-Aif-T18,转化至表达宿主菌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菌体得到所需的目的蛋白,采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技术检测融合蛋白对MS1和MS1-TEM1细胞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杀伤的效果。本研究中,主要利用单链抗体scFvT18选择性携带凋亡诱导因子AIF,靶向抑杀TEM1阳性细胞,从而为Aif-T18融合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邓侃; 陈廷涛; 彭颖征
    • 摘要: 验证Aif-T18融合蛋白对肿瘤内皮细胞标志分子1(TEM1)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IRES-TEM1-EGFP,转染TEM1阴性表达细胞MS1,经G418筛选得到TEM1阳性细胞株(MS1-TEM1);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302-Aif和pET302-Aif-T18,转化至表达宿主菌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菌体得到所需的目的蛋白,采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技术检测融合蛋白对MS1和MS1-TEM1细胞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杀伤的效果.本研究中,主要利用单链抗体scFvT18选择性携带凋亡诱导因子AIF,靶向抑杀TEM1阳性细胞,从而为Aif-T18融合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陈薪竹; 杜华英; 洪艳平; 王丹; 王玉波; 杨武英; 熊建华
    • 摘要: [目的]优化基因工程菌的诱导表达条件,以提高抗呋喃它酮代谢物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分别研究不同宿主菌、培养基、初始pH、诱导时期、诱导时间和蛋白诱导表达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对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其活性进行鉴定.[结果]以E.coli BL21(DE3)作为宿主菌,在以初始pH为7.0的SB液体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将含有目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培养至OD600为0.6时,用浓度为0.6 mmol/L的诱导表达剂IPTG诱导表达9 h的条件下,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由最初的7.94%增加到了11.45%,总体增加了约3.51%,且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成功提高了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为后期大规模生产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王丽娟; 石正旺; 杨波; 麻园; 罗俊聪; 万颖; 宋锐; 田宏; 郑海学
    • 摘要: 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源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ASFV反应活性的猪源单链抗体(ScFv),为ASFV的诊断提供新的材料.采集ASFV感染康复猪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猪源IgG重链可变区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利用SOE-PCR技术扩增拼接得到猪源ScFv基因;构建pET-30a-ScFv表达载体,进行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用ELISA和IFA鉴定ScFv抗体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猪源ScFv(VH-VLκ、VH-VLλ)基因,鉴定到1株与ASFV存在反应活性的ScFv(VH-VLλ11)抗体.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到1株与ASFV存在反应活性的ScFv(VH-VLλ11)抗体,为ASFV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新型原材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