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628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心电与循环、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2012年中国心电学论坛等;房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文献由103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劲林、程光辉、韩宏伟等。

房性心动过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8.10%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4628 占比:91.61%

总计:5052篇

房性心动过速—发文趋势图

房性心动过速

-研究学者

  • 张劲林
  • 程光辉
  • 韩宏伟
  • 吴书林
  • 李振
  • 苏晞
  • 唐成
  • 蒋萍
  • 詹贤章
  • 张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威
    •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导管消融术中可出现其他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其中常见的类型为房扑和大折返性房速,少数为局灶性房速。本文介绍1例房颤术中出现房性心动过速,标测结果为相对少见的局灶房速患者,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急10余年”入院。
    • 郑文凯; 康虹; 许智永
    •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Lorenz-RR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选取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73例患者,其中,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 7例,房性扑动(简称房扑) 32例,不纯性房扑13例,房扑-房颤21例。采用DMS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分析软件,对全部心搏Lorenz-RR散点图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各分组病例的散点图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类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FF间期、心房频率、F波形态种类、是否存在等电位线,及其与Lorenz-RR散点图图形特征的关系。结果 7例房速中,2例呈单个椭圆形,3例呈多分布椭圆形,2例呈网格状团块。32例房扑中,2例呈多分布椭圆形,26例呈清晰网格状团块,4例呈模糊网格状团块。13例不纯性房扑中,2例呈清晰网格状团块,10例呈模糊网格状团块,1例呈含有模糊团块的扇形。房扑-房颤呈含有模糊团块的扇形,或是无团块的扇形。结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Lorenz-RR散点图形态特征与房性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相关,也与房室结不应期的变化有关。当心房频率较慢且规律时,散点图呈单个或多分布椭圆形团块;当心房频率较快且规律时,呈清晰网格状团块。当心房频率逐渐失去规律性时,团块边界逐渐模糊:由清晰网格状团块发展为模糊网格状团块,再发展为有或无团块的扇形。团块的多少与房室传导比例有关,单个团块的扩大或扩散受房性周期变异性和房室结不应期变化的影响。
    • 贺小涵; 侯翠红
    • 摘要: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EDMD)是一种罕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以早期出现肘部屈肌、颈部伸肌和小腿腓肠肌挛缩,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受累为主要表现[1]。心脏受累是EDMD的主要致死因素,约半数患者可发生猝死[2],常表现为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肌病[3]。治疗主要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起搏器植入、ICD/CRT植入等。与其他基因突变所致EDMD相比,LMNA基因突变所致的EDMD心脏受累程度更严重[4],对LMNA基因突变所致EDMD心脏受累报道较少。
    • 刘华钊; 崔瑞杰; 刘慧
    • 摘要: 心律失常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根据心跳起源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1)窦性心动过速,起源于正常窦房结的心动过速称之为窦性心动过速。(2)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称为房性心动过速。(3)房颤,心房颤动往往伴有心室律的明显增快,是一种快速性的心律失常。(4)房扑,当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且规则时,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称为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可认为是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窄QRS波心动过速,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代表。(6)室速,心室来源的心动过速是快速心律失常的表现,并且可能会危及生命。
    • 闫欢欢; 邹琼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162cm,55kg,因“停经9月余,咳嗽1周,加重4天”于2021.05.15入院。停经42天在当地诊所行尿妊娠试验阳性,行彩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停经45天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早孕反应,未作特殊处理,持续至孕5月好转;停经3月余自觉心跳加速、心慌胸闷,在院外某三甲医院行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收缩功能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动过速,HR 142次/分,因怀孕未行特殊处理,孕期定期监测心率在160-180次/分之间;1周前因咳嗽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止咳等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近4天来自觉夜间胸闷气短及咳嗽加重,在另一家某三甲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部分呈文氏阻滞。
    • 苗成龙; 孟鑫; 王艳微
    • 摘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心动过速时应用心室起搏拖带、希氏束不应期/非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及心房不同部位起搏的方法,窦性心律下应用希氏束旁起搏、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等方法.心室起搏拖带可观察多个指标,为临床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但可能造成拖带后"假V-A-A-V"顺序,希氏束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导致心动过速终止,不利于鉴别诊断.窦性心律下行希氏束旁起搏和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时,结果可能受起搏位置、旁路位置和不应期影响,易造成假阴性结果等.因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需综合多种鉴别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 马薇; 卢凤民; 何乐; 张帆; 吴冬燕; 许静
    • 摘要: 目的 评价导管消融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电解剖基质及射频消融.方法 分析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速消融病例,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心房,结合拖带标测,明确房速机制后进行线性及基质消融.结果 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间隔入路11例,左房入路6例.共诱发25种房速,其中间隔入路组诱发15种房速,大折返机制11例,局灶机制4例.左房入路组诱发10种房速.其中大折返机制6例.局灶机制4例.首次消融手术成功率94.1%(16/17).平均随访(29±12)个月,有3例患者复发.手术成功率82.4%(14/17),2例进行二次消融后成功.结论 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速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 陶海龙; 陆明辉; 龙德勇; 王琎; 赵江涛; 朱揆; 陈晓伟; 董建增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心耳起源房速患者,先用压力消融导管进行心腔解剖重构和激动顺序标测;提示心耳局灶起源后再用心腔内超声导管对心耳进行解剖重建,构建心耳内部分叶结构;最后用心耳局部激动顺序标测,明确定位起源,采用压力消融导管消融治疗.结果:20例患者年龄(34.3±9.7)岁,房速持续时间(23.8±22.6)个月,其中左心耳起源8例,右心耳起源12例.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心耳的解剖重建和激动顺序标测,平均标测(45.25±6.29)点,消融导管压力(7.25±1.33)g,放电(2.85±1.31)次.最终消融成功部位:心耳基底部起源11例(55%),心耳尖端起源7例(35%),广泛起源2例(10%).围术期未出现心包填塞、穿刺部位出血等消融并发症.随访6个月,复发3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行外科心耳切除.结论: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心耳起源房速的消融治疗有效、安全.
    • 摘要: 4月24日,汉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维去年成功开展三维标测指导下的房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手术。又开展了院内首例房颤射频清融手术。这是我院首次使用三维标测射频消融介入治疗房颤的病例。
    • 陈飞燕; 李晓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不同类型起搏器实施监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起搏器类型包括心房心室双起搏双感知双反应型(双反应型组)27例,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感知抑制型组)25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型(CRT组)20例,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组)10例,术后均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起搏比例≥60%、室房逆传、室性融合波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够监测不同类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