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5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39864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2013中国心电学论坛等;导管消融的相关文献由270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长生、董建增、龙德勇等。

导管消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5 占比:2.67%

会议论文>

论文:102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9864 占比:97.08%

总计:41061篇

导管消融—发文趋势图

导管消融

-研究学者

  • 马长生
  • 董建增
  • 龙德勇
  • 汤日波
  • 刘兴鹏
  • 张澍
  • 刘旭
  • 喻荣辉
  • 桑才华
  • 杨延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震宇; 商鲁翔; 汤宝鹏
    • 摘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新型无创消融治疗方式,在抗心律失常药、导管消融、心脏植入型器械的基础上为难治性心律失常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现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难治性心律失常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及与导管消融相比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丽凤; 刘铮; 刘旭; 王云龙; 梁卓; 刘小青; 杨新春
    • 摘要: 目的:应左心房后壁隔离是目前持续心房颤动消融的常见术式之一,临床实践中发现顶部线和底部线消融达到后壁隔离存在一定难度。我们探索消融指数(AI)指导下的左心房后壁隔离电生理特点和方法。方法:我们连续入选20例在我中心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I指导下行常规双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后壁顶部线和底部线消融。双线消融后如后壁仍然存在电位,行左心房后壁电压标测,指导后壁内消融,直到后壁达到传入和传出双向阻滞。结果 :AI指导下左心房后壁直接双线隔离率35%,65%双线消融后后壁内仍然有电位。65%患者后壁内电压标测发现后壁内存在局部高电压区,平均在高电压区域消融5.7个点可以简单快速高效安全的达到左心房后壁完全电隔离,并且没有造成严重食道损伤。后壁中间区域需要消融点数最多,占后壁内总消融点数的84%。结论 :AI指导下可以安全高效的完成左心房后壁隔离,但65%的患者需要在后壁内电压标测指导下平均消融5.7个点达到后壁隔离。
    • 邹永伟; 胡小恋
    • 摘要: 心肌纤维化与心房颤动(房颤)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电解剖标测系统显示的左房低电压提示左房纤维化。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左房低电压可显著增加房颤术后的复发风险。研究显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肺静脉隔离附加左房低电压区消融是否更有效存在争议;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肺静脉隔离附加左房低电压区消融可显著降低房颤的复发风险。此外,左房低电压也可提示房颤患者有脑梗死病史及沉默性脑梗死的发生。现针对近年来左房低电压与房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张佳琪; 池程伟; 刘吉义; 张树龙
    • 摘要: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两种主要能源分别是射频能源与冷冻能源。脉冲电场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消融能量,由于其在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的小孔导致细胞凋亡,产生不可逆电穿孔,具有非热性、瞬时性和心肌组织优先选择性的特点,使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更简单、更安全和更有效,从而有可能为心房颤动消融带来革命性变化。
    • 赵欣; 苏鑫; 龙德勇; 桑才华; 何楠;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经股静脉路径导管消融的可行性与操作策略。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合并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5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评估滤器和血栓相关情况,术中经股静脉路径行导管消融治疗,术后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的移位、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5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评估未发现滤器血栓形成、断裂及移位等情况,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治疗,手术时间为(114.0±21.9)min,X线曝光时间为(8.4±6.5)min,术后未发现滤器明显移位、倾斜。随访19.0(13.5,43.0)个月后,3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血栓栓塞、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充分评估滤器以及优化操作策略后,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经股静脉路径行导管消融安全可行。
    • 姜兆磊; 梅举; 汤敏; 丁芳宝; 黄健兵; 马南; 刘浩; 沈赛娥; 蔡捷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应用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6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4±6.2)岁,平均房颤病程(4.9±2.3)年,平均左心房直径(46.3±4.9)mm,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2.5±1.3)分,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7.2±2.8)%。16例患者既往曾接受过失败的房颤导管消融术。所有患者术后3、6、12个月、每年随访时,均作24 h或72 h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4~10(5.7±0.8)个月,围术期无死亡病例。56(90.3%)例消融术中即恢复窦性心律,6(9.7%)例消融术后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12~66(29.8±13.5)个月,8(12.9%)例患者术后复发,54(87.1%)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Kaplan-Meier曲线表明术后2年时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4±4.5)%。全组患者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结论 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治疗中,治疗效果满意。
    • 摘要: 2022年3月20日,我校附属医院院长韩旭晨教授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介人团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技术支持下,成功完成内蒙古东部地区首例房颤患者经冷冻球囊导管射频消融术。“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患病率高且预后不良,严重者可致死、致残。针对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其中导管消融手术是部分房颤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在2017年,我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导管室开展了在Carto标测系统指引下进行房颤三维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治愈了大量房颤患者,惠及赤峰市及周边地区群众。
    • 李珂; 赵海娟; 赵耀; 黄松群; 郭志福
    • 摘要: 心房颤动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相较于普通心房颤动患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着更高的卒中、心力衰竭及猝死等风险。抗心律失常药在控制心室率及维持窦性心律中应用广泛,但较低的有效率和较多的药物副作用使得药物应用受限。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以及有效性可靠等特点,对于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可能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
    • 王琎; 公言伟; 刘相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心室节制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电生理特征及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导管消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内科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射频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27例,选取其中10例起源于右心室节制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右心室节制束组,另选取12例起源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三尖瓣环后侧壁组。所有患者在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进行激动标测和消融,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影像学指标、心电图参数及其特点、标测和消融效果。结果 右心室节制束组QRS波时限、类本位曲折时间短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组,V1、V2、V3导联QRS波下降支斜率大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组(P<0.05)。起源于右心室节制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点:(1)QRS波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2)胸前导联移行均晚于V4导联;(3)Ⅰ、aVL导联QRS波主波均为直立,Ⅱ、Ⅲ、aVF导联主波方向则以负向为主。起源于三尖瓣环后侧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点:(1)QRS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表现为rS型;(2)Ⅰ、aVL、V5、V6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右心室节制束组于消融有效靶点处记录到最早激动点的领先体表QRS波起点时限为(18.1±3.1)ms;在消融有效靶点中,有6例(6/10)于局部V波之前可见浦肯野电位;消融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右束支阻滞,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心包填塞。所有三尖瓣环后侧壁组患者消融成功且未出现并发症。右心室节制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与原发形态不同的室性期前收缩,且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500次/24 h,未再给予干预治疗。此外,所有患者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发生心包压塞、房室传导阻滞及新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右心室节制束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RS波时限、类本位曲折时间较短,V1、V2、V3导联QRS波下降支斜率大,且三维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