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6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0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437958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放射肿瘤物理学年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北京放射肿瘤学术论坛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由2095位作者贡献,包括康静波、潘绵顺、任本等。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0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37958 占比:99.84%

总计:438680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文趋势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研究学者

  • 康静波
  • 潘绵顺
  • 任本
  • 段学章
  • 司红霞
  • 吕光明
  • 季洪兵
  • 宋江波
  • 居小萍
  • 张芬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震宇; 商鲁翔; 汤宝鹏
    • 摘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新型无创消融治疗方式,在抗心律失常药、导管消融、心脏植入型器械的基础上为难治性心律失常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现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难治性心律失常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及与导管消融相比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段宇新; 邓祯祥; 刘溪; 朱宗达
    • 摘要: 目的: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图像验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照射剂量。方法:收集20例行SBRT的NSCLC患者的100张CBCT图像。采用形变配准和非形变配准两种方法在CBCT图像上对单次照射剂量分布进行重新计算。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计划剂量和重新计算的照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内靶区的平均覆盖率(V100%)相对差异较小;计划之间的适形度指数和梯度指数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对于危及器官,在计划剂量和照射剂量之间仅在一名患者中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BCT图像能用来验证NSCLC的SBRT剂量,并提供相关的3D执行剂量的信息。
    • 何立儒; 董培; 高剑铭; 刘洋; 周芳坚
    • 摘要: 肾细胞癌对传统的常规分割放疗不敏感,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能够有效提高肾癌放疗反应率,在局限期和转移期肾癌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通过对SBRT治疗肾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资料进行归纳,显示SBRT是局限期不可手术肾癌根治性治疗的替代手段,是转移期肾癌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与靶向治疗联合安全且可能存在治疗增益,而SBRT的免疫效应以及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将成为未来的探索热点。
    • 黄宝添; 林佩贤
    •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提高靶区最高剂量对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例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针对靶区内最高剂量分别设计P_(120%)、P_(115%)、P_(110%)、P_(105%)共4个剂量梯度的放射治疗计划,评价4组计划对靶区剂量、正常肺组织、胸壁和肋骨剂量的影响。结果:4组计划对靶区、胸壁和肋骨剂量影响较大,而对正常肺组织剂量的影响较小。P_(120%)、P_(115%)、P_(110%)和P_(105%)4组计划的靶区平均最高剂量分别为58.9、55.4、53.3和50.5 Gy;对于胸壁剂量,4组计划的平均V_(30)分别为18.4、14.3、12.0和9.1 cc,V_(40)分别为5.3、3.7、2.8和1.5 cc,D_(max)1 cc分别为43.4、41.1、39.7和37.5 Gy;对于肋骨剂量,4组计划的肋骨平均最高剂量分别为47.3、44.4、42.8和40.6 Gy;对于肺剂量,4组计划的中位V5分别为15.2%、15.0%、14.8%和14.6%,V10分别为11.4%、10.9%、10.6%和10.1%,V20分别为5.0%、4.6%、4.4%和4.1%,肺平均剂量分别为4.0、3.8、3.7和3.5 Gy。结论:提高靶区内最高剂量主要影响靶区、胸壁和肋骨剂量,对正常肺组织的剂量影响较小。临床治疗中可尝试根据肿瘤与危及器官的毗邻关系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
    • 李陆军; 钟宇行; 覃伟光; 卢敏华
    • 摘要: 目的检测BrainLAB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辐射等中心误差。方法将自制模体固定在BrainLAB的体位固定架上进行CT扫描,并将扫描图像传输至iPlan RT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将金属小球设为治疗靶区,以其中心为靶中心,获得摆位坐标。在直线加速器下对模体进行摆位,安装BrainLAB适配器及7.5 mm的圆锥形准直器,并以7.5 mm圆锥形准直器为辐射野,在治疗床和准直器为0°的状态下,分别在机架角为0°、90°、180°及270°时各拍摄1张摆位验证图像;卸下圆锥形准直器,将直线加速器二级准直器的辐射野设置为1 cm×1 cm,以相同的方法获取4张图像;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中心误差和直线加速器治疗等中心误差。结果当机架角为0°、90°、180°及270°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中心误差分别为0.52、0.19、0.51及0.44 mm,直线加速器治疗等中心误差分别为0.66、0.36、0.51及0.31 mm,两者之间的差值分别为-0.14、-0.17、0.00及0.13 mm。结论应用该研究的方法可快速检测到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使BrainLAB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辐射等中心误差符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摆位精度的要求(误差小于1.25 mm),从而确保治疗的精度。
    • 魏鹏; 叶书成; 刘卫东; 杨君东; 王梦雅; 吕敏; 王丽芳
    • 摘要: 目的比较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DCA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Monaco5.11.03治疗计划系统以相同的目标优化模板和治疗计划参数分别设计DCAT计划与VMAT计划,在靶区剂量覆盖率均为95%的情况下比较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计算时间、机器跳数、控制点数和出束时间等指标。结果DCAT计划与VMAT计划均符合PTV和危及器官的临床要求。VMAT计划的一些危及器官剂量低于DCAT计划,而且R_(50%)优于DCAT计划;但DCAT计划的计算时间、出束时间均短于VMAT计划,机器跳数、控制点数均低于VMAT计划;DCAT计划的机器跳数比VMAT计划平均少1322.1 MU。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DCAT和VMAT两种技术进行SBRT,均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靶区剂量分布,VMAT计划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更好,DCAT计划在计算时间、机器跳数、控制点数和出束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 崔健淳; 李乾永; 陆维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并研究其控制策略。方法:对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放疗前使用KV-CBCT进行扫描,并配合六维床(Lng Lat Vrt Rtn Pitch Roll六个方向)进行校准获得图像匹配数据。对患者治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策略。结果:头部摆位误差较小,误差平均值3mm,头部摆位的误差低于胸腹部,头部摆位的重复性准确率明显高于胸腹摆位;这与技师的技术、设备的精准度以及患者自身的自主和不自主运动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结论:在肿瘤患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经常会出现摆位误差的现象,因此要积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控制,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詹梦娜; 魏晓为; 何侠; 尹丽; 冯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alypso系统的电磁导航在门控肝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肿瘤实时追踪中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在Calypso电磁转发器的引导下,进行肝脏SBRT的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电磁运动监测系统基础上配合呼气末屏气的呼吸门控治疗,分别记录每次治疗时间。评估放疗急性反应及远期不良反应,并在后续随访中评估疗效。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各个方面的主观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转发器植入过程顺利,计划靶区是通过各个方向将临床靶区扩大5 mm边缘而形成。3例患者在治疗中观察到Ⅰ度骨髓抑制,无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或其他不良反应。4例患者疗效评价均为疾病稳定。后续调查问卷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非常积极,自由呼吸患者反映舒适性更高。结论 基于Calypso电磁运动监测系统为追踪肝脏肿瘤靶区提供了一种实时直接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雅迪; 李学军; 王宏伟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乙肝病史26年,于2019年2月体检时发现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升高至873.9 ng/ml,r-谷氨酰转肽酶156 U/L,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肝右叶前段结节型肝癌,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慢性乙肝。2019年2月28日行肝S5段肿瘤切除+胆囊切除术(并射频消融)。
    • 文琰; 杨谋; 胡宏德
    • 摘要: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缓解梗阻治疗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延长寿命的主要方式。除了传统药物、外科手术、化学消融及起搏器植入,近年来出现的靶向药物、室间隔射频消融、二尖瓣修复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解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梗阻提供了新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