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7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5537篇;相关期刊470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文献由3676位作者贡献,包括惠汝太、刘丽文、宋雷等。

肥厚型心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7 占比:20.05%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1.05%

专利文献>

论文:5537 占比:78.90%

总计:7018篇

肥厚型心肌病—发文趋势图

肥厚型心肌病

-研究学者

  • 惠汝太
  • 刘丽文
  • 宋雷
  • 王浩
  • 邹玉宝
  • 左蕾
  • 王继征
  • 智光
  • 段福建
  • 刘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舒甜; 胡豪畅; 沈才杰; 林少沂; 陈晓敏
    • 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为1/500~1/200。目前已发现超过30个基因的1500种突变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致病基因变异连同修饰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使得疾病表型极具异质性,临床表现上从无任何症状到心源性猝死均可发生,病理表型主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及纤维化、心肌缺血等。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究HCM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并基于遗传背景对HCM的治疗方法进行研发。本文以HCM基因型–表型的关联为重点,从HCM的致病基因、关联影响因素和最新治疗手段等多方面综述了HCM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HCM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向提供遗传学方面的思路。
    • 赵苗; 李慕子; 王婧金; 钟德琳; 沈艳; 李丽; 左镕宇; 张露露; 骆志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各层心肌变形能力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HCM患者42例为HCM组,对照组49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分析两组患者常规超声指标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旋转应变(Twist)、左室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PSD)、内膜层(CSendo)、中间层(CSmid)和外膜层圆周应变(CSepi)、内膜层纵向应变(LSendo)、中间层纵向应变(LSmid)和外膜层纵向应变(LSepi)等应变指标。计算左心室心内膜应变与心外膜应变的比值,得到应变代偿百分比,包括圆周应变代偿百分比(CSendo/CSepi)和纵向应变代偿百分比(LSendo/LSepi)。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室变小,左房增大,舒张功能减低(P均0.05)。HCM组GLS明显减低,Twist及PSD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分层应变均存在从心内膜到心外膜的跨壁梯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HCM组LSendo、LSmid、LSepi、CSmid、CSepi均减低,CSendo、CSendo/CSepi、LSendo/LSepi增加(P均<0.001)。结论LVEF保留的HCM患者疾病早期也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斑点追踪技术可早期发现。分层应变技术可特异性评估HCM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变形能力。
    • 冯馨仪; 张天悦; 冯钰玲; 吴兴强; 李春平; 李睿
    • 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原发型心肌病,也是青年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参数、多模态成像,能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心脏受累程度,从而为HCM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CMR成像,尤其是组织学成像在HCM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李慕子; 李慧; 孟红; 李维君; 徐路杨; 杨善日; 王浩; 王江涛; 段福建
    •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HCM患者70例(HCM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成年人50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两组患者传统舒张功能指标与三维左心房功能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心率、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之比(E/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达峰时间离散度均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间隔侧及侧壁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房功能参数中,HCM组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及收缩前容积均大于对照组,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主动排空分数及总排空分数、储器期左心房长轴应变(LASr)及圆周应变、管道期及收缩期左心房长轴及圆周应变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ASr与GLS具有较强相关性(r=0.798,P<0.01)。结论:HCM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明显减低,对其左心室充盈具有重要意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对不同时期左心房功能及应变进行评估,可行性及可重复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邓华钊; 叶德新
    • 摘要: 目的: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及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E/EA、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均大于对照组,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A、Ea/Aa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径向应变指标中,两组前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以及后壁基底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横向应变指标中,两组后间隔基底段和中段、前壁基底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基底段、后壁基底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的早期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受损程度,更加精准,可全面测定心肌功能。
    • 周世菊; 吕亮亮; 谢家和
    • 摘要: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解剖畸形,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心腔、血管结构之间的异常通道,患者年轻时可无任何不适,随着年龄增长,瘘管增大,血液分流量大小、瘘管走形的不同,心脏可在舒张期因血流分流而使远端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出现“冠状动脉盗血”现象,本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脏增强磁共振、左室测压术等多方面检查,明确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左室瘘,目前肥厚型心肌病与冠状动脉瘘关系的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学习,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并冠状动脉瘘诊治体会,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邓家龙; 闻松男; 白融; 何柳; 蒋超; 赖一炜; 龙德勇; 桑才华; 贾长琪; 冯莉; 黎旭; 宁曼; 胡荣; 董建增; 杜昕; 汤日波; 马长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1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首次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9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60/31例)。消融策略: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双侧肺静脉隔离加左心房顶、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早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持续时间≥30s的任何类型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晚期复发定义为3个月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任何类型的≥30s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根据是否发生早期复发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早期复发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有无晚期复发以及晚期复发的时间以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结果:91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共有59例发生晚期复发,其中74.6%(44/59)发生在1年内。共有23(25.3%)例患者发生早期复发,早期复发组其中1例在术后第1个月内发生早期复发,22例在术后第3个月内发生早期复发。发生早期复发的23例患者心动过速呈持续发作,随访过程中未曾转复窦性心律。与无早期复发组相比,早期复发组的晚期复发率显著增高[100%(23/23)vs.52.9%(36/68), Log-Rank P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早期复发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71.43,95%CI:9.71~512.13,P <0.001)。结论: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有显著相关性,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鲜有延迟治愈。
    • 常旭东; 薛莉
    • 摘要: 介绍了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斑点追踪技术、心肌做功技术及分层应变技术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技术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功能方面的局限性,指出将超声心动图与心脏CT、MR、SPECT心肌核素显像等其他影像技术相结合,可以更精准、更客观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
    • 陈静; 徐宝玲; 吕珊; 左蕾; 徐博; 杨秀玲; 苏洁; 李小娟; 刘丽文
    • 摘要: 目的:分析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中心收治的108例行Liwen术式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情护理评分体系"联合基于3项核心指标(术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心电图监测与血浆中肌钙蛋白水平)的个体化护理策略对病人进行护理。比较病人术前和术后的左室流出道差压和二尖瓣反流量,并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病人的术后肌钙蛋白水平、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结果:病人均未出现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前与术后相比,病人左室流出道差压、二尖瓣反流量均显著下降(P<0.05);危重症组病人术后肌钙蛋白、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高于常规病情组(P<0.05)。结论: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疗效满意,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护理管理策略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 卜铭; 王冬阳
    • 摘要: 目的:分析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院外心跳呼吸骤停后经院前急救抢救成功案例,总结抢救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为院前急救流程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对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后院前抢救流程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思考。结果:急救素养高的现场人员、高效的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娴熟配合的急救团队、无缝衔接的院前院内急救系统等因素成功恢复了患者自主心跳。结论:需加强高需人群的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增加公众场合体外自动除颤仪的安放量及使用培训、增加配备急救车胸腔按压机,以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