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040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心血管病学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中国心电学论坛、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等;达比加群的相关文献由1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为人、汤立达、蔡志强等。

达比加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406 占比:99.86%

总计:90530篇

达比加群—发文趋势图

达比加群

-研究学者

  • 徐为人
  • 汤立达
  • 蔡志强
  • 任晓文
  • 黄长江
  • 龚珉
  • 孔维苓
  • 刘长鹰
  • 张海枝
  • 刘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凤仪; 刘国飞; 许智能; 彭慕立; 肖彧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水平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达比加群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检测患者的血清ET-1、PDGF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凝血功能四项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CHA2DS2-VASc评分及血清ET-1、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DGF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抗凝效果上的功效相似,达比加群在血管功能的改善上优于华法林,安全性较好。
    • 殷梁青青; 张艳丽; 孙秀丽; 田迪; 刘莹
    • 摘要: 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 CA)是指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沉积浸润于心脏各个部位,进而引起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的一类疾病。常见的CA为免疫球蛋白轻链(AL)型和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型,病情进展迅速,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病死率高。然而,在CA诊疗过程中,心房血栓的高发生率易被忽视,CA患者的脑梗死风险可能被严重低估。
    • 马宇飞; 于焱; 洛佳坤; 卢若谷; 孙沙沙; 黄鑫; 管博; 杨明艳; 曹剑
    • 摘要: 目的分析单中心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防治现状,并评价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4239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总结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随访患者1647例,中位随访时间2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36.4个月。根据在院抗凝方案不同分为华法林组436例,达比加群组348例,利伐沙班组410例,未抗凝组453例。记录终点事件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年龄、男性、硝酸酯类、CHA;DS;-VASc评分≥2分比例较其他3组更高,华法林组应用止血药物比例较其他3组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华法林组发生出血事件风险较未抗凝组明显增加,利伐沙班组发生缺血事件风险较未抗凝组明显降低,华法林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抗凝组明显降低(P<0.05)。达比加群组和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风险较华法林组明显降低(HR=0.49,95%CI:0.29~0.81,P=0.01;HR=0.52,95%CI:0.32~0.87,P=0.01),达比加群组发生缺血事件风险较华法林组明显增加(HR=2.17,95%CI:1.15~4.12,P=0.02),利伐沙班组发生缺血事件风险较达比加群组明显降低(HR=0.29,95%CI:0.14~0.62,P=0.01)。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临床现状仍不理想,需要加强抗凝宣教和普及;利伐沙班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其他口服抗凝方案,对需要长期抗凝预防脑卒中的老年房颤患者建议首选利伐沙班。
    • 刘鹏辉; 何飞
    • 摘要: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和华法林治疗高出血风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VAF)的临床获益。方法纳入2016年5月3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至少服用1种研究药物的高出血NVA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达比加群组和华法林组的临床获益。结果共纳入973例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其中达比加群组514例,华法林组459例。81例(15.8%)达比加群组患者和88例(19.2%)华法林组患者出现主要疗效终点(非劣效性P<0.001)。36例(7.00%)达比加群组患者和55例(11.98%)华法林组患者出现安全性终点(P<0.05)。结论在高出血NVAF患者中,达比加群在预防卒中和非中枢性栓塞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达比加群在减少致命出血和关键器官出血方面优于华法林。
    • 李凯杨; 王茂敬; 李培慧; 赵青; 纪阳; 蔡尚郎
    • 摘要: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并比较一站式术后空窗期内服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抗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我院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术后空窗期(3个月)内服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进行抗栓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空窗期内出血性事件、缺血性事件及器械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比较左心耳封堵的效果。结果围手术期,3组患者心包积液或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统性栓塞、器械栓塞及大出血事件。在(13.33±3.20)个月的随访中,3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卒中/TIA、系统性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3组患者之间系统性出血或局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3组患者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例数及残余分流大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术后空窗期内服用华法林、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也均安全、有效。
    • 德吉卓嘎; 刘盼晶; 牛明远; 王鹏举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达比加群抗凝治疗高原地区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高原地区房颤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为拒绝抗凝治疗接受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比加群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INR指标更佳;观察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以及转氨酶指标更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结论:达比加群抗凝治疗高原地区房颤的疗效十分显著,有效调节凝血指标,降低肝肾功能的损伤,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李庆勇; 汤宝鹏; 牛锁成; 申文祥; 周贤惠; 芦颜美
    • 摘要: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华法林分别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F合并ACS并接受PCI的患者345例,随机分为3组,华法林组:服用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联合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利伐沙班组:服用P2Y12受体拮抗剂联合利伐沙班(15 mg,1次/d),达比加群组:服用P2Y12受体拮抗剂联合达比加群(150 mg,2次/d),随访≥12个月,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率、国际血栓形成与止血法学会(ISTH)大出血、临床相关小出血(CRNMB)、脑卒中、周围动脉栓塞、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三组间全因死亡率、ISTH大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周围栓塞率等未见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组CRNMB、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达比加群及利伐沙班在双联抗栓治疗(DAT)方案中是等效的且出血风险、住院时间低于华法林.
    • 肖红刚; 腊翠林; 尹辉
    • 摘要: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李松南; 马长生; 张景瑞; 李昌义; 戴雯莉; 贾长琪; 黎旭; 宁曼; 杜昕; 董建增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中应用依达赛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围术期出现心脏压塞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使用依达赛珠单抗逆转达比加群抗凝效应的房颤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凝血指标及30d随访的安全性事件,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例患者,男性2例(2/7),年龄(66.3±11.2)岁,血肌酐水平为(66.3±13.6)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89.4±11.2)ml.min-1·1.73 m-2,CHA2DS2-VASc与HAS-BLED评分分别为(3.2±1.9)和(1.3±1.3)分.5例(5/7)患者为心脏压塞,距最后一次服用达比加群的时间为(6.3±2.6)h,心脏压塞明确(36.4±16.7)min后给予依达赛珠单抗.依达赛珠单抗给药后5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有明显下降.5例心脏压塞患者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引流量为(1 037.0±846.9)ml,心包引流导管保留时间为(27.9±13.9)h,恢复抗凝时间为(28.4±13.2)h.1例(1/5)患者因出血量多,为确保彻底止血至外科接受开胸止血术;1例(1/5)患者第一次重启抗凝后发生出血.2例(2/7)患者为AIS,均发生于术后.1例(1/2)给予依达赛珠单抗5.0 g后行静脉溶栓,无出血转化,恢复良好.1例(1/2)予依达赛珠单抗5.0 g后行血管内取栓,未出现出血并发症,出院时意识无明显好转,右侧下肢肌力较术前有恢复.所有患者在使用依达赛珠单抗30d内均未出现超敏反应和血栓形成事件.结论 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中,依达赛珠单抗可安全有效地迅速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效应,为及时止血和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争取时间.
    • 王亮; 陈凡一; 石伟; 褚国强; 张冀阳
    • 摘要: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黏合转运体B1(ABCB1)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影响,并建立个体化剂量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2例老年房颤患者作为建模组.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患者血液中ABCB1基因多态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华法林稳态剂量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最佳预测剂量模型.另选取42例老年房颤患者(验证组),根据最佳预测剂量模型推荐的华法林稳态剂量进行治疗,统计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以及治疗窗内时间(TTR).结果ABCB1的3435C/T和2677T/G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华法林稳态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T基因型显著高于CC、CT、GG、GT(P<0.01).华法林稳态剂量与ABCB1的3435C/T和2677T/G、年龄、体质量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5、0.447、-0.411、0.35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BCB1的3435C/T和2677T/G、年龄、体质量、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1639G/A、胺碘酮、他汀类药物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危险因素(P<0.01).验证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建模组(2.38%vs13.19%,P<0.05),INR 达标率、TTR 明显高于建模组[71.40%vs53.85%,P<0.05;(67.45±11.85)%vs(56.68±13.86)%,P<0.01].结论 ABCB1的3435C/T和2677T/G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BCB1基因多态性构建的个体化剂量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