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静脉

肺静脉

肺静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2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1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9422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3中国心电学论坛、2012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等;肺静脉的相关文献由2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旭、马长生、刘兴鹏等。

肺静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1 占比:3.6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9422 占比:96.24%

总计:20180篇

肺静脉—发文趋势图

肺静脉

-研究学者

  • 刘旭
  • 马长生
  • 刘兴鹏
  • 董建增
  • 王新华
  • 杨延宗
  • 周立
  • 黄从新
  • 施海峰
  • 高连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玲; 祁荣兴; 刘君
    • 摘要: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是目前治疗AF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在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预测房颤术后复发风险,有助于消融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吕柯
    • 摘要: 目的分析起源于房性状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究触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与房性心动过速特点,为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病症程度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根据审核与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判断并做分组发现,心房颤动组82例患者,非心房颤动组82例患者,通过以体表心电图检测后发现非心房颤动组82例患者诊断为频发的房性早搏(>800次/24 h)。结果心房颤动组82例患者使用电隔离肺静脉286支,均达到了成功判定的标准,该组全体82例患者均未发生相应的并发症状。心房颤动组患者体表的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呈现出房性早搏、心房扑动以及阵发性的心房颤动,且伴有着极长的间歇时间,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小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患者心内电生理改变为Lasso环状电极标测表现为起源肺静脉的连续、快速、有序、或者是无序的较P波提前,此类波动时限较短,但却呈现出峰锐利的图形,即(Spike)电位为触发心房颤动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用导管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可起到终止房性心律失常。结论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有着短联律间期房性早搏的这一特点,这一特点是诱发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可依据心电图呈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展开积极干预,通过采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终止房性心律失常,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
    • 沈俊; 袁平; 刘文婷
    • 摘要: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会增加静脉系统的血栓通过卵圆孔到左心房,从而进入动脉系统导致体循环栓塞的风险,如脑栓塞及冠脉栓塞等各种反常栓塞[1]。卵圆孔未闭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25%,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潜水员病、围术期反常栓塞(空气、脂肪、血栓)、偏头痛。
    • 李强; 李正; 吴清武; 窦文广; 岳军艳
    • 摘要: 目的分析CT扫描技术获得原始数据行肺静脉3D建模的应用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拟行肺静脉3D建模的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使用350 mgI/mL高渗对比剂碘海醇,管电压为120 kVp。观察组使用320 mgI/mL低浓度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管电压为100 kVp。采用容积扫描,采集范围160 mm,视野25 cm,层间距0.625 mm,层厚0.625 mm,机架旋转速度为0.28 s/r,对比剂追踪手动激发,观察组对比剂以4.5 mL/s注射,共注射45 mL,迭代算法60%ASIR-V,管电流AUTO mA;对照组对比剂以5 mL/s注射,共注射50 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管电流200 mA。将观察组按不同权重迭代算法(ASIR-V重建20%、40%、50%、60%、80%)进行肺静脉CT扫描,基于CT DICOM数据完成肺静脉建模。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辐射剂量和3D建模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对比双低剂量下不同权重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噪声(SD)和图像CT值]和主观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ASIR-V重建权重比例升高,CNR、SNR逐渐升高,SD逐渐降低,呈线性关系(P0.05)。随着ASIR-V升高,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升高,ASIR-V为80%时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达到最高(P<0.05),3分、4分、5分占比分别为10.00%、60.00%、30.00%。结论双低CT扫描技术获取原始数据肺静脉3D建模技术能满足诊断需求,减少辐射剂量,迭代权重为80%ASIR-V时3D建模图像质量最佳,能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
    • 陈艳; 林宁
    • 摘要: 目的:探讨RA/LA各参数对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患者,各23例,另随机选取23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RA及LA的左右径、上下径、面积,计算各比值。对比分析各组RA/LA左右径比、上下径比、面积比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RA/LA各值诊断TAPVC及PAPV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TAPVC组及PAPVC组RA/LA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TAPVC与PAPVC的RA/LA左右径比、上下径比、面积比截点分别为1.20、1.02、1.47,1.17、1.08、1.33;敏感性分别为100.0%、95.7%、95.7%,91.3%、91.3%、91.3%;特异性分别为100.0%、82.6%、100.0%,100.0%、91.3%、95.7%。结论:RA/LA左右径比、上下径比及面积比有助于诊断TAPVC及PAPVC。
    • 邓建涛; 马婷; 吴思颐; 周琪涛; 严静; 严高武; 范小萍; 李勇
    • 摘要: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左心房(LA)和肺静脉(PV)CT成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确诊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并按管电压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143例/组。A组使用低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ASIR-V 10%~100%间隔10%重建;B组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帕醇370 mgI/mL,ASIR-V 50%重建。LA和PV图像质量客观评价采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进行比较,主观评分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价。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碘摄入量、LA和PV解剖变异显示率及相关测量指标及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两组比较,LA和PV的CT值、解剖变异显示率以及相关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分别较B组减少约37.4%、29.9%(P<0.05)。随ASIR-V重建比例的增加,A组的SD值逐渐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逐渐升高(P<0.05);A组重建图像中,70%和80%ASIR-V的主观评分最高(P<0.05)。结论低管电压(100 kVp)、低浓度碘对比剂(300 mgI/mL)联合70%或80%ASIR-V扫描方案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对LA和PV解剖及相关指标的评价,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电离辐射并减少碘剂摄入量。
    • 郭辉辉; 宋瑞; 李柏林; 李锡洋; 刘辉; 孙超峰; 李红兵
    • 摘要: 目的探索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房(LA)结构指标与左心耳自发显影(LAASEC)、左心耳血栓(LAA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以经食道超声(TEE)所示左心耳(LAA)情况分为:血栓组42例、自发显影(SEC)组69例和对照组(无LAASEC或LAAT)273例。分析NVAF患者的LA结构指标与LAASEC、LAAT的相关性。结果LAA开口径(OR=1.208,95%CI:1.094~1.333,P<0.001),LAA血流速度<40 cm/s(OR=72.329,95%CI:24.065~217.392,P<0.001)、LA左右径(OR=1.037,95%CI:1.010~1.065,P=0.008)、LA上下径(OR=1.071,95%CI:1.029-1.116,P=0.001)、RSPV与RIPV间距(OR=1.089,95%CI:1.019~1.163,P=0.012)、RSPV与LSPV间距(OR=1.034,95%CI:1.004~1.066,P=0.027)均是LAASEC的独立危险因素;LAA血流速度<40 cm/s(OR=15.268,95%CI:6.652~35.045,P<0.001)是LAA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应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重点关注,及早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 李树岩
    •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少数情况是独立性的疾病,多数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年龄>65岁的人群房颤患病率约为6%,年龄>80岁人群患病率近10%。中国成年人(年龄≥45岁)房颤标化患病率为2%,年龄>75岁人群,男性、女性患病率均为5%,2010年我国房颤发病人数约为790万[1]。房颤本身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但是常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房颤患者伴随认知功能下降,可增加反复住院率及经济负担。在过去的20年间,房颤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取得巨大进展,是房颤节律控制恢复窦性心律最有效的手段,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PVI)是阵发性房颤里程碑治疗技术[2]。然而,对于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治疗策略和方法多种多样,PVI仍是基石,联合其他辅助策略没有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 王远龙; 韩继明; 李京波; 沈成兴
    • 摘要: 目的 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应用VIZIGO可视可调弯长鞘的经验。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术中应用VIZIGO鞘(A组)或固定弯形长鞘(B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将肺静脉分为后壁(PST)、下壁(INF)、前壁(ANT)、顶部(RF)及嵴部(RG)等不同分区,比较肺静脉各分区消融时间和消融导管稳定性。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无并发症发生。与B组相比,A组肺静脉各分区消融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其中PST[(5.48±1.24) min比(7.3±1.68) min]、INF[(3.98±0.64) min比(5.18±0.76) min]、RF[(4.48±1.21) min比(6.13±1.32) min]消融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导管压力标准差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PST(3.8±0.78比5.65±1.45)、INF(2.95±1.12比3.83±0.87)、ANT(3.78±0.92比4.45±1.08)导管压力标准差呈明显降低趋势,(均P<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使用VIZIGO鞘管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消融导管稳定性更佳。
    • 李凌禹; 朱荻绮; 李奋; 傅立军; 张玉奇; 高伟; 刘廷亮; 郭颖; 钟玉敏; 沈捷
    • 摘要: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疾病,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与相对性的静脉之间形成了扩大迂曲的血管瘤,使未经肺毛细血管氧合的肺动脉血直接进入肺静脉回到左心进入体循环,进而导致发绀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肺动静脉瘘虽然罕见,但是如果不积极干预,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咯血、血栓栓塞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收集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48例PAVF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旨在为儿童PAVF的治疗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