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生理学

电生理学

电生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8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247234篇;相关期刊516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2013年基于思维科学的情报理论方法研讨会、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电生理学的相关文献由539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从新、江洪、张劲林等。

电生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8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47234 占比:99.11%

总计:249464篇

电生理学—发文趋势图

电生理学

-研究学者

  • 黄从新
  • 江洪
  • 张劲林
  • 杨延宗
  • 王腾
  • 郭继鸿
  • 高连君
  • 刘少稳
  • 刘旭
  • 杜日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贾青妹; 李敏; 何峰; 王敏
    • 摘要: 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在精细运动执行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神经通路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围绕M1区神经元构筑、突触投射及多巴胺受体分布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后神经元电生理学变化等方面阐述M1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 摘要: 2022年1月14日,从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获悉我校代谢性血管疾病实验室已正式获批建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已拥有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中药活性筛选及成药性评价等泸州市重点实验室16个,本次获批建设的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学校第4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魏峰; 张玉顺; 王星烨; 霍建华
    • 摘要: 目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但高血糖及胰岛素治疗对人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高糖与胰岛素对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电生理特性及诱发心律失常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个体来源的hiPSC-CMs纯度。将hiPSC-CMs分为3组:对照组(NM组,培养基含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培养基含15 mmol/L葡萄糖)和高糖+胰岛素组(HG+INS组,培养基含15 mmol/L葡萄糖+100 mg/L胰岛素),各组干预时间均为4 d。采用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3组hiPSC-CMs在干预前后的电生理改变,包括跳动频率(beating rate,BR)、阈电位时程[(field potential duration,FPD),类似于心电图QT间期]、FPDc(经BR校正的FPD)、锋电位与传导速率(conduction velocity,CV);此外,采用索他洛尔干预各组hiPSC-CMs,观察其诱发FPDc延长及心律失常现象发生的情况。结果:hiPSC-CMs中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呈高表达,其纯度为99.06%。与NM组相比,HG组hiPSC-CMs的BR增快(9.14±0.8)%(P0.05)。药物诱发实验发现10μmol/L索他洛尔可使HG组各培养孔hiPSC-CMs诱发出心律失常现象。高糖+胰岛素处理后,HG+INS组BR相对HG组增快(8.3±0.5)%(P0.05);药物诱导实验发现10μmol/L索他洛尔可使HG+INS组的FPDc延长(78.9±11.6)%,但各孔均未诱发出心律失常现象。结论:高糖可诱导hiPSC-CMs的FPD/FPDc延长,并增加其药物诱发心律失常现象的风险;胰岛素可缩短高糖诱导的FPD/FPDc延长,并能降低高糖作用下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现象。这为糖尿病患者心肌的电生理改变及胰岛素治疗对其电生理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将可能为获得性甚至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孟凡刚; 张建国
    • 摘要: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运动障碍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仍存局限性,可能是由于现有的刺激模式过于固定,无法进行个体化调整。根据大脑电生理活动触发电刺激的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术可以随临床症状的变化而调整刺激模式,初步证实其疗效更佳。本文阐述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电生理学标志物及其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张立霞; 李贵阳
    • 摘要: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常见诱因为前驱感染、外伤、手术等,而随着神经节苷脂相关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其相关性GBS作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此类患者病情进展快且重,可危及生命,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本文报道3例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停用神经节苷脂相关液体并及时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或应用血浆置换,临床治疗效果仍不佳。
    • 摘要: 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ISSN 1672-0458,CN 13-1327/R),1994年创刊以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旨在普及和提高电生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报道和交流本学科的临床、实验研究和仪器研制等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推进本学科提高和发展。报道内容为:脑电图、肌电图、心电图、脑磁图、脑电监护、心电监护、心向量图、心室晚电位、诱发电位及诱发电位地形图、事件相关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地形图、耳蜗电流图、视网膜电流图、眼震电流图、颜面神经测试、神经传导速度和电生理学检测的其他新技术等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仪器研制、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有关内容。
    • 吴雪燕; 苏秋菊; 李红勤
    • 摘要: 目的:评价瞬目反射(BR)、面神经F波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5例单侧发病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面瘫组,同时选择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测定双侧面神经F波及BR,而面瘫组分别于发病第7天(治疗前)与第30天(治疗后)进行双侧面神经F波及BR检测。比较两组F波出波率、最短潜伏期及BR潜伏期。结果:患侧F波及BR在疾病早期均出现异常。治疗前,面瘫组患侧F波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均延长,出波率较健侧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均<0.001);治疗后,患侧F波潜伏期仍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出波率降低,但患侧F波出波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面瘫组治疗前,患侧R1、R2及健侧R2'较健侧R1、R2及患侧R2'潜伏期延长,并且较对照组双侧R1、R2、R2'潜伏期均延长(P<0.001);治疗后患侧R1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患侧R1、R2及健侧R2'仍较对照组双侧R1、R2、R2'潜伏期延长(P<0.001)。结论:F波及BR检测在周围性面瘫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治疗后面瘫患者患侧的F波及BR与健侧及正常人群比较仍存在差异,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李玉琢; 邵西仓; 何颖; 江隐奇; 叶茵
    • 摘要: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马尾损害的180例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所有患者双侧脊旁肌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并记录腓总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出波率及潜伏期、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及阴部诱发电位。结果: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率为83.3%(300/360条),阴部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7.8%(122/180条),脊旁肌、肛门括约肌出现失神经电位异常率为57.4%(620/1080块),F波异常率为33.3%(120/360条),LSEP异常率为27.2%(98/360条),感觉传导正常。各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尾损害中运动神经传导和阴部诱发电位异常率最高,可作为早期马尾损害的敏感指标。
    • 徐文丹; 王骥腾; 韩涛; 严小军
    • 摘要: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EOG)得出了虎龙杂交斑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反应差异和对5种氨基酸的嗅觉反应阈值,并讨论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与嗅觉刺激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均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刺激反应有影响,虎龙杂交斑对含5~6个碳原子、无支链的中性脂肪族含硫氨基酸反应强烈,一个例外是对含3个碳原子的半胱氨酸有较强反应。10^(-6)mol/L的蛋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强,10^(-2)mol/L脯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弱。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y)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x)的增大而呈指数升高趋势,在试验中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没有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的增大而达到平台期。从反应阈值中反应幅值与氨基酸刺激液浓度的关系方程式可得出反应阈值浓度为10;~10;mol/L。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虎龙杂交斑诱食剂和饲料配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 刘磊; 刘庆; 杜云蕙
    • 摘要: 通过肌电图仪对1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了解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情况,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早期了解并干预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产生的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