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86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4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87923篇;相关期刊679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五届肿瘤药学大会、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心血管内科的相关文献由8563位作者贡献,包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不公告发明人、王芳等。
心血管内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7923篇
占比:94.96%
总计:92593篇
心血管内科
-研究学者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芳
- 张华
- 李玉莲
- 王静
- 刘敏
- 张静
- 杨建昌
- 熊宗华
- 王莹
- 吴永雪
- 唐克强
- 张倩
- 沈栩
- 王磊
- 顾岩
- 李娟
- 李静
- 刘燕
- 张勇
- 李娜
- 李晓燕
- 杨静
- 王佳涛
- 郑梅
- 丰小星
- 刘琼
- 刘静
- 李燕方
- 李萍
- 王海昌
- 王燕
- 胡伟
- 贾士军
- 陈军
- 陈刚
- 陈静
- 高敏
- 黄志坚
- 冯冉
- 刘勇
- 刘福林
- 吴婷婷
- 吴志
- 吴鸣
- 姜顺涛
- 曹胜兰
- 李丽
- 李倩
-
-
辜黛南
-
-
摘要:
目的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 抽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历资料中所存在的用药问题进行统计,归纳出常见的用药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用药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方法.结果 450份病历资料中常见的用药问题主要包括:给药方法不当18.89%(85/450)、用药剂量错误21.33%(96/450)、重复用药19.33%(87/450)、错用药品17.78%(80/450)、抗生素滥用22.67%(102/450)等方面.结论 目前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用药问题以抗生素滥用最为严重,其次分别为用药剂量错误、重复用药、给药方法不当、错用药品等方面.为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应从提升配药人员药品的知识水平、制定药方开具标准、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及监督患者用药情况等方面入手.
-
-
-
-
摘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护士热情服务获家属称赞群众点赞:“感谢盛京医院的护士,我家老人之前到盛京医院看病,挂错号,将神经内科挂成心血管内科,当时非常着急,这时看到了一名护士,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护士帮助我家老人跟医生沟通后又帮老人挂好号。我家老人什么都不会,多亏了这名护士给予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太热心了!感谢盛京医院培养出这么好的护士。”
-
-
刘茂;
王华;
周小又;
艾娇
-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对比心血管内科PBL联合CBL教学模式(PBL+C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BL)教学效果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 Q检验和I 2检验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学生653名。其中PBL+CBL组322名,LBL组331名。结果发现,PBL+CBL组学生的专业理论(SMD=1.14,95%CI:0.64~1.65,P<0.001)、操作技能(SMD=1.30,95%CI:0.76~1.84,P<0.001)和病例分析(SMD=0.65,95%CI:0.25~1.05,P=0.001)成绩均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LBL组相比,PBL+CBL组教学满意度更高(95.9%vs.81.1%,OR=4.78,95%CI:2.44~9.38,P<0.001)。结论心血管内科PBL+CBL联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优于LBL,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
-
陆晓晨;
耿海华;
盛红专;
吴晓辉
-
-
摘要:
目的探究"EMB-CBL-PBL"三轨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9月在医院心内科40名临床实习同学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EBM+CBL+PBL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学生对EMB+CBL+PBL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科生临床实习中采用了EMB-CBL-PBL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实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考核成绩,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临床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
-
-
汪君燕;
王芳;
邸军军
-
-
摘要: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法联合双向评价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护生50名,按同期同批次入科的护生人数分组,5人及5人以上为实验组,5人以下为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法联合双向评价模式的带教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法联合双向评价模式可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满意度。
-
-
周翠连(整理)
-
-
摘要:
生活中出现手臂疼痛,你会去看什么科?是骨科?还是神经内科?还是什么都不看,忽视不顾呢?而这位先生因手臂疼痛,却差点半只脚步踏入鬼门关,最后在心血管内科捡回一条命。
-
-
钱小玲
-
-
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0例,观察组3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
-
摘要:
2022年3月20日,我校附属医院院长韩旭晨教授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介人团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技术支持下,成功完成内蒙古东部地区首例房颤患者经冷冻球囊导管射频消融术。“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患病率高且预后不良,严重者可致死、致残。针对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其中导管消融手术是部分房颤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在2017年,我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导管室开展了在Carto标测系统指引下进行房颤三维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治愈了大量房颤患者,惠及赤峰市及周边地区群众。
-
-
郭彩铃;
林惠萍;
雷华冰
-
-
摘要:
目的:研究“六顶思考帽”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生岗位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60名同班级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名。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研究组进行“六顶思考帽”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及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得分。结果:研究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t=21.031,P=0.000;t=7.829,P=0.000)。研究组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t=6.069,P=0.000;t=8.416,P=0.000;t=9.694,P=0.000)。结论:“六顶思考帽”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生岗位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并提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可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
-
陈玲玲;
方侃
-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讨论法和DeIphi法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对备选指标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两轮函询后确定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念、危险控制与安全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53个三级指标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
-
刘干
- 《重庆医科大学第十二届临床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前基层进修医师教学开展较为困难,教学效果差,如何攻克这一难点成为教学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医院心血管内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对进修医师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循证医学、社交媒体、案例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
尹鲁强
- 《重庆医科大学第十二届临床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医学各学科间的固有联系,把各器官系统具有关联性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多种学科的综合,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节,可以弥补教学实习过程的不足.应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应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析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内科实习教学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以完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
-
温澄非;
黄鹤
- 《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职业倦怠(Job Burnout.JB)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方面.其中,情感衰竭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去人格化指个体对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降低.本文对72名C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其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探索有效的减轻其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方法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
-
-
郭晓晔;
毛敏;
徐小华;
赵京春
- 《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药学服务要求临床药师对患者疾病、既往用药状况等有详细的了解.在首次问诊时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可以帮助临床药师快速了解患者入院前的基本情况;患者用药档案建立之后,临床药师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应资料,快速同顾患者情况.该文基于临床工作实际,探索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用药档案的建立方法,并对2015年6月~2015年12月建立的78份用药档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老年人占比较大,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另外往往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因此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科临床药师除需要熟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疗外,还应熟悉糖尿病、脑血管病等老年人常见非心血管慢病疾病的诊疗方法及相关指南、专家共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用药较多,经常同时应用4、5种药物,有的甚至用到9种以上,临床药师要善于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丹参、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临床药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等,使其能正确服用药品。临床药师要关注患者服用保健品情况,注意保健品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患者重复用药或服用成份不明的保健品时要及时干预。用药档案的建立能帮助临床药师快速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和用药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也有利于临床药师快速切入住院患者的药学治疗监护计划的调整过程,是确保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
-
-
张会会;
王国强;
焦婷婷;
韩玲
- 《2018年中南六省(区)和港澳台三地医院院长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主要依据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次要诊断、手术及操作等13个字段,综合考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式、合并症与并发症以及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DRGs主要应用于短期住院患者,是病例组合(case mix)的一种,结合疾病严重度和复杂性,以及医疗需要和医疗资源的使用强度,被认为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病例组合系统.目前国内外学者对DRGs开展了不同程度、多角度的研究和实践,已广泛应用到医保控费、医院评价、科室绩效考核、学科能力建设等方面.由于目前河南省尚未建立完善的区域DRGs平台,且医院专业细化,科室较多.本文仅利用DRGs对某医院同专业科室之间的医疗服务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横向比较,为下一步制定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方案提供参考.
-
-
陈曦;
任超;
杨蒙蒙;
王海燕;
张琰
- 《第十五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CCU病区开展药学服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调取2014年10月-2015年1月医院CCU病区进行药学服务和未进行药学服务患者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两组患者在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由临床药师实施个体化的药学服务下,两组患者在用药品种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医学指标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建立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内科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依据.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在医院的开展,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的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
-
姚艳艳;
张四喜;
张永凯
- 《第五届肿瘤药学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心内科老年患者(≥60岁)用药情况,调取相关病例,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rn 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随机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心内科300例老年住院患者病例,分析统计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rn 结果:本院心内科3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出现临床用药问题共128例,占被调查患者的42.67%;用药医嘱共9808条,不合理用药医嘱共772条,占总医嘱条数的7.87%;涉及药品品种共259种,不合理用药共68种,占总用药品种数的26.25%.其中,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当、重复给药等.rn 结论:本院心内科老年患者部分用药不合理,而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用药群体,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监管,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