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植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891409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一届全国老年心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等;起搏器植入的相关文献由523位作者贡献,包括江隆福、刘翠荣、王海燕等。

起搏器植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91409 占比:99.99%

总计:2891565篇

起搏器植入—发文趋势图

起搏器植入

-研究学者

  • 江隆福
  • 刘翠荣
  • 王海燕
  • 王玉珍
  • 王黎梅
  • 符雅明
  • 费叶萍
  • 郭成军
  • 黄美兰
  • 丁丽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路勇; 王岳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 摘要: 目的观察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用于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心动过缓需起搏治疗的患者111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LBBaP组,三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于相应部位植入起搏电极。于术中及术后7 d、12个月测三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12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三组心力衰竭及非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QRS波时限。统计三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心源性死亡情况;统计各组的手术时长、射线曝光时长、射线剂量。结果三组间不同时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三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P均0.05)。术后12个月,RVAP组心力衰竭患者LVEF下降,LVDs、LVDd及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P0.05);LBBaP组心力衰竭患者LVEF升高,LVDs、LVDd及血浆NT-proBNP水平降低(P均0.05)。与术前比较,三组QRS波时限延长(P均<0.05),其中LBBaP组
    • 张硕; 李晓飞; 王钊; 宁小晖; 樊晓寒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位患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类型、特征及其他心律失常合并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45例合并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动脉转位类型、超声Van Praagh分型、外科术前/术后发生AVB情况,其他心律失常的分布、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45例患者平均入院年龄(30.6±18.7)岁,发现AVB时的年龄为(26.3±17.9)岁。发生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占75.6%(34例),24.4%(11例)为右位心;超声Van Praagh分型多为SLL型占75.6%(34例),13.3%(6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1.1%(5例)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者均占6.7%(各3例),2.2%(1例)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外科术前/术后出现AVB者为24/21例。35例植入起搏器患者中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5.8±6.5)年,死亡7例,其中6例(6/30,20.0%)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死亡,1例患者在起搏器导线断裂后猝死。10例未植入起搏器患者中随访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7±6.6)年。1例三度AVB患者拒绝植入起搏器,出院6年后猝死,3例三度AVB和3例一度AVB的患者无变化,2例二度AVB的患者进展为高度或三度AVB。结论:发生AVB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少数为右位心,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外科术前、术后出现AVB的患者大致各占一半,起搏器治疗可预防猝死,但心力衰竭死亡率达20.0%。
    • 摘要: 近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了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该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标志着该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王学琴
    • 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0例为受试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排尿功能指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排尿顺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膀胱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成建军; 刘马超; 赵霞; 王璐; 刘溢思
    • 摘要: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复诊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微信或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即通过线上及专科护理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与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结果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促进患者出院后专业化护理的延续和全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术后复诊率、服药依从性。
    • 屠艳梅; 张晶; 王秋池; ▲朱业
    • 摘要: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心血管门诊心脏康复训练方案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00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资料,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不同康复训练资料患者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门诊组42例患者进行心血管门诊心脏康复训练,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功能锻炼执行率、上肢活动能力。结果门诊组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本组术后次日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P<0.05);门诊组执行日数、功能锻炼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后伸、前屈、外屈、内收角度均高于本组术后7 d,且门诊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门诊心脏康复训练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能够有效改进心脏射血功能,提升运动耐力及功能锻炼执行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 罗红
    • 摘要: 日前,我院心血管内科为一位68岁患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患者完成了新一代双腔无导线胶囊起搏器植入。该起搏器没有导线装置,重量只有2克,大小如一个胶囊,通过静脉通道微创放入心脏。术后患者心率由每分钟20次恢复到每分钟60次的正常状态,手术相当成功,胶囊样双腔无导线起搏器让他重获“心”生。
    • 王玉珍; 张成; 黄美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参数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出现房颤分为A组(出现房颤,25例)与B组(未出现房颜,35例)。比较两组的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波参数Pd、Pmax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预测的价值。结果A组的Pd、Pmax均高于B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P波参数Pd、Pmax预测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房颤的AUC分别为0.865、0.842。结论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Pd、Pimx监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是否发生房颤,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 盛琴慧; 褚松筠; 王玉玲; 蒋捷; 李康; 陈尔冬; 金汉; 周菁
    •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电流(COI)对主动电极导线植入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心房、心室均为主动电极导线新植入的双腔起搏器患者,记录电极旋入心肌即刻、旋入后5 min的COI,同时测试该时间点的起搏参数(COI组);选取相同条件同期植入但术中未记录COI、只测试起搏参数的患者作为常规对照(常规组).分析COI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及心房、心室C O I的特点,比较两组参数及长期随访的结果.结果 共纳入85例患者,COI组40例,常规组45例.COI组中,主动电极导线旋入后即刻,COI即达到最高峰,图形特点明显,表现为最大幅度的PR段或S T段抬高[心房(2.81±0.57)mV,心室(10.12±2.38)mV]和最长的腔内心电图时限[心房(252±29)ms,心室(322±38)ms]并持续5 min以上;心房、心室旋入后即刻阈值显著高于旋入后5min[心房(1.83±0.89)Vvs(1.10±0.61)V,心室(0.91±0.37)Vvs(0.59±0.23)V,P均≤0.001),COI明显但阈值高的患者延长等待时间可获得明显下降的阈值,避免反复更换电极位置.两组的近期和远期随访参数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与常规组相比,COI组长期起搏参数更趋稳定.结论 主动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通常数分钟内稳定下降,常规起搏参数可满足多数患者术中测试的需要;显著的COI,常预示阈值会有明显的下降,在心房电极导线表现更为明显,术中选择性使用,对即刻短暂的高阈值有较好的判别和指导作用.
    • 王伟; 安朝; 李宁; 乔帆; 蔡成良; 李白翎; 韩林; 徐志云; 陆方林
    • 摘要: 本文报告1例行介入三尖瓣置换术的重度导线相关性三尖瓣关闭不全(LITR)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全身麻醉行介入三尖瓣置换术,接受LuX-Valve置入后三尖瓣反流完全纠正,术后1、6个月随访结果良好.文献回顾发现3款同类装置,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提示LuX-Valve置入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重度LITR治疗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