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8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99012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工企医刊、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等;静脉通道的相关文献由105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同珍、元敏子、刘冬霞等。

静脉通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6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9012 占比:99.42%

总计:99592篇

静脉通道—发文趋势图

静脉通道

-研究学者

  • 余同珍
  • 元敏子
  • 刘冬霞
  • 吕建红
  • 吴玉梅
  • 姚福娣
  • 岳爱萍
  • 廖芯
  • 张凯
  • 张宏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银雪; 许静; 梁欢; 杜俊凯
    • 摘要: 目的:探讨EZ-IO骨髓腔内输液系统在急性创伤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植入式静脉(IV)通道组(IV组)和骨髓腔输液(IO)通道组(IO组),每组40例。IV组采用静脉常规穿刺方法建立静脉通道,IO组采用EZ-IO骨髓腔内输液通道,对比两组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所花的时间及1次穿刺成功,抢救治疗的24 h成功率及首次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IO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首次给药时间均低于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t=6.789;P0.05)。结论:骨髓腔内输液通道对比常规穿刺方法静脉通道,其通道开放耗时更短,穿刺成功率更高,补液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邓岚
    • 摘要: 静脉治疗是一种将液体、药物和营养物质直接注入人体静脉的医疗技术。而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植入式血液通道辅助系统,可以为需要长期或反复静脉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并且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减少患者由于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如维护得当,静脉输液港使用年限可高达19年。
    • 罗红
    • 摘要: 日前,我院心血管内科为一位68岁患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患者完成了新一代双腔无导线胶囊起搏器植入。该起搏器没有导线装置,重量只有2克,大小如一个胶囊,通过静脉通道微创放入心脏。术后患者心率由每分钟20次恢复到每分钟60次的正常状态,手术相当成功,胶囊样双腔无导线起搏器让他重获“心”生。
    • 庞国勋; 闫彬; 靳会欣; 王志恒
    • 摘要: 目的:完善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配伍使用的稳定性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汇总艾司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配伍使用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并基于临床应用的真实场景,进行两种药物配伍使用的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与两种药物体外配伍相关的文献7篇,提示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等多种药物配伍可发生颜色变化或产生沉淀;基础实验灯检结果显示,配伍液1 h出现结晶,4 h出现肉眼可见微粒。结论: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的pH相差较大,存在配伍禁忌,为保证静脉用药安全,不宜共用单个静脉通道持续泵入,建议分开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共用静脉通道
    • 尹红义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份一年期间收治的90例心脏骤停患者,对其急救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即治疗成功率.结果:在对这些心脏骤停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78例患者心脏复苏,复苏成功率86.7%;34例为气管插管后复苏,占比43.6%;26例为经电复律后复苏,占比33.3%;18例为单纯心脏按压复苏,占比23.1%.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类疾病患者心脏复苏比75.0%;溺水患者心脏复苏比80.0%;中毒患者复苏比83.3%;严重创伤患者复苏比92.9%;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复苏比95.0%;脑血管疾病复苏比89.0%.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救措施时,应当综合考虑建立静脉通道、除颤等措施,包含复苏后的相关处理措施,使心脏复苏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 李福燕; 邓秀情
    • 摘要: 目的:探究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管道的护理管理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通道管理,并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采取中心静脉通道的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效果,值得研究和推广.
    • 李静; 张春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患者深静脉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需深静脉置管的5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578例患者中置入成功467例占80.8%,失败111例占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深静脉置入史、导管类型、操作者工龄、置入途径和血压6个因素与置管成功率有关(x2值为10.231~179.665,P<0.01或0.05),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6个因素均为深静脉置管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为1.542~8.467,P<0.05).据此建立模型并测得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954.结论 急诊科深静脉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置入途径,以提高置入的成功率.
    • 张爱风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组优化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护理人员15名,采取分组优化管理模式,对比实施管理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操作及理论考试评分,以及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的急诊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操作及理论考试评分均更高,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总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可以采取分组优化管理模式,帮助改善急诊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吴艳; 吴建英
    • 摘要: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 eter.PICC)主要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导管柔软、留置安全、保留时间长。P ICC作为中长期的静脉通道适用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症患儿,它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为治疗与能力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⑴。它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与不适,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李彬楠
    • 摘要: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科常用的用药途径方法之一,但其是一项高风险操作,常易导致输液外渗的发生,若未及时处理,会引起新生儿疼痛、炎症、感染及组织坏死等,严重者可致残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医学的不断探究,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患者长期治疗中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而且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对于危重新生儿而言保留1条静脉通道对于患儿的抢救和治疗十分有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