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房重构

心房重构

心房重构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5621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第五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2011浙江省心血管病年会等;心房重构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广平、刘彤、魏玲等。

心房重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5621 占比:98.53%

总计:15854篇

心房重构—发文趋势图

心房重构

-研究学者

  • 李广平
  • 刘彤
  • 魏玲
  • 刘长乐
  • 卢国良
  • 张莉
  • 李为民
  • 李健
  • 陈晨
  • 付瑞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稳; 叶强
    •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心房颤动的确切发生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自噬是细胞内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殊生理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自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最新研究提示自噬在心房颤动发生及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自噬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以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霍宁; 詹晓萍; 周梦竹; 张跃; 梁雪; 李广平; 刘长乐
    • 摘要: 目的探究格列本脲(GLB)对糖尿病(DM)大鼠心房重构及心房颤动(AF)诱发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t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格列本脲组(GLB组),每组1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法建立DM动物模型,GLB组大鼠每日灌胃服用GLB(10 mg/kg),动物于相同条件下饲喂6周,记录第6周空腹血糖及体质量。6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A)、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E/A、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平均肺动脉压、收缩与舒张期室间隔、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无创血压计检测大鼠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平均动脉压。在体电生理实验检测大鼠房室文氏周长、窦房结恢复时间、有效不应期、AF诱发率;心外膜激活映射标测实验检测绝对不均匀指数与传导相对异质性、心外膜传导速度;Masson染色检测左心房间质纤维化,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与DM组相比,GLB组心脏体质量比、心室体质量比降低,左心房内径减小(P<0.05)。DM组较Ctl组心外膜传导速度降低,传导相对异质性增加;与DM组相比,GLB组心外膜传导速度提高(P<0.05),传导相对异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B组较DM组R-R间期缩短,AF诱发率下降(P<0.05)。GLB组和DM组较Ctl组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加重,CVF增大(P<0.05)。GLB组较DM组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减轻,CVF减小(P<0.05)。结论DM可促进大鼠心房组织纤维化,与AF发病有关,GLB可以通过延缓DM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进展来降低AF诱发率。
    • 王瑶; 陈桂英
    • 摘要: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增加了心脏发生疾病的危险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由一系列肽类激素及相应酶组成的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对维持人体血压平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的关联进行综述。
    • 李向东; 单兆亮
    •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不仅使患者住院率上升,并增加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风险,还增加患者病死率[1-3]。因此对房颤的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钠尿肽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ANP主要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其分泌的主要刺激是由于容量或压力超负荷而使心房肌细胞的机械性牵拉。
    • 刘兆奕; 吴桂平; 林瑶瑶; 赵红丽; 张晓丹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microRNA-328(miRNA-328)的表达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miRNA-328与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20例,分为阵发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48例)、永久性房颤(32例)3个亚组;对房颤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其中Ⅰ级13例,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31例。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NA-328的表达水平,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LA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miRNA-32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房颤组中,血清miRNA-328表达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0.264,P<0.05),偏相关分析校正后,二者仍呈正相关(r=0.368,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328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95%置信区间为0.689~0.875(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房颤患者血清miRNA-328的表达水平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间miRNA-328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328可能参与房颤患者的心房重构过程。
    • 李弯; 谢东明; 吴海平; 谢家和
    • 摘要: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引起血栓前状态心律失常,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众多危险因素,且相互联系,参与AF的发生及进展。AF的发病及进展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AF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存在差异,且其一些代谢产物可能通过炎症途径、激活心房自主神经丛、诱导心房电—结构重构等参与AF的形成及发展,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未来预防及治疗AF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对AF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张宇航; 王婧; 张小杉; 王悦喜; 董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因非瓣膜性房颤行RFCA的老年患者83例,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24例和非复发组59例。收集所有入选者术前基本临床资料,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miR-21水平,并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和左心耳排空流速(LAAEV)。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LAD、miR-21、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LAAE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D(OR=1.304,95%CI:1.026~1.656,P=0.030)、LAAEV(OR=0.889,95%CI:0.804~0.982,P=0.021)和miR-21(OR=1.464,95%CI:1.143~1.877,P=0.003)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D、LAAEV、miR-21预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06~0.860)、0.772(95%CI:0.663~0.880)、0.831(95%CI:0.719~0.944)。LAD+LAAEV+miR-21联合模型的AUC明显大于LAD、LAAEV、miR-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LAAEV以及miR-21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明显相关,3项指标联合模型可以明显提高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能力。
    • 杨盈天; 王师菡; 唐菁菁; 吕乾瑜; 李俊佳
    • 摘要: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心房重构被认为是AF发生、进展和持续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与电重构比较,结构重构不易逆转,因此有效地抑制心房重构对于预防AF的发展和持续非常重要。AF的主要上游靶点包括L型钙通道(LTCC)、心房缝隙连接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系统以及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脏电生理及结构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阳虚血瘀证作为AF的主要证型,对心房重构有促进作用。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阳虚血瘀型AF不仅能够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还能抑制其心房重构的上游环节从而逆转重构,防止复发,改善预后。
    • 罗炎华; 徐彤彤; 武琦; 赵位昆; 覃秋雨
    •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房重构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可并发包括心房颤动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大量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房颤动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就心房颤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幼根; 陈波; 刘福忠; 杨应军; 黄伟伟; 陈霞
    • 摘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AF患者,根据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左心房重构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左心房收缩时二尖瓣血流峰值(A)、E/A值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研究组E、A、E/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左心房直径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研究组左心房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AF,可改善患者左心房重构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