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5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3年会、第二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第五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2011浙江省心血管病年会、2011年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等;心源性晕厥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军保、张建华、林加锋等。

心源性晕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66.1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2.94%

专利文献>

论文:105 占比:30.88%

总计:340篇

心源性晕厥—发文趋势图

心源性晕厥

-研究学者

  • 杜军保
  • 张建华
  • 林加锋
  • 袁越
  • 陈晓曙
  • 丁盛梅
  • 严正秀
  • 何婷
  • 刘祖春
  • 刘福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晋华; 王菲
    • 摘要: 老年人群晕厥具有发病率高、致伤致残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晕厥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复杂化(晕厥常为某种疾病发作或恶化的表现)。本文主要探讨老年人群不同类型晕厥(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和神经系统原因晕厥)的病因,以期为晕厥的危险评估、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 唐薇; 范咏梅; 刘显庆; 肖春霞; 欧阳微娜
    • 摘要: 单导联心电技术是基于成熟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优化算法,根据单一导联心电信息做出分析,评估受检者情况的新技术。本文报告1例通过单导联心电记录仪证实的心源性晕厥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单导联心电技术的应用趋势。单导联心电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通过多学科协同、监测预警和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患者。
    • 曹云艳
    •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并发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NSTEMI并发心源性晕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壁节段运动指数(ventricular segmental motion index,WMSI)及心脏舒张期血流速度E与A峰比值(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E to A peak ratio,E/A);心肌酶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serum creatine kinase isoforms enzymes,CK-MB)、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及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LP-PLA2);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外周血管阻力指数(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LWI)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监测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胸刺痛、头晕目眩、气短乏力、黑蒙评分低于对照组,LVEF、E/A高于对照组,WM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I、LP-PLA2表达低于对照组,PAG、ELWI低于对照组,SVRI、MA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NSTEMI并发心源性晕厥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 张美锦
    • 摘要: 晕厥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的一种状态,患者会因一时失去维持身体的张力而倒地,还可伴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抽搐等表现,具有突然发作、可自行恢复、恢复后一般不留后遗症的特点。晕厥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等,精神抑郁、癔症等也可以导致晕厥。临床4表现1.诱因:晕厥发作前多有明显诱因,如疼痛、恐惧、紧张。
    • 丁娣; 孙旭森; 钱晓琳; 王韦; 刘海波; 张政
    • 摘要: 阵发性房室阻滞(paroxym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P-AVB)定义为患者的心律突然从明显正常的1∶1房室传导变成了三度房室阻滞;当P-AVB持续时间较长并伴室率缓慢时,可引起晕厥先兆及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P-AVB可分为原发性、迷走性和特发性三种类型,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均不同。心电迷走积分法是鉴别三类P-AVB的重要方法,本文据此识别1例典型原发性P-AVB,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兀花妮; 余小佳; 白一苹; 郑帆; 叶靖
    • 摘要: 目的 探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预测老年心源性晕厥的临床价值,为老年心源性晕厥患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疑似老年心源性晕厥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及心脏搏动周期(R-R间期)差异,探讨动态心电图预测老年心源性昏厥临床价值.结果 (1)入院106例疑似老年心源性晕厥患者中,心律失常80例,无心律失常发生26例.其中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80例中无晕厥49例,心律失常晕厥31例,无心律失常发生无晕厥23例,无心律失常发生晕厥3例.(2)从106名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来看,58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室停博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7例、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8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另外有单纯房/室性期前收缩15例、无心律失常发生26例.106例患者在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共34例再次出现晕厥,其中有29例晕厥患者与严重心率失常有关,2例为单纯房性期前收缩,3例未出现心律失常.无晕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7.92%高于晕厥组的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晕厥组患者不同心律失常类型RR间距均长于晕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识别心源性晕厥心电图表现,通过对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予以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发病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手段预防心源性晕厥的发生,对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张月奕
    • 摘要: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老年心源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老年心源性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7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比较这37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结果 :对这37例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其心源性晕厥的检出率〔97.30%(36/37)〕高于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其心源性晕厥的检出率〔70.27%(26/37)〕,P<0.05.对这36例检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有单纯房性早搏患者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例,窦性停搏患者1例,窦房传导阻滞患者13例.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老年心源性晕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 陈金伟
    • 摘要: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发作频率约200~250次/分,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主波正负方向,每连续出现3~10个同类波后就翻向对侧,典型者多伴有QT间期延长。其发生机理与折返有关,因心肌细胞传导缓慢、心室复极不一致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可发展为室颤致死;如合并其他病变,表现更复杂。笔者就一则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病例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 李艾桐; 王昂; 赵丽; 文东凌; 王小鹏; 石亚君
    • 摘要: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又称复极延迟综合征,是一组有遗传倾向,以心室复极延长(QT间期延长)为特征,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的综合征.LQTS常被晕厥、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所掩盖,或被误诊为癫痫发作,因此,反复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的晕厥患者均应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可减少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本文介绍1例LQTS,结合文献对其分型、机制及治疗进行讨论.
    • 韩鑫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晕厥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接诊的100例晕厥患者予以研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电图情况.结果:92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情况(92.00%),8例患者无心律失常情况(8.00%);晕厥组R-R间期比未晕厥组长(P<0.05).结论:晕厥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诊断,能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