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主义
实验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0319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青海社会科学、求索、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法学)等;实验主义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哲生、顾红亮、丁威等。
实验主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0319篇
占比:99.80%
总计:120565篇
实验主义
-研究学者
- 欧阳哲生
- 顾红亮
- 丁威
- 于兴卫
- 于民雄
- 吴志娟
- 张翼星
- 张荣升
- 徐志福
- 杜光
- 杜蒸民
- 涂诗万
- 牟德刚
- 王忠春
- 王颖
- 瞿世镜
- 胡晓
- 胡琴娥
- 蒋晓东
- 郑伟
- 陈峰
- 韩彩英
- 丁晓强
- 丁月
- 乔雪梅
- 余广人
- 余洋
- 余源培
- 兰梁斌
- 冯剑
- 冯夏根
- 冯契
- 冯永明
- 冯沅君
- 刁云展
- 刘东方
- 刘丹岩
- 刘作芹
- 刘国华
- 刘孝严
- 刘建华
- 刘旭平
- 刘明鑫
- 刘杰
- 刘煜
- 刘福春
- 刘红中
- 刘诗珍
- 卢毅1
- 史云波
-
-
孙硌琳
-
-
摘要:
20世纪起,后现代主义小说不再以时间为中心因素安排情节,而是注重围绕空间,打破时间顺序,推动故事发展,文学批评也开始出现空间转向,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此外,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之一,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空间叙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
-
-
张若昕
-
-
摘要:
作为二战后的作家,艾丽丝·默多克的很多小说都极具实验性,带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后现代风范.选取其代表作细读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实验性特征恰恰是对同时期一些主流文学创作理论的批驳或颠覆.默多克最著名的两部小说《大海,大海》和《黑王子》实验手法的应用与效果,是默多克小说所蕴涵的时代内涵和超前意识充分的展现.
-
-
-
-
摘要:
今年以来,在一些学者中间,“红学”“曹学”“新红学”之概念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或日纪念,或日反思,或日辨析。因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而被认为对“新红学”有奠基之功,因其对实验主义的倡导,以及他和陈独秀在中国开“科学”、“民主”风气之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
-
-
李勇
-
-
摘要:
吕振羽充分认识到史料缺乏与真伪杂存对于历史研究的消极影响.他主张把神话传说和出土文物、民族材料结合起来,以解决中国史前史研究史料缺乏问题,主张充分吸纳他人辨伪成果以克服史料真伪杂存问题.他明确把史料区分为“正料”和“副料”,多次阐释史料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在史料解读方面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从而与实验主义划清界线.吕振羽在史前史研究中对神话史料的处理,与神话学家的研究殊途同归,无论是在科学主义还是在后现代主义观照下,都有其学术合法性.
-
-
高海波
-
-
摘要:
现代中国哲学是在东西方哲学交汇的背景下产生的,受西方哲学影响,现代中国哲学家在进行哲学史研究、从事哲学创作、思想文化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很多哲学家都有明确的方法论自觉.他们的方法论,既受西方哲学方法影响,同时也有某些中国传统哲学方法的特色.有些现代哲学家试图融合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方法,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哲学方法.在其中,逻辑分析法、实验主义方法、辩证法受到了现代中国哲学家的特别关注,直觉方法因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亲近性,也引起了某些现代中国哲学家的重视.这些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家方法论讨论与建构的主要内容.
-
-
顾红亮
-
-
摘要:
自百年前杜威访华以来,"实用主义"思潮在汉语世界里声名远播。中国学者在使用"实用主义"概念时,在不同的语境里,对其有不同的用法。汉语"实用主义"概念呈现出大约六种含义。第一,指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指以杜威、胡适为代表的美国哲学流派及其中国的应用。第三,指以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第四,指注重工具价值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学说,它肯定物质生产的价值。第五,指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第六,指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六种含义相当于"实用主义"在汉语世界里的六个"身份",即作为本土教育思潮的实用主义、作为实验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作为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主义、作为工具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功利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实用主义。这六个"身份"可视为对实用主义的不同的中国化解读,其背后有中国思想元素的作用。
-
-
-
-
刘明鑫
-
-
摘要:
作为当代艺术未来重要的实践领域,生态艺术需要进入大量的创作场景,实验精神和方法必将强化其生命力。生态艺术实验的本质是创新,通过创新的审美来帮助人认识和感知方向,传递观念与价值,寻找人们在生态领域的精神坐标与归宿。
-
-
- 《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法学)》
| 2013年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急剧的社会转型超越了立法者的认识范围,错综复杂的司法环境又使得法官们踌躇不前,现实条件约束着他们采取了法律实验方法.实验主义的立法与司法,通过不断修正错误、反馈信息、充分竞争、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上,法制发展中的实验主义进路并非现阶段法制不成熟的权宜之计,而是较为理性的法制进化模式,同时也是法制移植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