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红学

新红学

新红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专利文献24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北方论丛、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新红学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健、吴国柱、高淮生等。

新红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88.18%

专利文献>

论文:24 占比:11.82%

总计:203篇

新红学—发文趋势图

新红学

-研究学者

  • 欧阳健
  • 吴国柱
  • 高淮生
  • 胡文彬
  • 苗怀明
  • 贾穗
  • 陈维昭
  • 乔福锦
  • 吕启祥
  • 张国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高淮生
    • 摘要: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局限性。胡适所开创的新红学影响深远,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胡适新红学已经出现严重的“认同危机”,诸如由李希凡、蓝翎合写的批评俞平伯的文章引发的“认同危机”在胡适批判运动中日益强烈;由余英时《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文引发的“认同危机”同样颇具影响力。对于新红学的“认同危机”正在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红学新百年的发展前途,但无论提出怎样的“路径”或“构想”,胡适的影响将会一直存在。
    • 张科研; 于峻嵘
    • 摘要: 本文举证新、旧红学时期训诂运用的实例,考察新红学考证派相比于旧红学索隐派在训诂应用上的不同。研究得出,合理运用文字训诂阐释文本之意,不因先见而迁就己说以致曲解原文,使得新红学考证派对训诂方法的应用更为科学,因此新红学考证派相对于旧红学在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 摘要: 今年以来,在一些学者中间,“红学”“曹学”“新红学”之概念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或日纪念,或日反思,或日辨析。因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而被认为对“新红学”有奠基之功,因其对实验主义的倡导,以及他和陈独秀在中国开“科学”、“民主”风气之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 温庆新
    • 摘要: "亚东本"《红楼梦》作为胡适"新红学"的"样版本",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大量刊印,改变了现代读者阅读《红楼梦》的文本来源."亚东本"《红楼梦》的受宠,对现代读者阅读时的知识吸收与阅读趣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读者的《红楼梦》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胡适"新红学"观点的左右.同时,现代知识阶层在阅读"亚东本"《红楼梦》后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诉诸报刊,又扩大了"新红学"的传播范围.这表明时人开始将"亚东本"《红楼梦》当作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来寻求公共政治表达,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探寻彼时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话语建构模式."亚东本"《红楼梦》与胡适"新红学"观点在现代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双向互动,导致胡适寻求学术意见的公共表达与现代读者发表个体见解相交织,最终成为《红楼梦》现代阅读传播的一个缩影.
    • 潘知常; 苗怀明; 赵建忠; 乔福锦; 高淮生
    • 摘要: 新红学百年取得了不可低估的学术功绩,回顾与反思新红学百年的得与失,有益于红学新百年的学术传承与学科建构。潘知常认为,尽管新红学的功绩不容小觑,然而新红学至今未能真正走出《红楼梦》研究的困局;从“旧红学”“新红学”到“后红学”,一个更加繁荣的《红楼梦》研究的时代必将到来;“后红学”应走向以文本为中心的审美研究的康庄大道,回到王国维,超过王国维;只有王国维,才是继旧红学、新红学之后的《红楼梦》研究的正确道路的开创者。苗怀明认为,“新红学”是个很常用的学术术语,但尴尬的事实是这个术语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人们在使用“新红学”一词时所表述的内涵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至少有五种理解。概念内涵认识的不统一必然影响红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学界的基本认知来看,新红学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内涵与广义的内涵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还很难为“新红学”这一概念做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界定,不妨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两种内涵并存的情形,但在撰写著述的时候应加以说明,以免影响研究的准确性。赵建忠则重新审视“新红学”关于《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研究结论的诸多问题,继其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新命题之后,又提出了《红楼梦》“版本累积说”的新思考;《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是为了解释《红楼梦》文本内部的矛盾现象,《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版本累积说”则是为了更圆满解释《红楼梦》从残钞脂本到完整程本的演变轨迹。乔福锦认为,谈论新红学百年史,绝对绕不开周汝昌,他发扬光大了新红学事业。周汝昌精神上与胡适较远,与陈寅恪、吴宓等视民族文化为个体生命依托的新人文主义色彩较浓的边缘化学人联系更为紧密。众所周知,周汝昌堪称百年新红学的“独行侠”。实际上,周汝昌晚年所面对的并非个别人,而是特殊年代造就的一批人,是权力化的学术体制,是极端教条化的思维方式。当下学界之主要任务,是在承继新红学未竟事业的同时,增强这门学问与华夏传统学术的联系,进而重新认识与评价被现代性偏见否定的索隐派红学。高淮生则提出了红学新百年三个方面的展望与构想:1、红学史建构、红学文献学建构、红学学科建设是新百年红学的基础工程;2、红学体系和学派的建构和生成是新百年红学的生命力所在;3、红学的有效学术评价机制的建构是红学良性发展的学术保障。不仅红学需要有效的学术评价,当今的中国学术整体性地需要有效的学术评价。
    • 段江丽
    • 摘要: 在《藏晖室札记·小说丛话》中的涉红札记及1911—1918年的涉红文字中,胡适关注的是《红楼梦》的作者、版本、本事、人物性格、主题、审美价值等多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也涉及索隐、考证以及审美批评、社会批评等多种形式.在开创"新红学"之后,胡适只注重用考证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作者与版本,而对用其他方法研究其他问题不再感兴趣,甚至持排斥的态度.在取得开创性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两个彼此关联的失误:一是错误地将《红楼梦》小说当作历史著作,采取"曹贾互证"的方法,使得他所一再强调的科学方法走向了科学的反面,违背了小说属于艺术创作这一基本规律;二是片面坚持"写实自传说",从而导致了对《红楼梦》思想和文学价值的严重误断.
    • 温庆新
    • 摘要: 胡适早期的《红楼梦》阅读选择经历了由"索隐"倾向到注重"方法"的科学"考证"式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胡适注重"工具"与"材料"的研究"方法"革新,藉此强化"新红学"的开创性,促使《红楼梦》文本在胡适"新红学"考证体系下的首要存在身份是一种"史料"而非一部文学作品,最终形成以考证带动阅读获取的文本品评思路.此类"考证"式思路既革新了现代读者之于《红楼梦》的阅读期待及实践路径,亦促使现代读者获得参与《红楼梦》学术研究的入场券.它推动了彼时全民参与《红楼梦》考证的热情,促使"新红学"成为一股带有典范与权威特性,乃至隐含一定群众基础的现代学术潮流.
    • 隋雪纯
    • 摘要: 北京大学红学研究史以"两次转型"和"两种范式"为主要特点."两次转型"即20世纪初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向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转型和改革开放以来由泛阶级化、泛政治化分析向恢复《红楼梦》"小说"性质的跨文学、文化等综合研究转型."两种范式"即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和以鲁迅、俞平伯、吴组缃等为代表的文学批评派."两次转型"和"两种范式"分别展现出北京大学学者对于红学研究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路径的领衔及垂范作用.北京大学红学研究在构建中拓展,同时对前代学者予以承继、重审和拨正.
    • 胡德平
    • 摘要: 1921年3月,胡适先生应上海亚东图书馆多次邀请,写出《红楼梦考证》(初稿)一文。一个月之后,陈独秀先生撰文《〈红楼梦〉(我以为用“石头记”好些)新叙》(以下简称“新叙”),与之呼应。又后一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加以标点符号的新版《红楼梦》,并把胡、陈两位先生的两篇专文刊登于书前,作为序言。“新红学”研究之幕自此拉开,至今整整百年。亚东图书馆的东家是汪孟邹、汪原放,陈独秀则是亚东图书馆的资金筹措人和众多作者的举荐人。胡适可巧又和汪孟邹、汪原放都是安徽绩溪同乡。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7月29-31日,“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近200人,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秘书长位灵芝、副秘书长胡鹏、《曹雪芹研究》编辑顾以诺出席会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