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宗经

宗经

宗经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4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5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文史哲、中州学刊、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等;宗经的相关文献由5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启发、刘朝奇、卓支中等。

宗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66.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35 占比:33.58%

总计:402篇

宗经—发文趋势图

宗经

-研究学者

  • 刘启发
  • 刘朝奇
  • 卓支中
  • 吕永
  • 周志勇
  • 孟召光
  • 张贵民
  • 张长城
  • 朱正兵
  • 李炳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潘娟娟
    • 摘要: 《文心雕龙》是复古还是革新,历来颇存争议,然"宗经式"思维可见其主张。因此,若能找到"宗经"的述理脉络,了解刘勰"以复古为革新面向未来"的理论关切,就会明白其与文学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发展史观"生一弊救一弊"的"救弊观"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以《文心雕龙》与《雪涛阁集序》为例,从宗经与通变的视角切入,对二者的文学史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 刘彦
    • 摘要: 宋代崇儒宗经,儒家经典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即使是在撇开经义只取文学的词科考试中也深受重视。从现存词科考试题和试文文本来看,词科命题与儒家经典密切关联,涉及儒经范围广泛,题型多样,多以官名、制度名物、典故设置题目。应试者在给定试题下发挥,围绕题目和所涉经典写作,在行文措辞的过程中,多用儒经中的典故,熔冶经语,以经为文。可以说,无论是题目取材还是典故来源、行文措辞等,宋代词科应试文都表现出明显的宗经特征。
    • 王思豪; 高宸
    • 摘要: 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尊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亦可以被看作经典建构过程,是文学与非文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较早出现的、具有前导性质的赋体,其尊体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辨体”意义上的尊体,包含从“变”到“辨”的文体识别过程,以及从“篇”到“体”具体文体的确证过程;二是提升文体地位上的尊体过程,包含从“辨”到“尊”以“宗经”为策略的文体地位提升,和从“外”到“内”汉代非文学因素对文体地位的影响。
    • 侯迎华
    • 摘要: 刘勰《文心雕龙》对公文文体颇为重视。出于指导写作的目的,刘勰重视辨体。随着公文文体理论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文体分类过多过细,文体功能交叉、互渗、衍生、转移、缩小,导致了一体多用或多体一用的现象。刘勰以文体诞生之初的基本传统功能为主,提倡“宗经”,对后世出现的文体功能的扩大、缩小或转移,不予评价或加以批判,以批评实践来规范、强化公文文体的传统功用,以此达到文体辨析的目的。
    • 刘加锋
    • 摘要: 东汉诸子在引《诗》时采用了"引用《诗》句""引用《诗》题""借用《诗》句""化用《诗》典"四种方法,并以前两种为主,体现出明显的宗经倾向,后两种方法虽然使用较少,但也体现出东汉诸子"主体性"增强的通变特征.在引《诗》篇章分布方面,东汉诸子引《诗》偏重《雅》《颂》,表现了重"陈义""述德"、轻"言情"的用诗功能.在引《诗》用意方面,东汉诸子引《诗》以礼仪制度、名物训诂和道德修养为主,体现了以《诗》为教的宗经倾向,亦反映了汉学重训诂的治经特色,此外对于思想观念、政论、历史等方面的关注,体现"多元化"的通变特征.上述三方面的引《诗》特点,体现东汉诸子宗经,但又通变,且呈现"主体性""多元化"的特质,这与"新子学"的精神与原则相一致.
    • 王建成
    • 摘要: 历来关于"驯致"的注解颇有争议,各家解释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解释为"顺着情致":第二种解释为"逐渐达到".从语义演变、用语习惯和文本间的联系角度出发,"致"理解为"情致""思致";"驯致"理解为"对自身情致进行驯化、调适"则更为恰当,这一过程以六经呈现的情致为依据,以圣人的操行为典范,创作者驭文谋篇,建言修辞,须养"宗经"之术,才能"博而能一",步入"垂帷制胜"的境界.如此释读,方可在不失字义的基础上贯通文意,更好地把握刘勰的创作论思想.
    • 陈博涵
    • 摘要: 赵孟頫于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后期出仕为官,初入大都便经历了权臣桑哥事件的始终.随着元廷政治变化的波诡云谲,赵孟頫的从政心态发生多次变化,并逐渐认识到复古道以提振士气的重要性.在南北往来基础上,赵孟頫积极打通两地文化差异,在文学上主张"宗经"复古;在书法上推重"二王",追求晋风;在绘画上标榜王维,对近世士夫画做出大胆改革.赵孟頫借文艺复古道的努力,显示出深刻的现实思考,无论是倡导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还是以高尚人品为基础的书画艺术,都对净化元初文艺创作,开启一代新风具有重要意义.
    • 李婕雅
    • 摘要: 《文心雕龙》的批评观分析历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潮。不同于以往的批评体系,刘勰在吸收了前人"文如其人"等观念的同时,进行了更进一步地推进,形成了"圆融汇通"的文艺批评观。《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系统性的文学著作,各篇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的内在理路,想要探讨全书中所表现的整体文艺批评观,便需要了解刘勰构建其"批评论"的整体原则,以及《知音》中的具体批评方法,同时看到《宗经》《征圣》等经学视域下的预判式的文之用心,这对于现在看待现有文化,推动文学发展都有着潜在的指导意义。
  • 9. 作为方法的文体批评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夏静; 宋宁
    • 摘要: 作为文体批评的重要方法范式,以体用论风格、以宗经论统绪、以体制论正变构成了传统文体学内在路径知识生产的主体内容,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此一类文体批评,以作品自身为中心,借助批评者的眼力、学养、理想、兴趣,围绕文本性质、特征、功能、风格等方面展开理论探讨,建构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批评传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