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辨体

辨体

辨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医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28433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体质分会学术年会等;辨体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竞泽、汪泓、党圣元等。

辨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433 占比:99.96%

总计:528670篇

辨体—发文趋势图

辨体

-研究学者

  • 任竞泽
  • 汪泓
  • 党圣元
  • 唐定坤
  • 张宏生
  • 王有鹏
  • 赵俊玲
  • 赵静
  • 陈文新
  • 刘宏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宪坤
    • 摘要: 明代郭谌所撰《草韵辨体》,是一本学习草书的参考书籍,此书共五卷,依照《洪武正韵》编次;所辑书家自汉迄元,草书各体兼备;音以字系,字以类从,旁笺主名,用使披览;所见刻本点画精到,结字严谨,字与字大小统一,大都摹刻精良。
    • 任竞泽
    • 摘要: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其《谈艺录》《管锥编》等著作中都有集中体现。他往往在引述历代经典文体文献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独到的文体批评见解和论断。在其文体观念之中,“辨体”这一古代文体学理论的核心范畴又是其用力所在,主要包括体制为先与亦遵格式、严分体制与得体失体、严于辨体与文体界限三个方面。通过对其著述中相关辨体文献的辑录整理和分类分析,系统地构建其辨体理论批评体系。
    • 王佳慧; 鲍超; 李建兵
    • 摘要: 总结吴旭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吴旭认为抽动障碍的病证特点为“肝风贯穿疾病始终,肝血耗损为其终末”,以“调肝息风”为治疗大法,创新性提出了“四辨一神”,即“辨体-辨病-辨证-辨经-调神”体系化诊疗方案。吴旭通过辨体、辨病、辨证、辨经,分侧重、分病程、分阶段论治本病,在疾病早期采用“调肝息风”针法,中期在此基础上针药结合,辅以活血化瘀之品,晚期在前期基础上尤重调神,重视心理干预,并根据患儿体质及中医证型进行加减配穴。在针刺手法上,吴旭强调以刺经筋为度。并附验案3则。
    • 陶红; 李俊; 杨攀; 柏力萄
    • 摘要: 桥本甲状腺炎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病程长、临床症状及病机复杂多变,辨治上存在一些难点。“三辨”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在“三辨”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依体预防,辨体施治”“衷中参西,辨病议药”“脏腑定位,辨证分型”,灵活地将辨体预防、辨病分期和辨证分型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 唐定坤
    • 摘要: 古诗词教学可以利用基于中国文学创作本位审美的辨体原则来切入文本,以此对杜甫名篇《石壕吏》作出典型性解读。“新乐府”组诗的“叙事”体格是其特色,要在汲取近体诗艺而改造汉乐府叙事传统,表现于老妇、石壕吏、作者三个视点。三大视点的叙事,在主次、因果、明暗等方面都极尽剪裁安排之能事,形成了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而借助推及组诗“三吏”“三别”的知人论世外部探析,亦可深化这一理解。凡此可以获得有异于思想情感“反映论”教学解读的种种可能。
    • 陈剑晖
    • 摘要: 在散文文体、散文观念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无序的当下,以往以抒情、记叙、议论、感悟为特征,崇尚优美典雅的“美文”的合法性和尊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无视文体边界与法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小说化,诗歌化,戏剧化,甚至“披头散发”的“越界破体”散文,不但大量出现且已成为一种创作趋势。虽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每种文体还是应该有大体的规范和边界,应有属于自己的一些特性,不能无视规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文体的破体与辨体,辨析散文与小说、诗歌之异同,并思考辨体明性与散文创新的关系,使散文创作保持一个“大体”的“度”。在这个“度”内,作家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充分展示其创作才华;而一旦超越了这个“度”即“大体”,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并加以抑制,否则文体就会大面积遭到破坏,甚至有可能导致某种文体的消亡。
    • 摘要: 秋意渐浓,草木摇落,不知不觉已接近2022年的尾声。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中,孙郁的《从京派到新京派》在思想研究的谱系与渊源中兼顾当代文学现象的考察,对京派与新京派之间的传承与流动、对话与启发进行了梳理与勾勒,既具时代性,又具学术性。陈剑晖的《文体的破体与辨体》针对当下散文文体中的散文边界逐渐趋于无序的现象,以文体史中存在的“破体”与“辨体”理论进行辨认,提出应对“越界破体”的散文有所警惕,提出在一定“度”内创新是可取的,但过度越界则会使文体大面积遭受破坏。
    • 吴文庆
    • 摘要: “说部”是明清时期常见的目录学术语,文献内容主要归属于子部说、杂二家,与史部杂传乃至集部杂文也不无交叠。在目录学归类和辨体层面,“说部”与“子杂”“杂书”“杂著”“杂部”“小说”等门目关联,勾勒出“说部”在传统学术语境下的基本轮廓,包含子学发展的潜在空间。然而,因近代以来学术转型、文学学科兴起,造成“小说”文学化,“说部”轮廓被逐渐地弱化乃至遮蔽。以书目分类与辨体为切口,还原“说部”理论边界的变动性,发现客观存在的辨体不自洽,揭示其于子学谱系中多元博杂的属性特征和传统文体秩序中的边缘位置,有助于厘清新旧学术语境下“说部”概念的错位。在目录学的基础上完成子学谱系的“说部”建构,将传统说部和说部传统引回小说研究。
    • 侯迎华
    • 摘要: 刘勰《文心雕龙》对公文文体颇为重视。出于指导写作的目的,刘勰重视辨体。随着公文文体理论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文体分类过多过细,文体功能交叉、互渗、衍生、转移、缩小,导致了一体多用或多体一用的现象。刘勰以文体诞生之初的基本传统功能为主,提倡“宗经”,对后世出现的文体功能的扩大、缩小或转移,不予评价或加以批判,以批评实践来规范、强化公文文体的传统功用,以此达到文体辨析的目的。
    • 林家骊
    • 摘要: 碑体以书写媒介为辨体标准,因立碑对象的不同呈现出功能的分流,两汉以来数经变迁又渐趋归流,以表彰功德为碑体主要功能,并对书写形制产生重要影响。在“序传+韵文”的大模式下,序传与韵文并重,二者皆以叙事为主导,各自又呈现出独立的结构程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