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509篇;相关期刊293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学习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学史研究的相关文献由53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平原、张炯、张荣翼等。

文学史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7 占比:4.5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509 占比:95.48%

总计:14148篇

文学史研究—发文趋势图

文学史研究

-研究学者

  • 陈平原
  • 张炯
  • 张荣翼
  • 朱德发
  • 蒋寅
  • 张晶
  • 温潘亚
  • 陈伯海
  • 曹道衡
  • 王锺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慕津锋
    • 摘要: 2021年8月底,我收到严先生托新星出版社寄来的十卷本《严家炎全集》。这套全集汇聚了先生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研究文章与著作,可以说是他一生学术思想精华的汇总。该全集所选文章不仅与他的教学相关,也与他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话题有关,比如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由长篇小说《创业史》引发的如何写好“中间人物”的论辩、发掘和梳理现代文学史上各流派的贡献,还有对鲁迅复调小说的发现和评论、对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评价、对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肯定和研究,以及对文学史分期的思考和讨论,等等。
    • 张福贵
    • 摘要: 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就是如何发现和阐释文学经典,漫长的研究过程如果最终能够完成经典的构建,就是文学史写作的最大收获。如何从百年中国新诗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出100首当下读者认同的经典之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难处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对何为经典的理解甚至是经典的有无。在这样一种疑难之中,我们所选择的也许不是璀璨的珍珠,而是几朵细小的浪花,然而这种转瞬即逝的诗作很难作为经典被人们认同,从而强化了中国新诗无经典的印象。
    • 高兴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较少关注小城市的空间存在,"小城"对于文学史建构的作用几乎不被研究者所重视。实际上,中国现代文学史视阈中的"小城"研究蕴含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为了更加精细地勾画中国现代文学史演变的脉络与纹理,有必要借鉴考古学的理念与方法,按照文学史发展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时序,将"小城"及其毗邻城市的文学史景观视为一种"类型组合",考察文学史"序列"的生成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范式的革新。以抗战时期的滇东小城市曲靖为例进行探究,可以清晰地呈现"小城"的历史镜像及其文学史建构意义。
    • 摘要: 对史料的新掘和对传统史观的突破聚成了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的焦点。程光炜基于新的史料发现,对舒芜、绿原、牛汉的历史关系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探讨,突破了以往研究的惯性思考和固化视角。孟繁华试图拓宽文学史研究的体裁范畴,将当代歌词创作纳入其中。徐洪军考察了1980年代一大批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活动轨迹,钩沉了1980年代新启蒙与现代派之外的另一种史料来源。
    • 摘要: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力求在史料梳理的基础上,对文学史常识或文学史流行观念重新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秦林芳的《论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深入群众"观念》对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行动及观念界点的认识进行了再次考辨,指出,在解放区前期文学中,"深入群众"已作为一种重要观念广受关注,并为许多文艺工作者所接受、践行。
    • 陈胤
    • 摘要: 谭丕模(1899-1958),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史学家。他一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参加革命,并通过教书育人来传播革命思想;二是创立了革命文学思想观,探索创立理论化的革命文艺理论;三是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阶级观念在古代思想史和古典文学研究上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
    • 汪孔丰
    • 摘要: 作家研究是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论世知人又是作家研究的重要进路。论世之意,按梁启超的理解,就是“观察时代之背景”(《中国历史研究法》)。世人只有回到具体历史语境之中,深入考察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秉持“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才能深刻把握作家的人生境遇,真正理解作家的创作实践及其思想心态。
    • 摘要: 秋意渐浓,草木摇落,不知不觉已接近2022年的尾声。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中,孙郁的《从京派到新京派》在思想研究的谱系与渊源中兼顾当代文学现象的考察,对京派与新京派之间的传承与流动、对话与启发进行了梳理与勾勒,既具时代性,又具学术性。陈剑晖的《文体的破体与辨体》针对当下散文文体中的散文边界逐渐趋于无序的现象,以文体史中存在的“破体”与“辨体”理论进行辨认,提出应对“越界破体”的散文有所警惕,提出在一定“度”内创新是可取的,但过度越界则会使文体大面积遭受破坏。
    • 摘要: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既包含对思潮源流的考镜,也有版本流变的鉴别明晰;既包含特殊时段文学史现象的再发现和整理,也有对文学媒介、作家写作史的重新梳理。霍俊明的《〈诗探索〉与朦胧诗》以一份刊物与当代诗歌创作史上的重要思潮——“朦胧诗”创作思潮为中心,着重呈现了“朦胧诗”前史的发现、诗人认定、史料甄别以及诗歌史位置,文章材料翔实,史料运用细致得当,是媒介研究方面完成度较高的一个案例。
    • 张剑
    • 摘要: 明清文学研究近些年发展态势迅猛,在文学史研究中颇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从近十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课题名称和学术论文发表的内容皆可感知一二;特别是明清文学研究突破了过去以小说、戏剧为主体的格局,诗文研究蒸蒸日上,明清文学的全面性得以突显。另外,在研究方法上,也突破了过多关注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的阉割式研究,更加注意从更广泛的作家队伍和更丰富的文本形态来理解文学,明清文学研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