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头脑
学生头脑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专利文献19542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历史教学问题、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南教育(上旬刊)等;
学生头脑的相关文献由19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天金、一鸣、乌尼日等。
学生头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42篇
占比:99.13%
总计:19714篇
学生头脑
-研究学者
- 陈天金
- 一鸣
- 乌尼日
- 云南教育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试点组
- 任定保
- 任文玲
- 任明霞
- 何振海
- 何英
- 余爱明
- 佟世平
- 冯晓霞
- 冯晨静
- 冯晨静1
- 冯直康
- 凌荣凤
- 刁淑华2
- 刘世庆
- 刘全祥
- 刘善强王继娜
- 刘屏
- 刘念
- 刘文广
- 刘桂文
- 刘汝社
- 刘清顺
- 刘畅
- 刘航
- 刘莉
- 刘运才
- 卞国华
- 吉媛嫚
- 吴勤美
- 周琳
- 唐永巨
- 夏炯峰
- 夏风
- 姜园梓
- 孙兆谦
- 孙大政
- 孙民
- 孙耀斌
- 季有林
- 尚久林
- 尚瑶
- 崔士
- 崔忠社
- 崔焕
- 左卉
- 廖英忠
-
-
刘畅
-
-
摘要:
前概念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但是传入中国并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现已日趋成熟。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以前,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感受,自己形成的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而这些概念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会对抗学生所要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以前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非常有必要,只有了解学生头脑中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准确高效地进行科学有效概念转化[1]。
-
-
李小荣;
冯直康
-
-
摘要: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所选历代经典诗文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如何将经典嵌入学生头脑而成为代代相传的好基因呢?显然,仅靠传统的背诵法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早就说过,光死记硬背,那就是“人型鹦鹉”“活书橱”。所以,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必要的解读,将蕴含于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精华注入学生头脑,熔铸于学生血液之中。
-
-
李雪
-
-
摘要:
因为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今年的寒假显得分外漫长。照顾本身自觉性不高的小学生,各位家长已经身疲力尽,但是仔细想想,即使缩短暑假,也不能和现在正适合学习的天气相比。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借助这大好时光奋力向上呢?我着力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实践。我在毕业班任教,从以前的情况看来,部分学生头脑聪明,但是学习的自觉性仍然不足,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
-
肖炳轩;
蓝玉文
-
-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时,很多学生找不到语言表述的切入点,理不出运用哪个数学依据,说不上具体的推理过程,一时陷入沉默。从中可折射出学生说理意识和说理能力都比较欠缺,可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通过链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
-
-
王弟成
-
-
摘要:
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已有的思维出发,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抽象概念、形成公式、产生结论、感悟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要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学生头脑中“活”的知识.
-
-
吴勤美
-
-
摘要:
前概念,又叫前科学概念,在教学中泛指学生在新课学习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许多研究表明,“在没有考虑学生前概念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是无效的”。因为新概念的建构只能基于已有的概念,那么如何将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前概念,上升为一定层次的科学概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应适时补充学生缺失的前概念。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之间掌握的前概念有所不同,因此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前概念和科学概念共同属性较少,有的甚至缺失。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来填补空白。
-
-
王阳阳
-
-
摘要:
统编本教材中编排了小说单元,可见编者对小说教学的重视。小说主要是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在教学小说的时候,教师应该贴着人物巧妙选择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让小说中的人物在学生头脑中"鲜明"起来。一、选择动作描写来教小说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主要通过对行为举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小说中的人物变得可视化、立体化。细腻的动作描写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选择动作描写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认识小说中的人物。
-
-
-
范韦莉
-
-
摘要:
一、良性数学认知结构的内涵解读1.认知结构的含义。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可见,所谓认知结构,其实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或顺应作用,不断扩大并积极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逐步形成的。
-
-
谢仕蓓
-
-
摘要: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一)"中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了四道例题,通过操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头脑中的"平均分"的概念既有具体的表象支撑,又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概括,从而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例1是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把6个桃分成两堆,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