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职业

学术职业

学术职业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学、科学研究、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64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管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2011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等;学术职业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志峰、沈红、刘进等。

学术职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12.8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964 占比:86.90%

总计:2260篇

学术职业—发文趋势图

学术职业

-研究学者

  • 李志峰
  • 沈红
  • 刘进
  • 张英丽
  • 熊华军
  • 宋旭红
  • 郭丽君
  • 李碧虹
  • 杜驰
  • 杨开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茜
    • 摘要: 学术职业社会化是博士生顺利入职学术领域的前提,对于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学术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张力关系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在学术职业社会化的不同阶段,博士生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学习者与研究者的冲突以及学术法则与市场法则的张力,制约了学术职业社会化的效果,亦禁锢了个体对学术理想的纯粹追求。通过重塑博士生学术职业理想与身份认同,构建融合广度与深度的课程体系,完善导师指导过程及学术职业社会化支持制度,有助于化解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多重张力,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
    • 宋梦赏
    • 摘要: 新功能主义下的社会行为分析强调行为本身以及行动者自身的创造性,强调环境对于行为的强制性作用以及行为对于环境的变革作用。伴随着新管理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渗透以及强调效率和产出的制度环境的出现,教师的学术职业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学术产出出现"重量而不重质"的现象。学术职业压力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紧迫性、学术产出总量上的高要求以及对学术产出质量的高追求。基于新功能主义下的社会行为分析,结合访谈材料对该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解释,学术职业压力的增加使得教师增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成本以缓冲学术职业压力对于学术产出的影响,教师为了寻求成本最小化和回报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倾向于一般性的学术产出而规避高水平的学术产出。透过学术职业压力下的教师学术产出行为审视制度环境,高校应从学术职业的本身特征以及教师的内在追求和内在动力方面重构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
    • 牛风蕊
    • 摘要: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受到政府、市场、学术等多重逻辑的影响。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与博弈共同形塑着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进程。随着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迁,市场和高校的主动权逐步增加。然而,基于资源依赖和项目制密集实施的制约,政府权力的嵌入、高校类市场化的管理以及学术锦标赛制的作用形成了高校教师评价的多重张力。与此同时,受历史惯性和权力不均衡的影响,现行的评价制度既与“破五唯”的价值导向不符,也延滞了学术职业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为服务于“双一流”的建设目标,迫切需要强化教师评价的学术向度,建构基于学术发展的评价信任机制,缓解不同主体博弈的张力,实现教师评价与学术创新发展的有效耦合。
    • 约瑟夫·赫曼诺维奇; 刘雪婷(译); 李春萍(校)
    • 摘要: 本文考察了科学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从而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提供主题和理论工作方面的启发,关注点集中在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科学社会学之间的互通交流使得双方受益,高等教育学中的大学教师研究通过运用相关社会学理论和概念走向成熟,社会学中的职业生涯研究通过更广泛地利用教育组织得到发展。本文首先指出科学职业社会学研究得以建立和大学教师研究由此扩展的基础,然后通过对分层和学术职业研究的概括,综述了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社会学相联系的五个主要实质焦点——优势积累和劣势积累,学术工作的组织基础,科学和学术领域的声誉、知名度与影响力,年龄和成就,以及流动性。
    • 何妃霞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方式转型、社会与人才需求、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管理的变革,赋予了大学教师学术职业新的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协调发展的特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在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以及教学的学术四个方面。与此同时,智能技术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赋能管理与教育,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多元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教师需提升国际化能力,重塑职业角色,增强智能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职业能力水平,促进学术职业的多元化协调发展。
    • 邝宏达; 李林英
    • 摘要: 培育学术志趣对于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博士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涯发展理论,对一所“双一流”大学3个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16名博士生进行回溯性访谈,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探析学术志趣发展阶段及特征。研究发现:学术志趣分为启蒙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职业后阶段4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有特定的专业发展任务和自我发展任务,两个任务之间协同促成学术志趣的发展,任何一个任务发展受阻都可能导致博士生离开学术领域;自我效能机制和角色认同机制是学术志趣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需要根据学术志趣发展阶段合理安排学术训练任务,提升学术自我效能,促使学生认同学术角色,进而培育学生的学术志趣,引导优秀博士生以学术为志业。
    • 赵莉莉; 常艳杰
    • 摘要: 学术职业人才的合理性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支撑,也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在考察黑龙江省高校学术职业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为理论研究视角,深度分析高校学术职业人才流动的逻辑归因,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策略,构建高校学术职业人才心理契约的“人本”管理,为黑龙江省高校学术职业人才有序流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 卢盈
    • 摘要: 在遵循精英主义逻辑与制度规范下,学术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与悖论,学术论文数量繁荣与学术思想贫瘠之间的矛盾、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取舍,以及专家权威的式微与公共社会的问责,都反映出了精英主义逻辑下学术系统潜在的问题。现代学术系统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向多元主义转变,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术筛选与分流制度、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都在促进学术系统多元主义格局的形成。而生态的学术系统需要学术精英阶层与其他学术阶层的共同推动,并形成多元化的学术话语呈现方式,促进学术与政治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并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在社会层面形成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进而形成生态化的学术系统格局。
    • 余荔; 宋荣; 陈静
    • 摘要: 学术创业是高校教师参与当前国家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文章使用2018年“知识社会中的学术职业国际调查”(2018APIKS)中国大陆数据,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实证探究教师个体参与学术创业活动这一社会交换活动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的状况较为普遍,教师学术创业在实践中的类型趋于多样化。相较硬活动而言,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软活动更为积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个人特征和院校创业氛围因素共同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学术创业决策,学科特征对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为理解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行为特征与发生机制,为高校制定及完善学术创业激励与管理对策,提供了实证参考。
    • 张继明
    • 摘要: 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标志是能否促进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高大学的学术质量。然而,基于H省的调查表明,除了大学组织进化中治理模式和教师身份变化等普遍因素外,我国特殊的大学治理惯习,包括以权力干预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效率导向下政府与市场的合谋、重点建设模式下政府对大学的强化干预等,会共同导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陷入困境。要改变这种困境,必须持续深化改革,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校长的大学治理能力,在地区与大学两个层面做好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中心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体系,自上而下建构起适应学术职业规律的制度与文化体系,为教师以学术为志业并持续投入其中创设相宜的内外部环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