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步荧光

同步荧光

同步荧光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生物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9115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物探与化探、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0第五届山东城镇水大会——第四届“黄河杯”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论坛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技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等;同步荧光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耀群、胡斌、向东山等。

同步荧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1154 占比:99.95%

总计:191247篇

同步荧光—发文趋势图

同步荧光

-研究学者

  • 李耀群
  • 胡斌
  • 向东山
  • 宋继梅
  • 何立芳
  • 吴俊森
  • 孙艳辉
  • 王志军
  • 丁兰
  • 万修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丽莉; 张朝; 彭晓萌; 徐冰霞; 陈刚
    • 摘要: 为研究阿维菌素残留被生物体吸收后,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同步荧光研究阿维菌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活性机理.研究表明,阿维菌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理为荧光静态猝灭;两者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1︰1结合,结合距离为4.55 nm;298、303和308 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0×105、1.08×105和0.38×105 L·mol?1,结合强度紧密;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证实阿维菌素影响溶菌酶的二级结构,使溶菌酶分子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小.本文为农药残留在生物体内中代谢过程、解毒和指导科学使用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 王艳妮; 马红燕; 王文山
    • 摘要: 酸性条件下,醋氯芬酸(ACF)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性荧光有规律的猝灭,据此建立了定量测定ACF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猝灭值ΔF与ACF的浓度在1.4×10-8~0.99×10-6g·mL-1(R2=0.992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1×10-8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43%(n=5,c=2.8×10-7g·mL-1).该方法用于片剂中ACF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实验研究了温度对KSV的影响以及UV-Vis光谱的变化,结果都表明ACF以动态方式猝灭了 BSA的荧光.根据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二者的结合比为1∶1,具体的结合位置在BSA的ⅡA位点.热力学公式得出ΔH>0,ΔS>0,ΔG<0,表明ACF和BSA之间为疏水作用力,反应自发进行.同步荧光法表明ACF更接近BSA的色氨酸残基.
    • 于本心; 张广彩; 孙迎雪
    • 摘要: 应用二维相关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北京某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该厂主要处理单元有沉砂池、初沉池、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兼氧单元、好氧单元和二沉池.同步荧光光谱发现,DOM包含类蛋白荧光峰(PLF)、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MLF)、类富里酸荧光峰(FLF)和类胡敏酸荧光峰(HLF),利用二维相关方法处理同步荧光光谱又可把PLF中的类酪氨酸荧光峰(TYLF)和类色氨酸荧光峰(TRLF)区分开来.PLF是DOM中的主要成分,在污水处理单元中持续被去除,主要可能是被厌氧微生物降解,MLF、FLF和HLF很可能是中间产物.
    • 申炳俊; 柳婷婷
    • 摘要: 胡桃醌(Jug)是民间抗癌验方青龙衣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内源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Jug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Jug能有效猝灭HSA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属静态猝灭,通过Lineweaver-Burk方程求得两者间结合常数(KA)为3.72×102 L/mol(310 K),结合位点数(n)约为1.根据Van't Hoff定律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H=-142.07 kJ/mol和△S=-409.08 J/(mol·K))表明,Jug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rster's能量转移定律,确定Jug与HSA结合距离为2.61 nm.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发现,Jug对HSA二级结构有轻微影响,使酪氨酸(Tyr)残基周围微环境疏水性增加.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Jug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与HSA的亚域ⅢA中氨基酸残基进行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Jug在人体内的储藏运输过程以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机制.
    • 张微微; 孙艳辉; 顾海洋; 吕日琴; 王文政
    • 摘要: 目前传统氧化稳定性评价方法无法提供油脂氧化历程和不同产物变化动态信息等特点,因而不能成为理想评价方法.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具有一定灵敏度和准确度,且适合较长时间的固定检测.以不同工艺花生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XITEST油脂氧化稳定性仪进行加速氧化试验,获取氧化诱导曲线,同时采集氧化期间油脂三维同步荧光光谱数据与理化指标,通过同步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PARAFAC)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化学计量学快速分析油脂氧化进程.结果表明,以诱导期作为油脂稳定性评价指标,冷榨花生油氧化稳定性较热榨花生油差,主要原因在于热榨方式的高温焙炒,使得其具有抗氧化物质,进而提高了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氧化曲线清晰地表明氧化进程存在诱导期(I P)、氧化期和静止期三个阶段,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图,明显得出在氧化过程中花生油原油激发波长在300~400 nm的荧光峰强度在进入诱导期后,荧光强度减弱,荧光波长出现红移现象;进入氧化期后,在400~450 nm之间有新的荧光峰生成,然后荧光峰强度呈现增强状态,直至静止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小分子氧化产物,致使荧光光谱产生斯托克位移(Stocks shift).运用PARAFAC法对同步荧光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显示当组分数为6,Δλ为70 nm时载荷值最大,不同样品间差异最显著.选定该波段二维荧光光谱数据作为A N N模型输入值,分别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模型输出值,对不同工艺花生油的氧化过程数据进行建模训练.结果显示训练集、测试集模型相关系数R均接近1.0,均方根误差均较小,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油脂氧化过程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快速实时监控食用油在氧气影响下贮藏过程中的氧化历程,为油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孙丽莉; 张朝; 陈刚; 彭晓萌; 谢映松; 胡立中; 葛少林
    • 摘要: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光谱法研究烟草农药残留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为烟草中农药残留在人体中代谢过程、解毒和指导科学使用农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两者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1︰1结合,且结合距离为3.95 nm;298和310 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17×103和3.16×103 L·mol?1,结合强度紧密;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证实高效氯氰菊酯影响牛血清白蛋白构象,使BSA分子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小.
    • 李崇蔚; 于会彬; 杨芳; 郭旭晶; 高红杰; 白杨
    • 摘要: 二维相关光谱(2D-COS)是将动态光谱扩展到两个维度,包含同谱与异谱,具有扩展分离重叠峰、判断不同组分变化顺序等特征.2D-COS异谱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光谱整合成为一种光谱,研究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辨析组分变化的两种光谱的互补关系.应用同步荧光(SF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与2D-COS方法,研究乌梁素海水体中DOM组成结构特征,分析DOM组分及官能团之间的协变性,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水体中DOM由C O,C—H,N—H,C—O等官能团构成,主要包含类蛋白质(PLF)、微生物类腐殖质(M HLF)、类富里酸(FLF)和类胡敏酸(HLF)等组分,其中M HLF为主要组分.水体中荧光物质、PLF以及M HLF的相对丰度由大到小顺序均为北部>南部>中部.FLF相对丰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南部>北部>中部,而HLF相对丰度较稳定.SFS的2D-COS分析表明:北部水体中PLF变动较大,变动顺序为PLF→M HLF;中部水体中M HLF变动较大,其与PLF变动趋势相反,变动顺序为PLF→M HLF;南部水体中FLF变化较大,变动顺序为PLF→FLF→M HLF.FTIR的2D-COS分析表明:北部水体中C—O变动较大,与C—H,C O变动趋势相同,变化顺序为C—O→C—H→C O;中部水体中C—O变动较大,与N—H,C O变动趋势相同,变动顺序为C—O→N—H→C—H→C O;南部水体中C—O变动较大,与N—H,C O变动趋势相同,变动顺序为C—O→C—H→C O.SFS与FTIR的2D-COS异谱相关分析表明:北部水体中PLF与C—O的变化趋势相同,中部水体中C—O,N—H,C O与M HLF变化趋势相同,而与PLF的变化趋势相反,南部水体中C—O,C—H,N—H,C O与FLF变化趋势相同.
    • 徐婕; 魏雨晨; 伍智蔚; 易忠胜
    • 摘要: 在不同酸度条件下(pH=3.0,6.0,7.4,9.0)诱导人血清白蛋白(HSA)进行质子化或去质子化,以研究其与小分子2,2',4,4',5,6'-六溴联苯醚(BDE154)的结合情况.首先将HSA与BDE 154进行半柔性对接,发现BDE 154与HSA周围的残基,如:酪氨酸150、赖氨酸195、赖氨酸199等存在较强的疏水相互作用.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HSA在不同质子化状态下的动力学行为和热力学性质,可知过多的正电荷使HSA或者HSA-BDE154的系统稳定性变差.最后对HSA-BDE154的结合自由能进行预测,并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SA-BDE 154复合物体系中随着酸度的增大,配体的结合对HSA的去螺旋过程有促进的作用.
    • 彭爱红; 付媛媛; 龚昕; 陈晓梅; 林郑忠; 黄志勇
    • 摘要: 基于在pH 8.6的甘氨酸-氢氧化钠-乙腈体系中,硼氢化钠可以将孔雀石绿(MG)定量还原为隐性孔雀石绿(LMG)从而具有荧光,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加入能使LMG荧光强度增强并稳定,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MG和LMG的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测定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0.70 mL的甘氨酸-氢氧化钠-乙腈体系(pH 8.6),0.30 mL 0.2 mol/L NaBH4,0.50 mL浓度为1×10-4 mol/L的SDS,避光放置7 min,以同步波长差 △λ=98 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MG浓度在1.0×10-7~1.0×10-6 mol/L线性范围与其同步荧光强度成正比,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2.4×10-8 mol/L.应用于水产品中MG和LMG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3%~101.3%,RSD为4.2%~6.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