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酵饲料

发酵饲料

发酵饲料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09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5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82963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猪业科学、动物营养学报、湖南饲料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等;发酵饲料的相关文献由618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健、王胜、刘艳玲等。

发酵饲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5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2963 占比:99.48%

总计:183924篇

发酵饲料—发文趋势图

发酵饲料

-研究学者

  • 黄健
  • 王胜
  • 刘艳玲
  • 李其松
  • 李娟
  • 朱宏宇
  • 王道胜
  • 蔡辉益
  • 崔梦鸽
  • 崔登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徐亚飞; 钱希逸
    • 摘要: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是以丁酸梭菌为核心的5种益生菌,采用独特的全封闭、全自动、参数可控的发酵设备,经三级深度发酵工艺,与鱼粉、豆粕、麸皮、糖蜜等饲料原料共同发酵后获得的产物。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富含丁酸梭菌等益生菌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小肽蛋白、生物丁酸、生物酶、抗菌肽、维生素等,集营养、保肝、调肠、提免、肥水、稳水等功能于一体。
    • 李发明
    • 摘要: 牛瘤胃臌气是奶牛或肉牛养殖中易发生的一种消化不良性疾病,无传染性,是因牛一次性采食过量发酵饲料而造成瘤胃内容物堆积,并在瘤胃滞留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瘤胃壁明显扩张,病牛因瘤胃体积变大,挤压周围脏器而出现呼吸困难。若病情严重或急性病例还会因瘤胃过度膨胀出现膈位迁移,导致病牛无法呼吸,心脏衰竭、麻痹而亡。
    • 刘霜莉; 刘奇; 闫昭明
    • 摘要: 饲料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但其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等问题。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改善非常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一定量的发酵饲料,不仅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还有助于改善肉品质和粪尿排放。在生猪养殖上合理运用发酵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饲料短缺的问题,为生态养猪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综述了常见发酵饲料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发酵饲料在猪生产中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 俞丽燕; 赵艳; 袁文华; 郎晓红; 章亭洲
    • 摘要: 为探究发酵时间、发酵工艺和发酵初始水分三种因素对复合菌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将玉米、豆粕、麸皮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初始发酵物料,以产朊假丝酵母和粪肠球菌为发酵菌株,菌株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控制在30°C。结果表明:当发酵初始水分控制在40%,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发酵72 h后,发酵饲料的品质最佳,此时物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9.01%,酸溶蛋白含量为20.69%,总酸含量为3.91%,pH为4.24。与原料相比,酸溶蛋白和总酸含量提高了10.63和3.34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和粪肠球菌在此发酵条件下能够通过生长繁殖产生有机酸、消化酶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升发酵饲料品质,在畜禽健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赵何勇; 黄彩林; 袁宗伟; 温守欧; 张志新; 徐鸿飞; 张玉阁; 周大颜; 邹珊珊; 廖愚; 陈诏
    • 摘要: 3种以麦麸、米糠等农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与有机肥料——鸽子粪、蚯蚓粪为基础原料发酵的发酵饲料(F)与普通膨化饲料(PF)对红罗非鱼进行池塘养殖试验。通过结果分析,特定生长率结果为:F3(4.15%)> F1(4.13%)>普通饲料(4.11%)> F2(4.06%);肥满度为:F1(4.00%)> F3(3.59%)> F2(3.56%)>普通饲料(3.44%);饲料成本F3(14447元/吨)>普通饲料(5000元/吨)> F1(1815.5元/吨)> F2(1667.5元/吨)。通过3项比较,认为以F1养殖为优。
    • 陈国福; 程皇座; 胡延涛; 王龙
    • 摘要: 试验选取20kg左右的杜长大育肥猪3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20%发酵饲料的日粮。结果表明,试验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70g,料重比降低7.91%,粪便排泄量减少8.45%。
    • 向正寅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日常饮食中对肉类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具有较高性价比的猪肉相对于其他肉类则更受民众的青睐。近些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微生物发酵饲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猪养殖中,其对于提升生猪抗病能力、提高猪场生产产值、降低猪场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发酵饲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生物发酵饲料的推广与进步,实现发酵饲料的应用价值。
    • 武志敏; 黄显晔; 刘雪松; 张鹏宇; 张艳; 罗天瑶; 王爽
    • 摘要: 随着饲料端"禁抗"时代到来,寻找有效的替抗产品成为热点研究问题。采用益生菌发酵可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以及畜禽肠道菌群丰度,保证畜禽的健康;发酵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以及提高畜禽免疫力等功能。发酵饲料优点众多,可在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发酵饲料的优势、发酵工艺以及在畜禽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发酵饲料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王飒; 郭晓军; 李佳; 宋卓; 王世英; 朱宝成; 王伟
    • 摘要: 发酵饲料富含有益微生物、消化酶及功能物质,已广泛应用于畜牧行业,应用效果良好。微生物种类及功能是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发酵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功能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pH、酸溶蛋白含量、抗原蛋白和抑菌活性为指标,对不同菌株及其复合菌剂固态发酵鸡配合饲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M-20菌株产酸性物质能力较强,能显著降低饲料pH(P<0.05);FM-18菌株发酵产酸溶蛋白最快;JM-1菌株抑制大肠杆菌能力较强。经复配后,各菌株产生一定协同发酵作用,酸溶蛋白含量达到35.98%,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明显,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活性显著(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面积达到1.18 cm2。试验为功能菌株及其复合菌剂在发酵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 刘莹露; 王雅敏; 李景河; 吕静; 郭丽娟; 闵育娜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发酵饲料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豆粕和麸皮作为发酵底料,采用复合益生菌进行好氧和厌氧发酵,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的变化。选取360只健康、体况和产蛋性能基本一致的22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4%、6%和8%,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9周,其中预试期4周,正试期25周。35和50周龄时测定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试验期末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并检测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表明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发酵后饲料优势菌群发生改变,在门上水平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与对照组相比,6%和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各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3)35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食糜淀粉酶以及空肠食糜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空肠黏蛋白2(MUC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发酵饲料能改善蛋鸡的小肠组织形态,提高小肠消化酶活性,上调空肠MUC2基因表达,增强蛋鸡肠道健康;其中,以6%发酵饲料添加水平的效果较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