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丁酸梭菌

丁酸梭菌

丁酸梭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93055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河北省科学院学报、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禽病学术研讨会等;丁酸梭菌的相关文献由146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仁文、王丽、王海宽等。

丁酸梭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3055 占比:99.71%

总计:93325篇

丁酸梭菌—发文趋势图

丁酸梭菌

-研究学者

  • 张仁文
  • 王丽
  • 王海宽
  • 谢丽静
  • 乔家运
  • 李海花
  • 杨彩梅
  • 肖英平
  • 丁立
  • 周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亚飞; 钱希逸
    • 摘要: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是以丁酸梭菌为核心的5种益生菌,采用独特的全封闭、全自动、参数可控的发酵设备,经三级深度发酵工艺,与鱼粉、豆粕、麸皮、糖蜜等饲料原料共同发酵后获得的产物。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富含丁酸梭菌等益生菌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小肽蛋白、生物丁酸、生物酶、抗菌肽、维生素等,集营养、保肝、调肠、提免、肥水、稳水等功能于一体。
    • 聂俊辉; 王通; 曾静; 袁林; 郭建军; 王振希
    • 摘要: 针对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培养环境改善和厌氧发酵的需求,本研究通过采用抽气负压发酵法进行厌氧环境的制造和有害代谢物的排除,以提高发酵效率和芽孢转化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通氮气正压发酵法,抽气负压发酵法能够创造严格厌氧环境,减少培养环境中甲酸、乙醛、乙醇、丁酸的含量,显著降低有害代谢物及氧气对丁酸梭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丁酸梭菌菌体浓度达到3.56×10^(9)cfu/mL,芽孢浓度达到3.52×10^(9)cfu/mL,分别较传统通氮气正压法提高了5倍和10倍。本研究为实现丁酸梭菌的高密度发酵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指导。
    • 刘亚男;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侯敏; 詹发强; 龙宣杞; 崔卫东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复合菌剂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选用48周龄京白1号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 mg/kg丁酸梭菌复合菌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蛋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料蛋比和死淘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合格蛋率无显著差异;200、400 mg/kg丁酸梭菌复合菌组的哈氏单位、蛋壳比例、蛋白比例、蛋黄比例、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形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钙、镁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添加不同水平的丁酸梭菌菌剂均可提高京白1号蛋鸡产蛋率,其中200 mg/kg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 卓卫杰
    • 摘要: 丁酸梭菌属于厌氧型芽孢杆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其具有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高压,耐胃酸,耐胆盐,耐多种抗生素等优点。众多养殖实践表明,丁酸梭菌在养鸡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添加可增强鸡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肠道健康,调节血清生化指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生长性能与抗氧化能力、改善肉、蛋品质。文章主要阐述丁酸梭菌的特点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为养鸡场户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丁酸梭菌提供参考。
    • 吴杨; 杨铿; 黄小林; 周传朋; 徐创文; 黄忠; 虞为; 荀鹏伟; 黄健彬; 麦晓勇; 林黑着
    • 摘要: 研究了饲料中拌料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丁酸梭菌在卵形鲳鲹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5组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1×10^(7)CFU·g^(−1))、2%(2×10^(7)CFU·g^(−1))、3%(3×10^(7)CFU·g^(−1))、4%(4×10^(7)CFU·g^(−1))的丁酸梭菌菌液饲喂卵形鲳鲹幼鱼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丁酸梭菌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饲料利用率,肠道菌群群落的多样性最大,与对照组和4%添加组有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丁酸梭菌的添加量是改变卵形鲳鲹幼鱼肠道菌群结构的主要因素。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肠道健康状态。
    • 王绍斌; 张海鹏; 高映红; 王配; 肖明霞; 王乙茹; PHOUTHAPANE Vanhnaseng; 程志斌
    • 摘要: 研究旨在体外评估益生菌丁酸梭菌对主要商业饲用益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以抑菌圈直径判定丁酸梭菌对6个主要商业饲用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对凝结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达到“高敏感”,对地衣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为“中敏感”,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为“低敏感”,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综上,基于丁酸梭菌对其他商业饲用益生菌存在的抑制作用,建议复合饲用益生菌产品要充分考虑丁酸梭菌与其他饲用益生菌之间可能的拮抗效应。
    • 戴晋军; 廖灿青; 覃先武; 胡骏鹏; 黄鑫; 龚发源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480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空白对照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饲喂基础日粮+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3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g/t丁酸梭菌,4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g/t葡萄糖氧化酶。结果表明: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对肉鸡出栏重提升效果最佳,较对照组提高7.0%,从全程0~42 d的料肉比(F/G)看,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较空白对照组下降0.6%,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的肉鸡42 d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最高,但是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和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组盲肠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对出栏重、抗体水平作用最佳,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对于肉鸡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最佳。
    • 阳田恬; 刘梦瑶; 张静; 程强; 张日俊; 斯大勇
    • 摘要: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是近些年来研究较热的一种的严格厌氧菌,以产丁酸而得名。丁酸梭菌的特有代谢产物决定了其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丁酸梭菌作为益生菌应用于人以及动物的保健、肠炎等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均有良好的效果。文章综述了丁酸梭菌的特性及其在塑造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方面的突出功能,并总结了丁酸梭菌在畜禽应用中的一些研究。最后,提出了目前关于丁酸梭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丁酸梭菌制剂在保健、治疗疾病等方面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李维康; 李立贤; 刘泓宇;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章双; 谢瑞涛
    • 摘要: 【目的】研究浓缩棉籽蛋白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肠道消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0.87±0.06)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鱼粉组(PC)、替代组(NC,浓缩棉籽蛋白替代30%鱼粉蛋白)、替代组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0.03%(C1,3×10^(8) cfu/kg)、0.12%(C2,1.2×10^(9) cfu/kg)、0.48%(C3,4.8×10^(9) cfu/kg)和1.92%(C4,1.92×10^(10) cfu/kg)丁酸梭菌的实验饲料8周,测定对虾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PC组和C2组对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C4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C4组(P<0.05)。PC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酸性磷酸酶(ACP)显著高于NC组(P<0.05),谷丙转氨酶(GPT)显著低于NC组(P<0.05)。相比于PC组与NC组,各实验组血清TG、T-CHO、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C2组碱性磷酸酶(AKP)显著升高(P<0.05),C3组ACP显著升高(P<0.05),C4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溶菌酶(LMZ)、淀粉酶(AMS)、胰蛋白酶(TRY)和脂肪酶(LIP)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当浓缩棉籽蛋白替代30%鱼粉蛋白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以WGR和SGR为判据,丁酸梭菌的最适添加量为1.2×10^(9) cfu/kg。
    • 胡晓冰; 林标声; 王振伟; 郑黎静
    • 摘要: 【目的】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厌氧培养法,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与参考基因组相比,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627127 bp,GC含量28.60%,含有4171个基因,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经鉴定为丁酸梭菌,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