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肉品质

肉品质

肉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83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9篇、会议论文162篇、专利文献17632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动物营养学报、家畜生态学报、饲料博览等; 相关会议96种,包括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等;肉品质的相关文献由816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建凤、武英、王彦平等。

肉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9 占比:10.05%

会议论文>

论文:162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17632 占比:89.13%

总计:19783篇

肉品质—发文趋势图

肉品质

-研究学者

  • 郭建凤
  • 武英
  • 王彦平
  • 靳烨
  • 刘畅
  • 呼红梅
  • 蒋守群
  • 蒋宗勇
  • 陈代文
  • 王继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岳萌萌; 卜也; 刘利; 央珍; 赵晓川; 许珊珊; 王春微; 柴金宝; 孙芳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去势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荷斯坦公犊和出生即去势的荷斯坦阉牛犊各17头,日龄和初生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分为公牛组和阉牛组,这2组牛的饲粮和饲养管理一致,试验期为15.5个月,其中哺乳期为2个月,断奶期为2.5个月,饲育肥为11个月。结果表明:1)2组试验牛在4.5、9.5、15.5月龄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公牛组在14.0~15.5月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2)15.5月龄出栏后,公牛组的排酸失重和头占体重比例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3)15.5月龄出栏的阉牛组大理石花纹等级2.5级,平均背膘厚10.75 mm,与公牛组差异显著(P<0.05)。4)15.5月龄出栏的公牛组肌肉剪切力、冷冻损失、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肌肉脂肪含量和肉色亮度值显著低于阉牛组(P<0.05)。综上所述,在直线育肥模式下,荷斯坦公牛生长性能优于阉牛;但是阉牛可生产出2.5级大理石纹牛肉,牛肉品质明显优于公牛。
    • 剧浩; 郝小燕; 刘森; 张宏祥; 项斌伟; 张建新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枸杞多糖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月龄、体重[(18.90±0.76)kg]相近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二代公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1%(Ⅰ组)、0.3%(Ⅱ组)和0.5%(Ⅲ组)的枸杞多糖。预试期15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1)Ⅱ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Ⅲ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和Ⅲ组(P=0.05)。各组之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Ⅲ组(P0.05)。4)Ⅰ组、Ⅱ组和Ⅲ组的背最长肌宰后24 h的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Ⅱ组的背最长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相比对照组有线性提高的趋势(P=0.098)。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枸杞多糖可以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效率,改善肉品质。在本试验中,饲粮中枸杞多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 孟宪煜; 李自良; 马吉庆; 史清旭; 姚孝通; 朱振宇; 马大五德
    • 摘要: 为探究东乡羊肉品质,选择9月龄健康东乡肉羊、小尾寒羊和湖羊公羊各10只,测定分析肉品质、脂肪酸水平、挥发性风味物质及矿物质含量等。结果显示,东乡羊肉中瘦肉精、抗生素、磺胺类药、重金属等指标均符合绿色安全标准,组织形态、色泽、黏度均符合正常鲜肉标准;东乡羊肉的色度、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羊(P<0.05);东乡羊肉所含蛋白质、肉类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脂肪酸n-6与脂肪酸n-3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P<0.05);不良风味物质、胆固醇、脂肪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P<0.05);东乡羊肉铁、镁、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类产品(P<0.05)。研究表明,东乡羊肉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脂肪酸含量和比例更符合人类健康膳食标准。
    • 王怡丹; 张营
    • 摘要: 本研究开展了一个2×2多因素方差设计试验,旨在评估不同谷物类型日粮补充植物精油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800只体重接近的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T1和T2组肉鸡饲喂玉米型日粮+0和80 mg/kg植物精油,T3和T4组肉鸡饲喂小麦型日粮+0和80 mg/kg植物精油,试验为期42 d。结果:玉米型日粮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小麦型日粮组(P<0.05),但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无论日粮类型如何,补充80 mg/kg植物精油显著降了料重比(P<0.05),同时日粮类型和植物精油对料重比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玉米型日粮组肌肉的滴水损失较小麦型日粮组显著降低了10.44%(P<0.05),同时日粮添加80 mg/kg植物精油使肌肉的蒸煮损失显著降低了10.42%(P<0.05)。玉米型日粮组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以及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小麦型日粮组(P<0.05),但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小麦型日粮组(P<0.05)。无论日粮谷物类型如何,补充80 mg/kg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空肠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P<0.05),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提高(P<0.05)。日粮谷物类型与植物精油对空肠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小麦型日粮补充植物精油与否都会降低肉鸡的饲料效率,提高肌肉滴水损失。玉米型日粮补充植物精油可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降低大肠杆菌数量。
    • 孙国虎; 牛小莹; 白雅琴; 霍子东; 魏晓云; 罗兰
    • 摘要: 为了研究引入品种(杜泊、澳洲白、萨福克、特克塞尔)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带驯化繁育湖羊杂交F1代羔羊的肉品质以及H-FABP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试验将相同月龄(4个月)、相近体重(30 kg)、健康水平一致的杂交羔羊40只按品种分为4组进行试验。测定每只羊两个成熟期(第1天和第3天)肉品质的相关指标。同时采用qPCR技术测定H-FABP基因mRNA在肉质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成熟第1天和第3天,杜湖、萨湖杂交羔羊的失水率、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澳湖、特湖杂交羔羊肉(P<0.05)。H-FABP基因mRNA在不同杂交羔羊肌肉中均有表达,但澳湖杂交羔羊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的H-FAB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特湖、杜湖、萨湖杂交羔羊(P<0.05)。说明澳洲白作为公羊与湖羊杂交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模式。
    • 孔晓慧; 毛琳; 江伟烽; 杨禹新; 林捷; 吴绍宗; 郑华
    • 摘要: 以90日龄的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对比二氧化碳(CO_(2))致晕、电击致晕、不致晕(直接屠宰)3种处理方式对黄羽肉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致晕组的胴体损伤最小,肌肉僵直进程缩短,沥血量增加,pH值下降速率较快,与其他2组均差异显著(P<0.05);宰后45 min CO_(2)致晕组的亮度值(L^(*))、红度值(a^(*))及黄度值(b^(*))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宰后24 h CO_(2)致晕组的L^(*)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宰后45 min CO_(2)致晕组的保水性、嫩度及肉质较好,与其他2组均差异显著(P<0.05);宰后24 h CO_(2)致晕组的保水性和肉质较差,与其他2组均差异显著(P<0.05);宰后24 h电击致晕组和直接屠宰组的鸡肉气味和肉质评分显著高于CO_(2)致晕组(P<0.05)。综合考虑,CO_(2)致晕不建议应用于黄羽肉鸡的屠宰,建议进一步优化电击致晕方式。
    • 赵鹏飞; 王纯洁; 斯木吉德; 敖日格乐
    • 摘要: 日粮精粗比是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肉牛生产过程中日粮精粗比应用的研究现状,现主要通过查阅总结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从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瘤胃菌群以及影响机制4方面阐述不同精粗比在肉牛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肉牛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日粮精粗比提供理论依据。
    • 孙冰; 侯艳茹; 徐丽媛; 王晨蕾; 靳烨; 赵丽华; 图雅; 苏琳
    • 摘要: 本研究以6月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试验对象,分析三种饲养方式(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通过ATPase组化染色法、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分子分型法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定性及定量划分,并测定肌肉代谢酶活力,探究不同饲养方式肉品质产生差异性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放牧组的屠宰性能指标(总增重量、净肉重量、净肉率、屠宰率、产肉率)与胴体品质指标(背膘厚、胴体重)显著低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放牧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H24 h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Ⅱb型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比例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MyHCⅡ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Ⅰ型、Ⅱa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力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肌纤维密度、Ⅱa数量比例及面积比例、MyHCⅠmRNA表达量、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力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0.05),MyHCⅡx、MyHCⅡa mRNA表达量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均显著小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相比于自然放牧的苏尼特羊,舍饲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下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更优,而放牧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由于能增强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且氧化型肌纤维比例更高,一定程度上肉品品质更好。
    • 周力; 高占红; 侯生珍; 杨葆春; 王志有; 桂林生
    • 摘要: 旨在比较放牧条件下不同年龄间黑藏羊肉品质与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选择青海自然放牧条件下体况良好的初生黑藏羊(平均体重(2.31±0.49)kg)和12月龄黑藏羊(平均体重(36.58±1.26)kg)各5只,依据年龄分为2组,即羔羊组(lamb)和成年羊组(adult)。通过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羔羊和成年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肌纤维类型及其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2组间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2)羔羊Ⅰ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均显著小于成年羊(P<0.05),而肌纤维密度则相反(P<0.05);羔羊Ⅰ型肌纤维数量比例和Ⅰ型、ⅡA型肌纤维面积比例均显著高于成年羊(P<0.05)。3)羔羊MyHCⅠ和MyHCⅡ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成年羊(P<0.05),而MyHCⅡB型mRNA表达量则相反(P<0.05)。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藏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与抗氧化能力没发生显著变化,但肌纤维类型由氧化型向酵解型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