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
病牛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736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兽医导刊、广西畜牧兽医、现代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等;病牛的相关文献由1609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河源、唐式校、王金宝等。
病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736篇
占比:98.62%
总计:63614篇
病牛
-研究学者
- 曹河源
- 唐式校
- 王金宝
- 刘烈辉
- 张学纯
- 李巧云
- 李祺
- 赵刚
- 赵景双
- 侯引绪
- 姚智深
- 巩福忠
- 李军成
- 李德富
- 林雪
- 王林
- 瞿明仁
- 肖定汉
- 许兰娇
- 赵振冰
- 路彩霞
- 辛学
- 黄利权
- 丁万龙
- 万根
- 付汉强
- 党海亮
- 关成军
- 冯国民
- 凡华
- 凡有文
- 凡辉
- 刘卫东
- 刘国信
- 刘明生
- 刘炳昌
- 刘谢荣
- 刘长洪
- 刘霞
- 单秀龙
- 卢庆斌
- 卢文
- 周竹冰
- 哈斯础鲁
- 夏瑞福
- 姚森
- 姜达书
- 孙栋
- 孟耀云
- 安振锋
-
-
李发明
-
-
摘要:
牛瘤胃臌气是奶牛或肉牛养殖中易发生的一种消化不良性疾病,无传染性,是因牛一次性采食过量发酵饲料而造成瘤胃内容物堆积,并在瘤胃滞留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瘤胃壁明显扩张,病牛因瘤胃体积变大,挤压周围脏器而出现呼吸困难。若病情严重或急性病例还会因瘤胃过度膨胀出现膈位迁移,导致病牛无法呼吸,心脏衰竭、麻痹而亡。
-
-
罗建兵;
粟保忠
-
-
摘要:
耕牛结节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由牛疙瘩皮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在夏秋季节多发,可通过病牛污染的环境、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蚊虫等传播。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通报的疾病,目前我国按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龙胜县2021年8月份首次发生该病,为两个相邻乡镇即平等镇广南村和乐江镇地灵村零星发生,同时两个村都与湖南省通道县传素乡相连(该县该乡报道发生过该病),疫情发生后,两乡镇兽医部门立即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使该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
-
赵芳
-
-
摘要:
牛口蹄疫是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类牛疫病,其具有十分复杂的症状和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且病牛的唾液、粪便、尿液中存在大量病毒,容易感染到其他健康牛只。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引导广大养殖户明确牛口蹄疫的危害,主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范牛口蹄疫的发生与传播。
-
-
于庆卓
-
-
摘要:
牛结节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皮肤疙瘩病,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DNA病毒所致。该病以病牛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为主要特征。该病不会传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病。它能通过蚊蝇等节肢昆虫传播,严重损坏牛的皮肤,影响皮张加工与销售。
-
-
陆美清
-
-
摘要:
牛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力强的特点,如果发生了该病,将给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当前我国有的地区经济不太发达,使得很多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没有彻底的认识该病,或者缺乏一定的治疗技术、设备等,导致误诊的现象发生。由于牛呼吸道疾病在初发时没有显著的症状,很多地区的兽医经常出现误诊的现象,由此导致病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使得牛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时间加长。虽然牛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比较快,但是只要将预防工作做好,就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避免该病对养殖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
-
龙英娜;
孙丽丽
-
-
摘要:
对于牛养殖而言,犊牛腹泻病是非常常见的,该疾病往往是由病毒引起,且会对病牛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犊牛身上出现的比较多。犊牛腹泻病有着较强的传染性,传播的面积比较大,全国各个地区都发生过犊牛病毒性腹泻的情况,给养殖户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在新时期养殖户一定要对犊牛腹泻病防控技术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最大程度减少疫病出现的概率。
-
-
杨小颜
-
-
摘要:
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是养牛过程常见的疾病,主要由饲养管理不当、细菌感染、不良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发病,病牛往往排出灰色粥样甚至水样粪便,气味恶臭,多时带有血丝或血块,病牛表现乏力、喜卧,严重时呕吐、脱水、高度衰竭,体重急剧减轻,急性发病犊牛可在1-3 d死亡。本病发生不分季节性,任何时节均可发病,但以初春和初秋发病最多,且30日龄以内的犊牛易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预防,降低发病率,进而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
-
曹志伟
-
-
摘要:
1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鉴别1.1流行特点分析黄疸型牛病类型较多,首先是牛巴贝斯虫病,又被称作红尿热、蜱热病等,致病寄生虫多贮存于牛红细胞内,以微小牛蜱等为媒介完成传播,其流行多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7至9月份是其盛行期。病牛感染后会经历8~15d的潜伏期,潜伏期结束后部分牛会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2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较高,不过整体症状稍轻,病死情况并不多见;对于成年牛来说,虽然发病概率不高,但症状较重并且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
-
-
沙国清
-
-
摘要:
1病原引起本病的病原是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它抗酸性强,耐低温,对热敏感,在pH 6.6~8.8之间存活时间长,即使是-80°C的条件也能存活十多年,在55°C环境中存活时间不超过2 h。一般采用乙醚、氯仿等能杀灭该病毒,醛类消毒剂对其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2流行特点该病不感染人,只感染牛(水牛、黄牛、奶牛均易感),牛不分季节、年龄均易感。病牛的皮肤结节、脓液、唾液,被污染的饲草、饲料都可传染本病。
-
-
刘渊
-
-
摘要:
1外省引进牛的案例1.1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村唐某,修建了700m2的牛舍,并于2015年3月从山东引进的55头200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牛架子育肥。牛到场后第4d打电话到六枝动物疫控中心,报告牛死亡了10头,希望六枝疫控中心派人帮助治疗。笔者到养牛场了解情况。病牛高烧、体温40°C~42°C、眼角膜潮红、拉稀、嘴角流液,不食或少食。个别牛呼吸困难,每分钟63次,有18头牛腹围膨大、左肷部与腰平行,有12头牛卧地不起、食欲废绝、反刍和暖气消失。查看饲喂的饲料,发现玉米杆发霉变质。初步诊断是继发性瘤胃臌气。原因是牛的长途运输应激反应和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引起的继发性瘤胃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