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协同决策

协同决策

协同决策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7504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情报杂志、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火力与指挥控制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七届军事物流与应急物流研讨会、第八届中国仓储物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协同决策的相关文献由83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洪海、刘翔、胡明华等。

协同决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7504 占比:99.45%

总计:47768篇

协同决策—发文趋势图

协同决策

-研究学者

  • 张洪海
  • 刘翔
  • 胡明华
  • 严俊
  • 张荣
  • 高强
  • 于扬
  • 刘君强
  • 叶泽祺
  • 吴桐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东方; 陈曦; 吴晓东; 金盛
    • 摘要: 交通拥堵已成为很多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信号控制作为缓堵保畅的重要措施之一,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信号优化手段可分为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两类,且随着交通大数据的不断充实,基于强化学习的数据驱动方法日益成为新兴发展方向。然而,现有数据驱动类研究主要偏重于决策模型设计,缺乏对智能体结构的探讨;同时,在多路口协同方面多采用分布式策略,忽略了智能体之间信息交互,无法保障区域层面的整体最优性。为此,本文以干线信号为对象,构建一种多智能体混合式协同决策的信号优化方法。首先,针对交通状态的多样性、异构性及数据不均衡性,设计分布训练-分区记忆的单智能体决策模型,并优化状态空间和回报函数,界定单路口控制的最佳方案;其次,融合分布式和集中式学习的模型优势设计多智能体交互方法,在单路口分布式控制的基础上,设置中心智能体评价局部智能体的决策行为并反馈附加回报以调整局部智能体的决策模型,实现干线多信号的协同运行。最后,搭建仿真平台完成效果测试与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独立优化和分布式协同相比,在支路交通流基本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干线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14.8%和13.6%,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 王雷
    • 摘要: 为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替代人工,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2019年1月发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聚焦关键岗位、危险岗位。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应用到煤矿的机器人种类不少于70种,大致分为安控类、掘进类、救援类、运输类以及采煤类,煤矿多场景机器人化已经成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对多种机器人进行必要的指挥调度,使其能够协同作业、协同感知、协同决策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 黄龙杨; 夏正洪
    • 摘要: 针对离港航班在机场场面滑出时间的动态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离港航班滑出时间预测方法。分析滑出时间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讨论强相关、中度相关和弱相关的影响因素在滑出时间预测中的作用,采用我国中南某枢纽机场两周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滑出时间与机场场面交通流强相关,与平均滑出时间中度相关,与滑行距离弱相关;考虑强相关和中度相关影响因素的5元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佳,误差范围在±300 s的准确率高达96%;引入弱相关的影响因素后,6元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反而有所降低。
    • 盖世聪; 余佳; 关涛; 任炳昱; 王晓玲; 吕明明
    • 摘要: 灌浆工程具有隐蔽性、专业性等特点,为提升灌浆质量,需要采用会商等手段进行灌浆协同决策。然而当前会商采用二维图纸或三维虚拟场景进行协同分析,缺乏物体纵深距离的真实空间维度,存在沉浸式交互不佳且决策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增强现实的灌浆协同决策可视化方法,基于灌浆三维信息模型,以视觉惯性里程计技术为基础,实现虚拟模型与真实场景的融合与沉浸式交互分析;采用基于云端通信的状态同步法、锚点转移法和Vuforia增强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灌浆协同决策信息的三维沉浸式可视化共享。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灌浆决策信息的沉浸式交互查询与跨区域协同决策,为灌浆过程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 黄华
    • 摘要: 为提升双碳目标下的配电侧能观能控水平,提出了协调二次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置的高弹性智能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首先,分析了“二遥”及“三遥”等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构成逻辑,以及改善系统可靠性水平的作用机理。然后,通过将配电自动化设备对于降低故障恢复时间的可靠性提升效果纳入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中,并考虑拓扑条件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约束,形成了协调系统可靠性水平与建设经济性的协同规划方案。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不考虑二次系统配置的网络扩展规划方法相比,该协同决策能以较低的经济成本显著改善网络的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用电可靠性需求。
    • 周方宇; 周洁; 陈超波; 高嵩
    • 摘要: 针对感知范围受限情况下无人机集群对多目标探测跟踪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隆选择-传染免疫模型的无人机集群探测与跟踪方法。将病毒传染过程引入无人机集群信息传输中,构建无人机决策激活机制,确保集群资源的有效调度;通过引入克隆选择过程,构建无人机策略决策机制,保证无人机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引入“过热”策略判断机制,避免同一策略被多架无人机执行,以降低遗漏目标情况的发生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集群区域探测覆盖面积,实现对更多目标的跟踪。
    • 江灏; 刘继新; 董欣放
    • 摘要: 为适应协同决策(CDM)需要,考虑空管、航司和机场三方的诉求,对拥挤和非拥挤场景下的离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分析离场航班运行特性,利用离场航班的计划撤轮档时间(SOBT)和预计撤轮档时间(EOBT)数据设计了一种离场航班动态排序方法;针对各方构建了离场航班排序的多个优化目标,且为保证排序公平性,提出了航空公司延误公平性评价指标,将非受控离场航班优先级分为3类,对各类非受控离场航班设置其可接受的最大延误时间和最大位置偏移量,创建了基于交通状态的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寻求离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较先到先服务(FCFS)方法,所提方法在2种场景下各排序时段均增加多种排序方案,离场航班总延误均减少50%以上,且在非拥挤场景下提高了航空公司延误公平性。所提方法可对离场航班进行优化排序,显著减少航班延误,有效提升公平性,契合协同决策理念,可实现三方协同排序。
    • 王春艳; 任浩; 匡敏驰; 武丹凤; 曹向舒; 史恒
    • 摘要: 现代战争逐渐向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无人坦克作为未来陆战中的主要装备,在机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单无人坦克在大规模的陆战中能力有限,很多复杂的任务需要无人坦克集群合作完成。围绕无人坦克集群协同作战应用,建立了动力学控制、单机决策、武器装甲等单无人坦克系统模型。结合无人坦克自身状态和融合态势信息,设计了无人坦克集群的协同感知模型,基于现有的目标分配、避敌和编队自修复等军事规则,提出一种新型无人坦克集群协同作战模型。搭建仿真系统,对所设计的模型算法进行了测试,探索验证了无人坦克协同作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皋德雄; 张晨靓; 施子昌; 张玲玉
    • 摘要: 为缓解航班时刻编排不合理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提出空地一体化航班时刻协同优化方法,以停机位、跑道和航路点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场实际运行过程中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协同决策情况,建立以机场放行正常率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借助CPLEX软件对构建的0-1整数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该模型除了考虑已有的机场基本运行限制外,还新引入了航路点容量限制,并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流量控制的增大,可优化的航班架次减少,总离港延误降低了486 min,放行正常率提高了14.8%。
    • 马立; 黄河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单平台无人机作战的不足,引申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的概念,介绍了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的优点和面临的挑战,并阐述了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的相关关键技术,旨在为无人机集群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