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645篇,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航空、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92篇、会议论文233篇、专利文献156546篇;相关期刊863种,包括空运商务、物流时代、交通企业管理等; 相关会议89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2010年交通运输类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航空运输的相关文献由393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荣、胡明华、刘功仕等。

航空运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92 占比:2.06%

会议论文>

论文:233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56546 占比:97.80%

总计:160071篇

航空运输—发文趋势图

航空运输

-研究学者

  • 胡荣
  • 胡明华
  • 刘功仕
  • 张洪海
  • 朱金福
  • 赵嶷飞
  • 张军峰
  • 汪瑜
  • 孙宏
  • 任新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岩韬; 杨志远; 刘锟; 谢春生
    • 摘要: 为了分析航班运行风险传播过程,进而有效控制保障飞行安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首先参照民航局咨询通告选取机组、航空器、运行环境共29个终端因素作为网络节点,统计民航安全监察记录,根据事件中节点关系,构建无向网络;统计前后节点间的作用关系和发生概率,提出一种有向带权的航班运行风险网络;然后,引入改进感染率和改进恢复率概念,构建一种适用于航班运行风险传播分析的改进SIR(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模型;定义感染起始范围,最后采取多参数控制方式,大规模计算该有向带权网络的传播和控制过程.结果 表明:有向网的平均最短路径为1.788,属于小世界网络;参照使用民航常规管控措施,有向网节点感染下降幅度可达到37.4%;对入度值排序前3或前4的节点控制后,感染节点峰值下降率高达50.6%和58.1%,网络传播抑制明显.结果 证实:在该航班运行风险有向带权网络中,按入度值控制节点对抑制风险传播最为有效.
    • 陈亚东; 丁松滨; 刘计民; 宋晓敏; 隋东
    •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航空货运的影响下,月度航空货运量出现异于历史趋势的极端数据,而传统航空货运量预测模型有在极端数据影响下误差较大的问题。因此,研究了适用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航空货运量短期预测方法。对2009-2020年中国航空货运量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航空货运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受疫情影响出现短期剧烈波动,在假设疫情对航空货运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前提下,选取Holt-Winters乘法模型与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分别提取航空货运量数据的长期趋势、周期特征和短期波动特征,并采用4种不同权重确定方法构建了多个航空货运量组合预测模型。运用Holt-Winter模型、ARIMA模型及其组合预测模型对2021-2022年中国航空月度货运量进行了预测,以2021年1月—5月的航空货运量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Holt-Winters与ARIMA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与最大绝对百分比误差普遍小于自身单一模型的;基于最小二乘法赋权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基于残差倒数法赋权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次优;最优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93%,比次优组合模型降低了8.53%,较单一的Holt-Winters模型与ARIMA模型分别降低了71.70%与20.58%,验证了最优组合模型对后疫情时代中国航空货运量月度数据预测的有效性。
    • 吕晨; 刘浩; 徐少东; 杨楠; 杜梦冰; 蔡博峰
    • 摘要: 航空运输是交通领域CO_(2)排放增长最快速的部门。文中选择中国民航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飞机的典型机型,基于不同飞机在起飞、爬升、巡航、接近和滑行阶段引擎油耗速率、运行时间和油耗量的变化,计算航空飞机CO_(2)排放因子。同时结合各机型碳排放因子、额定载客量与客座率评估旅客搭乘不同飞机时的人均CO_(2)排放量(即单位客运周转量CO_(2)排放因子)。结果显示,超大型飞机、大型飞机、中型飞机和小型飞机在其航程区间内的平均CO_(2)排放因子分别为49.8、31.7、16.2和8.5 kg CO_(2)/km;满载条件下单位客运周转量CO_(2)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102.6、95.2、81.7和112.4 g CO_(2)/(人∙km)。起飞和爬升阶段引擎油耗速率约为巡航阶段油耗速率的2.6~3.4倍和2.0~2.8倍,飞机CO_(2)排放因子随飞行里程的提高而降低。航空运输是高碳客运方式,相同里程条件下,航空单位客运周转量CO_(2)排放因子显著高于高铁、道路机动车等其他客运方式。提升燃油效率、减少短途航运、合理安排航线以提高客座率并减少中途转机是降低航空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 周星光; 刘一
    • 摘要: 针对航空差旅消费的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提出一种可监管的交易隐私保护密码学方案,为航空公司、集团客户和差旅人员三方交易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在交易密文中额外添加一位接收方公钥,双接收方能够独立解密并获得相同的交易信息,确保了作为额外接收方的监管者能够分布式审查航空公司和集团客户之间的真实交易金额;通过设计同态加密算法,密文交易数据可以被正常分析,而隐藏的交易额可以通过零知识证明协议保证其正确性。实验分析表明,在添加了一位接收方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执行效率。该方案不仅增加了交易系统的监管功能,还可解决航空差旅交易中隐私保护与精准核算的内在冲突。
    • 罗艳托; 韩冰; 邢治河
    • 摘要: 2021年中国爆发四轮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造成国内航空运输和航煤消费量剧烈震荡、艰难恢复。汇总分析2021年国内、国际航线民航客货周转量数据,对2021年年度、月度,国际航线、国内航线的航煤消费量和各区域航煤消费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基于对国内外疫情走势的判断,从利好、利空两方面因素分析了对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航空运输的影响,对2022年国内航煤消费量进行了预测。初步预计2022年国内航煤消费量在3000×10^(4) t左右,同比增幅11.0%,仍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消费水平。
    • 王红勇; 郭宇鹏
    • 摘要: 针对航空器自主运行模式的空中交通运行态势评估问题,本文重构了基于分布式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空中交通复杂性评价方法,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在航空器冲突探测和自主航迹规划中的应用。首先,基于自由航路空域和航空器自主运行模式定义了空中交通复杂性,在通过三维空域栅格模型量化航空器时空位置的基础上,构建复杂度计算模型以反映航空器位置、航向、航速对空域各栅格的实时复杂性影响;其次,基于实际管制扇区(ZSSSAR01)及高度层,分别模拟自由航路与固定航路运行模式,对比两者空中交通复杂度时空分布差异;并结合自由航路运行模式,在空中交通复杂性与航空器冲突指标(冲突率、冲突比例)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空域复杂度阈值确定方法;最后,初步探究基于空域复杂度阈值进行航空器自主航迹调整的方法,评估其运行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由航路运行模式相对固定航路运行模式可显著降低空域最大复杂度值(平均降幅119%);模型计算得到,空中交通复杂度与空域中航空器冲突指标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0);基于复杂度和复杂度阈值的航迹调整策略具备一定可行性。
    • 张培文; 杜福民; 汪瑜
    • 摘要: 以中小机场航线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链路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从网络外生属性与内生因素角度各自建立了4种预测接近性指标,比较各指标的预测效果,并进一步设计出3种耦合接近性预测算法,选取预测精度最好的算法预测中小机场未来新增航线,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际检验。结果显示,4种内生因素指标的预测精确度均高于除起降架次以外的外生属性指标,其中局部路径(Local Path,LP)指标的预测精确度最高,挖掘网络内部的结构信息更有利于预测网络连接情况,耦合算法的预测效果优于单个指标。基于耦合算法的预测结果与未来新增航线对比发现,预测的中小机场航线在未来新增航线中占比高于1/3,预测航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多数中小机场依然会选择中心城市连接,结果较为符合中小机场实际连接情况。
    • 陈昇; 周隽; 胡小兵; 马霁
    • 摘要: 针对人工设计机场进场程序耗时较长且很难定量优化路径长度的问题,提出多条进场程序的三维自动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区域导航规范(RNAV)对进场程序的几何构型及汇聚结构进行建模;然后,综合考虑机场布局以及障碍物规避、航路间隔等航空器运行约束,以最小化进场程序总长度为目标,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最后,开发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改进A*算法的混合算法,以对进场程序的汇聚结构进行自动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基于瑞典阿兰达(Arlanda)机场的实验中,与现有相关的整数规划方法相比,混合模拟退火算法规划出的路径长度缩短了3%,且计算耗时减少了87%;在基于上海浦东机场的实验中,与实际进场程序相比,所提算法规划出的路径长度缩短了6.6%。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能够有效设计多条三维进场程序,可以为程序设计人员提供初步决策支持。
    • 郭雅迪
    • 摘要: 在机场运行过程中,航空器噪声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机场周边人群集中地区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跑道构型和噪声敏感点位置,结合INM软件,生成了噪声等值线图,测算了相关数据,基于此对多跑道机场周边噪声敏感点减噪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起降时刻,改变起降方向比例和机型组合,采用减噪飞行程序等不同措施全方位考虑削减多跑道机场周边噪声敏感点影响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减噪效果的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均可对机场周边噪声敏感点起到减噪的作用,可以将其运用到机场设计和运行减噪中去。
    • 任新惠; 石晓婷
    • 摘要: 新冠疫情防控给航空旅客安全出行带来诸多流程和措施的改变,其中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严重影响了以快速高效为目标的旅客登机效率。利用元胞自动机登机仿真模型,对随机(random,RD)、从外至内(outside-in,OI)、从后往前(back-to-front,BF)、倒金字塔(reverse pyramid,RP)、半块交叉(half-block,HB)等常见登机策略在新冠疫情防控下的旅客登机效率重新进行科学评估,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提出可恢复登机效率的可操作对策及对策组合。研究表明:保持社交距离平均延长2.4~2.8倍的登机时间,造成58.0%~64.1%的旅客登机效率下降;过道社交间距是影响登机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以RD登机策略为例,社交间距平均每增加0.4 m,登机效率降低17.2%;改用OI登机策略、限制旅客随身行李、使用双舱门等登机对策可分别平均恢复3.0%、3.2%、27.9%的效率损失,采用登机对策组合可恢复40.3%的效率损失,在保证疫情防控安全下有效恢复了降低的登机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