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G-63细胞

MG-63细胞

MG-63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5755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成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MG-63细胞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廖二元、周玮、王加林等。

MG-63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5755 占比:99.87%

总计:105892篇

MG-63细胞—发文趋势图

MG-63细胞

-研究学者

  • 廖二元
  • 周玮
  • 王加林
  • 万雷
  • 彭依群
  • 姬秋和
  • 张勇
  • 张南雁
  • 张志海
  • 李万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振胜; 符芳姿; 孙南阳
    • 摘要: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周期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0.1%二甲基亚砜、200μg/mL槲皮素处理24 h、48 h、72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运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kt、磷酸化Akt(p-Akt)、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_(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细胞比例减少,且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TOR通路阻滞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从而发挥抗骨肉瘤效应。
    • 吴睿哲; 吴洁; 刘凯; 葛殊玮; 伍强; 曾景奇; 王凡
    • 摘要: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及细胞实验探究补肾健脾活血方对过表达Wnt信号通路抑制性蛋白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及硬化蛋白(Sost)的MG63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究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BATMAN、Uniport数据库中筛选转化补肾健脾活血方的有效成分,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OP相关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使用CytoNCA插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药物成分,使用Autodock Tools对有效成分与DKK-1及Sost进行分子对接计算;使用含药血清培养通过过表达质粒转染上述两种抑制性蛋白转染的MG63细胞,微量酶标法测定血清干预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3a、β-catenin的表达。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主要活性成分中排名前5的活性成分与DKK-1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有2种成分与Sost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ALP水平方面,除空载对照组外,经含药血清干预的细胞ALP水平较空白血清干预细胞升高(P<0.01);含药血清干预的各组细胞钙离子浓度均较经空白血清干预细胞降低(P<0.05);除过表达DKK-1+Sost组外,含药血清干预的细胞中Wnt3a及β-catenin蛋白水平较空白血清干预的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可能通过提高Wnt3a蛋白的表达量,抑制DKK-1及Sost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影响成骨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及分化能力,以防治OP。
    • 王新强; 吴良邦; 章月红; 顾增辉
    • 摘要: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LP)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及荷瘤裸鼠肿瘤抑制作用和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根据实验目的分为5组:对照组、LP 5、10和20μg/mL组和顺铂(DDP,40μg/mL)组;LP或DDP处理细胞48 h后,MTT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改变。背部皮下注射MG63细胞建立荷瘤裸鼠模型,设为模型组、LP 10、20、40 mg·kg^(-1)·d^(-1)组和DDP(2 mg/kg)组,每组10只;接种后使用LP或DDP处理14 d后处死裸鼠,称量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小GTPase 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的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外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LP 5、10、20μg/mL组和DDP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细胞周期G_(0)/G_(1)期明显延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试验中,LP 20、40 mg·kg^(-1)·d^(-1)组瘤质量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抑瘤率明显升高,肿瘤组织RhoA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阻碍了MG63的生长,可能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 张辉; 王少华; 王茜; 王辉; 甘洪全; 崔逸爽; 李琪佳; 王志强
    • 摘要: 背景:在材料表面复合RGD多肽可诱导成骨细胞整合素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在生物材料的表面并分化成熟,促进新骨形成。目的:分析RGD多肽修饰国产多孔钽后对MG63细胞整合素/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制备RGD多肽修饰的多孔钽材料。将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多孔钽、RGD多肽修饰的多孔钽材料表面,以单纯培养的MG63细胞为空白组,培养1,3,5,7 d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1,3,5 d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培养3,5 d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培养5 d时,采用Western-blot与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整合素β1与黏着斑激酶表达。结果与结论:①RGD修饰组培养3,5,7 d的细胞增殖快于多孔钽组、空白组(P0.05);②倒置显微镜显示,培养1 d时,多孔钽组、RGD修饰组细胞贴附在材料边缘,细胞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RGD修饰组细胞数量及密集程度优于多孔钽组;③扫描电镜显示,培养3 d时,多孔钽组、RGD修饰组材料表面均可见细胞黏附生长,细胞在材料孔壁及孔隙内黏附生长,伸出伪足嵌入孔洞内;5 d时,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通过基质相互连接并逐渐覆盖材料表面,其中RGD修饰组细胞生长状态、基质分泌及细胞覆盖面积优于多孔钽组;④Western-blot检测显示,RGD修饰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β1蛋白表达高于多孔钽组、空白组(P<0.05),多孔钽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β1、黏着斑激酶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⑤RT-PCR检测显示,RGD修饰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β1与黏着斑激酶mRNA表达高于多孔钽组、空白组(P<0.05),并且多孔钽组高于空白组(P<0.05);⑥结果表明,RGD多肽修饰多孔钽后可上调细胞膜上Ⅰ型胶原、整合素β1表达激活整合素/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促进细胞黏附、生长。
    • 张辉; 王少华; 王茜; 王辉; 甘洪全; 崔逸爽; 李琪佳; 王志强
    • 摘要: 背景:在材料表面复合RGD多肽可诱导成骨细胞整合素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在生物材料的表面并分化成熟,促进新骨形成.目的:分析RGD多肽修饰国产多孔钽后对MG63细胞整合素/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制备RGD多肽修饰的多孔钽材料.将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多孔钽、RGD多肽修饰的多孔钽材料表面,以单纯培养的MG63细胞为空白组,培养1,3,5,7 d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1,3,5 d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培养3,5 d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培养5 d时,采用Western-blot与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整合素β1与黏着斑激酶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RGD修饰组培养3,5,7 d的细胞增殖快于多孔钽组、空白组(P0.05);②倒置显微镜显示,培养1 d时,多孔钽组、RGD修饰组细胞贴附在材料边缘,细胞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RGD修饰组细胞数量及密集程度优于多孔钽组;③扫描电镜显示,培养3 d时,多孔钽组、RGD修饰组材料表面均可见细胞黏附生长,细胞在材料孔壁及孔隙内黏附生长,伸出伪足嵌入孔洞内;5 d时,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通过基质相互连接并逐渐覆盖材料表面,其中RGD修饰组细胞生长状态、基质分泌及细胞覆盖面积优于多孔钽组;④Western-blot检测显示,RGD修饰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β1蛋白表达高于多孔钽组、空白组(P<0.05),多孔钽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β1、黏着斑激酶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⑤RT-PCR检测显示,RGD修饰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β1与黏着斑激酶mRNA表达高于多孔钽组、空白组(P<0.05),并且多孔钽组高于空白组(P<0.05);⑥结果表明,RGD多肽修饰多孔钽后可上调细胞膜上Ⅰ型胶原、整合素β1表达激活整合素/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促进细胞黏附、生长.
    • 高伟; 钟仕洋; 马云; 李梦轩; 杨诚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白花丹素对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Bcl-2、Bax、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骨肉瘤MG-63细胞,传代培养成细胞株后以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加入到0.1%浓度的DMSO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到浓度为5、10、20 μmol/L的白花丹素的有关培养基中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MG-63细胞迁移率、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MG-63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组MG-63细胞的MMP-2、MMP-9、Bcl-2、Bax、Ez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 h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白花丹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骨肉瘤细胞MG-63的细胞迁移率、MMP-2、MMP-9、Bcl-2及Ezr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随白花丹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白花丹素对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促进作用以及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MMP-2、MMP-9、Bcl-2、Ezrin蛋白表达及促进Bax蛋白表达有关,且浓度越高,抑制或促进作用越明显.
    • 韩雪; 许亦权; 李大伟; 赵海丹; 刘振
    •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矿化胶原膜对MG63成骨样细胞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仿生矿化技术构建新型矿化胶原双层膜,致密层为Ⅰ型胶原,疏松层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进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SEM)观察MG63细胞在新型矿化胶原膜表面的生长和黏附情况;以新型矿化膜浸提液培养MG63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检测MG63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染色可见大量细胞附着在矿化胶原膜表面;SEM下观察细胞在胶原膜上生长良好,通过突起与粗糙表面紧密接触;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的G0/G1期、S期、G2/M期比率分别为(74.05±0.45)%、(17.03±1.34)%、(8.93±1.02)%,矿化胶原膜组为(75.11±0.97)%、(16.32±0.89)%、(8.13±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为(4.25±1.26)%,矿化胶原膜组为(4.27±0.36)%,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矿化胶原膜对MG63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 潘寒松; 李祥; 郭昌军; 洪荣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miR-19b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人骨肉瘤MG63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miR-19b inhibitor NC组、miR-19b inhibitor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迁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WB)法检测侵袭、迁移以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miR-19b inhibitor NC组相比,miR-19b inhibitor组miR-19b相对表达量、转染后48 h、72 h吸光度(A)值、侵袭与迁移细胞数、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Wnt、细胞核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质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下调miR-19b表达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迁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