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90255篇;相关期刊329种,包括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七届北京骨科年会暨2010’北京国际骨科论坛、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等;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461位作者贡献,包括蔡映云、陈建荣、张娟等。

动脉血气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1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0255 占比:99.67%

总计:190888篇

动脉血气分析—发文趋势图

动脉血气分析

-研究学者

  • 蔡映云
  • 陈建荣
  • 张娟
  • 曹阳
  • 陈宝春
  • 陶一江
  • 任成山
  • 张小旦
  • 阎成美
  • 马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艳菊; 肖玉琴; 王玲玲
    • 摘要: 目的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13例(AECOPD组),同期稳定期COPD患者104例(稳定组),健康体检者107例(对照组)。对比三组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收缩压情况,随访3个月,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收缩压情况。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与稳定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与稳定组(P<0.05);AECOPD组、稳定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对照组,且AECOPD组PaO_(2)低于稳定组,PaCO_(2)、SPAP高于稳定组(P<0.05);预后不良组PaO_(2)、PLT低于预后良好组,FiB、D-D、PaCO_(2)、SPA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aO_(2)、PLT与SPAP呈负相关,FiB、D-D、PCO_(2)与S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PLT及肺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有利于评估患者病情发展,且与患者预后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为COPD急性加重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 李媛娥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评价肺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康复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患者,从中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条件者70例。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将其中35例实施康复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余3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患者康复护理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用力肺活量(FVC)肺功能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舒适度评分、情绪状况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试验组PaO_(2)、PaCO_(2)、以及FEV_(1)、MMEF、FVC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92.36±3.32)分,对照组为(76.36±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情绪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康复护理后的情绪评分更低,P<0.05;另外,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科,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具有推行应用价值。
    • 柴明思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同氧疗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气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HFNC,给予研究组HFNC和NIPPV交替治疗。分析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病情和肺炎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PaO_(2)、SaO_(2)和PaO_(2)/FiO_(2)均升高,PaCO_(2)均下降;研究组PaO_(2)、SaO_(2)和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和hs-CRP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行HFNC和NIPPV不同氧疗方式治疗,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炎性因子降低,肺炎病情缓解。
    • 梁欢; 王伏东; 蒋丽军; 刘凤; 刘顺英; 吴明赴
    • 摘要: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46例N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为主,交替侧卧位)的20例患儿纳入俯卧位组,将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的26例患儿纳入仰卧位组。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开始时和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与吸入氧分数(FiO_(2))比值(P/F)、氧合指数(OI),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p_(a)(O_(2))、P/F均高于仰卧位组,OI值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NARDS患儿氧合功能及呼吸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丁阿亮; 徐令奇; 谭彩萍; 林樱; 陈加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对采用动脉血气分析的265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BGA指标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结果ABGA指标不能用于区分肺源性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也不能用于确认呼吸困难的病因。只有在焦虑导致的过度换气患者中,pH值和低氧血症具有准确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7。pH值很低的患者住院率高,进入重症监护室几率高,30 d内死亡率达到16.1%。根据pH值将患者分为3组:pH≤7.39组,pH 7.40~7.44组,pH≥7.45组。随访12个月,pH≤7.39组患者死亡率为35.6%,pH 7.40~7.44组患者死亡率为27.9%,pH≥7.45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1.7%。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患者初发时pH值是12个月时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BGA指标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有限,但pH值是患者12个月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马红叶; 洪燕英; 黄河; 郭宏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实验诊断流程图的CBL联合LBL教学模式在动脉血气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85名2017级临床中医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实验诊断流程图的CBL联合LBL教学模式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教学,课后采用调查问卷及课堂测试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97.18%的学生对此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度认同,91.18%的学生对动脉血气分析案例的讲解较为满意,超过98.53%的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结论基于实验诊断流程图的CBL联合L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对动脉血气分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 谈晨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血液灌流后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及2周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及2周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在常规方案上结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一方面促进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及炎性因子等指标改善,另一方面还可减少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发生,降低机械通气率,减少患者死亡。
    • 郑小平; 郑阿迈; 张兆奉; 陈侠; 陈炳凯; 王培龙; 张丽丹; 金金
    •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及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重度低氧血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救危重病伴呼吸衰竭患者30例、中重度OSAHS伴重度低氧血症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无创呼吸机(BiPAP)通气+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吸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鼻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CPAP)治疗中重度0SAHS,观察其呼吸暂停+低通气(AHI)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呼吸困难,以及AHI指数及低氧血症,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对基层医院医共体临床工作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 曾利明; 黄俊; 杨庆
    • 摘要: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与桡动脉血气分析和头颅MRI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新生儿窒息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窒息程度与aEEG异常程度、睡眠-觉醒周期情况和有无痫样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EEG异常程度与桡动脉血气结果以及MRI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儿窒息程度与aEEG异常程度、睡眠-觉醒周期情况、有无痫样活动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aEEG异常程度的患儿之间,p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碱剩余(BE)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aEEG正常组PCO_(2)水平显著低于aEEG轻度异常组(P<0.05),BE水平显著高于aEEG轻度异常组(P<0.05),aEEG正常组和aEEG轻度异常组pH、PO_(2)和BE水平均显著高于aEEG重度异常组,PCO_(2)水平则显著低于aEEG重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aEEG异常程度与MRI异常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aEEG检查结果与桡动脉血气分析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密切相关,可用于新生儿窒息的超早期诊断。
    • 潘丽华; 雷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机械通气撤离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准备撤离机械通气的60例早产儿(孕周≤32周,出生体质量≤2000g)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则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一次性成功撤离机械通气比例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12 h,观察组PaCO_(2)分别为(45.97±3.05)mmHg、(47.63±3.34)mmHg,低于对照组的(56.53±3.58)mmHg、(58.26±3.95)mmHg,PaO_(2)、SaO_(2)分别为(63.29±3.83)mmHg、(62.09±3.16)mmHg、(89.44±6.25)%、(93.59±7.56)%,高于对照组的(54.39±3.62)mmHg、(52.55±2.89)mmHg、(85.85±5.83)%、(89.46±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导管吸氧相比,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作为机械通气撤离后的呼吸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一次性机械通气撤离成功率,缩短氧气、呼吸支持时间,加快早产儿体重增长,可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且不会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