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3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47963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热带病与寄生虫学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等;支持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31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世英、李宁、黎介寿等。
支持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7963篇
占比:99.82%
总计:348574篇
支持治疗
-研究学者
- 于世英
- 李宁
- 黎介寿
- D·梅希伦伯格
- 石汉平
- B·I·谢利
- J·S·格拉斯豪
- 巴一
- 朱建华
- 李明
- 李爱荣
- 李维勤
- 杨璞
- 王琳
- 石佳靓
- 虞文魁
- 陈启仪
- 黄献川
- B·A·焦万内利
- E·K·威特
- J·A·奥尔
- J·L·开普勒
- J·R·温斯基
- M·S·阿洛亚
- M·T·凯恩
- M·W·迪马特奥
- R·J·科尔德伦
- R·W·斯特雷恩
- T·邦内尔
- 于健春
- 刘俊军
- 刘家宏
- 刘春苗
- 刘涛
- 吴建平
- 吴琴
- 周旋
- 唐丽丽
- 唐国都
- 姚亚楠
- 尼翠云
- 崔可
- 廖秀梅
- 张宁
- 张斌
- 张春燕
- 徐玲芬
- 方好
- 易智峰
- 李敏
-
-
张慧;
章真
-
-
摘要:
接受腹盆腔放疗的患者有一定程度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损伤部位可以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梗阻等,大多数为轻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少数严重者明显影响生存质量。现代精确放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良反应,但是仍无法完全预防,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用药,治疗上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如止痛、止泻、抗炎和黏膜保护剂灌肠等药物对症治疗;菌群移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同时需要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的支持等。本文对放射性肠损伤在目前国内外的支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案提供指导。
-
-
王璐;
孙伊楠;
尹菡;
陈心怡;
李龙;
袁响林
-
-
摘要: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真菌、古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组成,GM在机体内部和个体之间的组成因人而异,与饮食习惯、种族、宿主遗传、年龄和既往药物使用情况相关,并参与代谢、炎症、免疫和肿瘤等病理生理功能。GM作为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及其对癌症支持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GM和癌症的关系复杂而密切,可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工具、治疗靶点,是癌症精准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不仅对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具有调节、诊断预测作用,也能在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起到生物标志物作用;提高GM的多样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能有效提高肿瘤的预后、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本文旨在对GM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免疫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以及饮食通过GM对肿瘤的影响进行总结,为GM的精准化调控和检测对未来肿瘤治疗、肿瘤预测提供参考方向。
-
-
吴伟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脐静脉置管(U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支持治疗,观察组实施UVC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及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置管后的体重增长情况、置管深度,并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体重增长值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置管深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UVC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其体征恢复,且UVC给患儿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低,相较于常规PICC而言,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
-
邓婷;
巴一
-
-
摘要:
肿瘤支持治疗是与肿瘤放疗、化疗和手术并重的治疗手段。肿瘤支持治疗包括从肿瘤诊断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全程,其内容相当宽泛,且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支持治疗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为重要的是,医患认知从传统治疗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使肿瘤支持治疗的发展前景焕发蓬勃生机。目前,肿瘤支持治疗逐渐向多学科整合、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学科分支的精细化和基础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必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造福广大的癌症患者。
-
-
李继兵;
钟永平(指导)
-
-
摘要: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是在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精神混乱状态,临床治疗以预防和对症为主。钟永平老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为虚实错杂,治疗时以逍遥散为专病专方,辨证用药,再配合平衡针灸和支持治疗,收效甚佳。该文浅述钟永平老中医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经验。
-
-
田杨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成人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采取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方式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常规治疗组(n=38)与呼吸机治疗组(n=38),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有效率达78.9%;病死人数为8例,病死率达21.1%。呼吸机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7例,有效率达97.4%;病死人数为1例,病死率达2.6%。经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呼吸机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9%;呼吸机治疗组病死率为2.6%,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1.1%,对比差异性显著(χ2=6.1758,P=0.129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成人患者的治疗,相较于常规疗法,以呼吸机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所得到的整体疗效更为理想,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同时还能缩短其治疗时间,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起着积极意义,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
-
徐菁;
巩圆圆;
谭靖;
周瑾;
康琳棣
-
-
摘要:
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放疗为主,放疗可以延迟或缓解肿瘤细胞的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放疗患者易出现胃肠道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损伤,严重者甚至需暂时停止放疗,延误了治疗时机.通过对症支持的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有信心继续积极配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顺利完成放疗.本文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健康宣教、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肛门周围皮肤的治疗、病情观察、全身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陈龙
-
-
摘要:
目的:探究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予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成人重症肺炎患者7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以及抗感染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呼吸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病死率以及住院天数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予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
-
袁卫民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以及对康复的效果.方法:在当阳长坂坡医院胃肠外科选取结肠癌患者89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法将此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4例)及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而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变化与异同.结果:术后第3 d和第7 d实验组患者的CD3+、CD4+平均水平、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明显升高,(P<0.05)证明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P<0.05);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长为(2.15±0.24)d、住院时长为(8.57±2.2)d;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的数据分别为(3.02±0.51)d、(12.47±3.6)d,各项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术后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术后患者体质.
-
-
武琳琳;
江慧敏;
李玲玲;
许力
-
-
摘要: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和支持治疗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患者突变基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12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66例.其中去甲基化药物组43例,支持治疗组23例.去甲基化药物组包括地西他滨组30例和阿扎胞苷组13例,支持治疗组包括复方皂矾丸组12例和环孢素组11例.依据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总缓解率(ORR)等指标对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改善进行评价.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6个月内的总体生存率(OS)、转化AML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去甲基化药物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明显优于支持治疗组.地西他滨组和阿扎胞苷组CR、PR、ORR发生率接近,二者随访期内的OS指标及转化AML率无显著性差异.伴有TET2突变基因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ORR率优于其他两组.伴有ASXL1基因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ORR率同无基因突变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疗效优于支持治疗组,可降低患者转化为AML风险.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伴有TET2基因突变MDS患者疗效优于无基因突变组,治疗伴有ASXL1基因突变MDS患者疗效同无基因突变组无明显差异,去甲基化药物可有效抑制TET2基因表达,发挥临床疗效.
-
-
于世英
-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癌症支持治疗(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是针对所有肿瘤患者,无论疾病临床分期早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治疗.支持治疗也被称为姑息治疗、舒适医疗和症状管理.支持治疗通过及时缓解癌症所致的症状及并发症,通过预防和治疗抗癌相关不良反应,快速缓解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行肿瘤规范化支持治疗需要指南及共识.国内已制定了一些癌症的对症支持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例如,癌症疼痛治疗规范、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指南、恶性肠梗阻诊疗专家共识等.但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下面简要介绍近年来国际癌症支持治疗的指南要点.具体分析了癌症相关的口腔黏膜、胃肠粘膜、发热性粒细胞缺乏症、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与管理、化疗药物的血管刺激及外渗问题、、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血管毒性等问题,最后分析了终末期难治症状的镇静治疗。肿瘤综合治疗不仅要关注抗癌疗效,还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支持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痛苦症状,持续维护生活质量。
-
-
- 《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白血病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病人的完全缓解,而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存活乃至痊愈.目前支持治疗在白血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强有力的支持治疗,要想取得成功的治疗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白血病辅助治疗的支持疗法尤为重要,可采取如下支持治疗:维持营养.注意休息、感染的防治、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上所述:白血病的支持疗法也是一种复杂的治疗过程。稍有处理不当,将影响对白血病治疗的整个方案,每项处理措施都要慎重,要因地制宜,在临床上真正体现出白血病支持疗法的重要作用。
-
-
-
黄献川
- 《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调查我院胸心外科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旨在促进PN的规范化、个体化使用,更好地发挥PN支持治疗的作用.方法:从PN组分、稳定性、热氮比、糖脂比、总液量等方面审核2013年1—9月该科PN处方1272张,同时从临床医生、护士、患者中了解PN支持时机、输入速度、滴注时间等具体的相关情况.结果:经分析统计得出的138张不合理处方占总数10.85%,其中主要问题是宏量营养素使用不规范(占2.04%),电解质超浓度使用(占2.20%),热氮比不当(占1.73%).结论:部分临床医生对PN相关知识的认识较为薄弱,缺乏个体化营养支持的理念.
-
-
-
王鲁雁
- 《第十六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患者,女,35岁.已婚.患者20余天前因咳嗽,于外院行胸、腹部CT:胰尾区可见大小约55mm×43mm类圆形软组织低密度灶,考虑胰尾部占位性病变;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胰尾囊性占位,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为进一步诊疗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腔镜外科病房实施手术.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无头痛等不适症状.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个人无吸烟、饮酒嗜好,月经规律.Takotsubo综合征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关键在于心功能的恢复;心力衰竭治疗可使用ACEI和p受体阻滞药,ACEI于恢复后停用,β受体阻滞药可继续使用,防止复发;肺水肿患者可使用利尿药;1/5-1/3的患者需要升压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
-
-
胡洁
-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晚期肺癌全程管理"应包括从肺癌患者确诊直至生命最终,医生对其制定长期系统的个体管理计划,包括: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诊治技术的可行性,明确组织病理类型和分子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一线、维持、二线和多线系统治疗方案;制定完善的随访计划;依从性管理;预测复发风险,评估可能的复发耐药后处理等;在保证患者良好生活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延长其生存.具体分析了具有可治疗驱动基因改变的非鳞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明确了EGFR/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地位。对于无可治疗驱动基因改变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JMDB研究显示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一线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可较传统三代化疗药物显著改善。当已知有明确驱动基因改变的患者一线、二线已经选择一代、二/三代TKI治疗和一种方案的双药化疗,此时遵循国内外各指南,应推荐进入临床新药研究或最佳支持治疗。多线化疗尽管可能为患者生存带来希望,但同时也伴随着治疗无效和累积毒性增加的风险增大,从而影响患者最终的OS。最佳支持治疗应该贯穿肺癌管理全程。其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如果在疾病诊治早期,就将姑息治疗介入到全程管理中,可降低抑郁发生,减少疾病终末期的过度治疗,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1.6与8.9个月,P=0.02 ) 。
-
-
陈莉贞;
王景权;
杜勤;
姚鹏;
费丽娟;
严良斌
- 《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验证目前发现的HLA-B*13:01风险基因与DDS综合征关系并总结救治DDS综合征的治疗体会,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方法:对2014年我院收治的2例麻风DDS综合征患者进行风险基因检测,结合文献报告对其治疗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肝功能异常,血沉快,重度贫血,风险基因HLA-B*13:01检测阳性,通过及时停用DDS,使用激素5周以上,配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及支持疗法,患者发热,肝功能异常,血沉快,重度贫血完全恢复正常. 结论:本研究证实HLA-B*13:01基因与麻风病患者出现氨苯砜综合征有密切关系,在使用DDS时有条件应检测相关危险基因,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治疗麻风病DDS综合征患者应该使用激素,10天内避免减量,总疗程大于5周,重症者激素治疗时间宜再延长,宜配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并加强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
-
-
P.Sonneveld;
向兵
- 《第20届欧洲血液病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需要对既往治疗结果、治疗相关毒性以及预后因素进行仔细评估.由于大多数患者既往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IMID),医生的任务是选择启动治疗的正确时机以及个体的治疗目标.治疗的选择通常基于既往疗效、不良事件、一般状态、预期疗效以及耐受性.许多双药和三药的联合方案可以被采用.此外,短期内还有一些新的药物,例如pomalidomide、carfilzomib和单抗,还有一些方案正在临床研究中.最后,支持治疗和姑息性方案对于部分患者也要考虑.对于个体进行整体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学完本文,读者应该:能够诊断RRMM并对其开展联合方案的整体治疗,能够根据既往治疗、副作用、耐受性、一般情况和可用方案,确定最佳治疗选择;掌握新药治疗RRMM的临床数据.
-
-
A.Giagounidis;
董天
- 《第20届欧洲血液病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按照目前的危险度分层模式,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被强制定义为预期寿命超过3-4年的一个亚组.包括输注红细胞悬液与血小板在内的支持治疗仍是现行治疗的基础.然而,一系列的药物可以帮助达到减轻输血依赖的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较低输血负荷以及内源性EPO水平低于500U/L的患者有效.对于部分慎重筛选过的患者采用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证实有效.来那度胺推荐作为低危组del(5q)MDS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在EPO无效的非del(5q)MDS患者中显示出了一定疗效,但尚未获批适用.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在临床试验中成功地提升了血小板计数,但同时也带来了刺激早期粒系统前体细胞的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将阐明它们在MDS中的明确作用.最后,阿扎胞苷可以在这些患者中引起实质性的反应,但在欧洲尚未获准用于低危MDS.早期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在环铁粒幼细胞贫血中应用TGF-β拮抗剂有效,并可能成为目前治疗的补充.学习目标在本次学习结束时,参与者应当能够:明确低危MDS患者的治疗需求,并探讨包括成分输血与去铁治疗在内的支持治疗的风险与获益;理解在低危MDS的治疗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包括del(5q)在内的低危MDS对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的治疗反应可能性;认识到阿扎胞苷用于低危MDS的获益及局限性,并对在研的新的治疗方法有整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