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3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47963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热带病与寄生虫学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等;支持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31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世英、李宁、黎介寿等。

支持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7963 占比:99.82%

总计:348574篇

支持治疗—发文趋势图

支持治疗

-研究学者

  • 于世英
  • 李宁
  • 黎介寿
  • D·梅希伦伯格
  • 石汉平
  • B·I·谢利
  • J·S·格拉斯豪
  • 巴一
  • 朱建华
  • 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慧; 章真
    • 摘要: 接受腹盆腔放疗的患者有一定程度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损伤部位可以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梗阻等,大多数为轻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少数严重者明显影响生存质量。现代精确放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良反应,但是仍无法完全预防,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用药,治疗上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如止痛、止泻、抗炎和黏膜保护剂灌肠等药物对症治疗;菌群移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同时需要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的支持等。本文对放射性肠损伤在目前国内外的支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案提供指导。
    • 王璐; 孙伊楠; 尹菡; 陈心怡; 李龙; 袁响林
    • 摘要: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真菌、古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组成,GM在机体内部和个体之间的组成因人而异,与饮食习惯、种族、宿主遗传、年龄和既往药物使用情况相关,并参与代谢、炎症、免疫和肿瘤等病理生理功能。GM作为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及其对癌症支持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GM和癌症的关系复杂而密切,可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工具、治疗靶点,是癌症精准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不仅对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具有调节、诊断预测作用,也能在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起到生物标志物作用;提高GM的多样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能有效提高肿瘤的预后、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本文旨在对GM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免疫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以及饮食通过GM对肿瘤的影响进行总结,为GM的精准化调控和检测对未来肿瘤治疗、肿瘤预测提供参考方向。
    • 吴伟杰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脐静脉置管(U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支持治疗,观察组实施UVC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及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置管后的体重增长情况、置管深度,并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体重增长值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置管深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UVC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其体征恢复,且UVC给患儿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低,相较于常规PICC而言,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 邓婷; 巴一
    • 摘要: 肿瘤支持治疗是与肿瘤放疗、化疗和手术并重的治疗手段。肿瘤支持治疗包括从肿瘤诊断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全程,其内容相当宽泛,且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支持治疗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为重要的是,医患认知从传统治疗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使肿瘤支持治疗的发展前景焕发蓬勃生机。目前,肿瘤支持治疗逐渐向多学科整合、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学科分支的精细化和基础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必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造福广大的癌症患者。
    • 李继兵; 钟永平(指导)
    • 摘要: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是在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精神混乱状态,临床治疗以预防和对症为主。钟永平老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为虚实错杂,治疗时以逍遥散为专病专方,辨证用药,再配合平衡针灸和支持治疗,收效甚佳。该文浅述钟永平老中医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经验。
    • 田杨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成人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采取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7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方式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常规治疗组(n=38)与呼吸机治疗组(n=38),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有效率达78.9%;病死人数为8例,病死率达21.1%。呼吸机治疗组治疗有效人数为37例,有效率达97.4%;病死人数为1例,病死率达2.6%。经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呼吸机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9%;呼吸机治疗组病死率为2.6%,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1.1%,对比差异性显著(χ2=6.1758,P=0.129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成人患者的治疗,相较于常规疗法,以呼吸机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所得到的整体疗效更为理想,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同时还能缩短其治疗时间,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起着积极意义,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 徐菁; 巩圆圆; 谭靖; 周瑾; 康琳棣
    • 摘要: 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放疗为主,放疗可以延迟或缓解肿瘤细胞的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放疗患者易出现胃肠道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损伤,严重者甚至需暂时停止放疗,延误了治疗时机.通过对症支持的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有信心继续积极配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顺利完成放疗.本文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健康宣教、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肛门周围皮肤的治疗、病情观察、全身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龙
    • 摘要: 目的:探究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予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成人重症肺炎患者7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以及抗感染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呼吸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病死率以及住院天数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予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 袁卫民
    • 摘要: 目的:分析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以及对康复的效果.方法:在当阳长坂坡医院胃肠外科选取结肠癌患者89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法将此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4例)及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而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变化与异同.结果:术后第3 d和第7 d实验组患者的CD3+、CD4+平均水平、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明显升高,(P<0.05)证明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P<0.05);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长为(2.15±0.24)d、住院时长为(8.57±2.2)d;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的数据分别为(3.02±0.51)d、(12.47±3.6)d,各项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术后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术后患者体质.
    • 武琳琳; 江慧敏; 李玲玲; 许力
    • 摘要: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和支持治疗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患者突变基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12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66例.其中去甲基化药物组43例,支持治疗组23例.去甲基化药物组包括地西他滨组30例和阿扎胞苷组13例,支持治疗组包括复方皂矾丸组12例和环孢素组11例.依据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总缓解率(ORR)等指标对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改善进行评价.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6个月内的总体生存率(OS)、转化AML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去甲基化药物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明显优于支持治疗组.地西他滨组和阿扎胞苷组CR、PR、ORR发生率接近,二者随访期内的OS指标及转化AML率无显著性差异.伴有TET2突变基因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ORR率优于其他两组.伴有ASXL1基因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ORR率同无基因突变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疗效优于支持治疗组,可降低患者转化为AML风险.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伴有TET2基因突变MDS患者疗效优于无基因突变组,治疗伴有ASXL1基因突变MDS患者疗效同无基因突变组无明显差异,去甲基化药物可有效抑制TET2基因表达,发挥临床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