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759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全科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苏皖新生儿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霞、张春华、朱瑞群等。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7598 占比:99.94%

总计:147684篇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文趋势图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研究学者

  • 刘瑞霞
  • 张春华
  • 朱瑞群
  • 潘天波
  • 肖政辉
  • 胡霞
  • 董珊君
  • 蔡庆寿
  • 赵宝琴
  • 邹壬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有振
    • 摘要: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与全身许多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妊娠时间超过28周但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 g的新生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常伴有高死亡率。既往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妊娠期牙周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相关性。牙周病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可能与牙周组织病原菌的直接作用或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等有关。通过研究妊娠期牙周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阐述牙周治疗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影响以及牙周病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生物学机制。未来还需对其两者间相关性的具体的机制及途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吴伟杰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脐静脉置管(UV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支持治疗,观察组实施UVC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及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置管后的体重增长情况、置管深度,并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体重增长值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置管深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UVC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其体征恢复,且UVC给患儿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低,相较于常规PICC而言,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 钟斌; 陈青; 陈小松; 李明明; 廖泽辉; 陈婕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预防性手指点穴配合中药涂抹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梧州市中医医院和藤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基础综合治疗,基础综合治疗包括喂养指导、肠外营养补液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指点穴配合中药涂抹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生长发育指标、检验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体质量增加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手指点穴配合中药涂抹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概率,加快患儿生长。
    • 黄珍珠; 林凌云; 陈燕梅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宁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体重增加、头围增长均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干预3周后,IgM、IgG、IgA水平均上升,观察组IgM、IgG、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低于对照组的30.77%(8/26)(P<0.05)。结论:使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可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恢复,并发症发生较少。
    • 邹壬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保管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儿保管理,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效果及转正管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8.79%)(P<0.05);管理干预后,观察组3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均结案并转为正常儿管理,对照组有32例低体重儿结案转为正常儿管理.结论 儿保管理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有效促进其体重增长,使其尽快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为后期的健康生长发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邹壬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儿保管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儿保管理,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效果及转正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8.79%)(P<0.05);管理干预后,观察组3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均结案并转为正常儿管理,对照组有32例低体重儿结案转为正常儿管理。结论儿保管理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有效促进其体重增长,使其尽快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为后期的健康生长发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王艳欣; 迟诚; 刘瑞霞; 阴赪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肠道菌群的变化,为临床实施菌群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出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94例,分析其出生当天及生后7d、14d、21d、28d、3个月和6个月粪便标本中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结果 从出生当天到生后6个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OTU值逐渐降低,个体间差异显著缩小.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出生当天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四种优势菌门占全部菌门的88.2%.生后7d、14d、21d、28d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四种优势菌门分别占全部菌门的97.1%、99.4%、99.5%、99.5%.生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肠道菌群以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四种优势菌门分别占全部菌门的98.6%、99.4%.在属水平上,出生当天及生后7d、14d肠道菌群以肠球菌、链球菌、罗氏菌和肠杆菌为主,四种优势菌属分别占全部菌属的57.1%、78.2%、75.8%.生后21d和28d以肠球菌、韦荣氏球菌、链球菌和肠杆菌为主,四种优势菌属分别占全部菌属的63.0%、53.7%.而在生后3个月和6个月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和肠杆菌为主,分别占全部菌群的57.2%、47.2%.结论 从出生到生后6个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逐渐降低,稳定性逐渐增加;且新生儿期肠道菌群组成与生后3个月和6个月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 郭丹苗; 邓永锋; 余兆聪
    • 摘要: 目的 观察脐静脉置管(UVC)序贯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依据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7例)与观察组(18例).两组患儿治疗前进行置管,便于后期喂养及给液、给药,对照组患儿采取UVC联合外周静脉穿刺输液,观察组患儿则采取UVC序贯PICC,对比两组置管相关指标及恢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心静脉压(CVP)测量成功率为100.00%、管道留置时间为(14.99±3.21)d,均优于对照组的76.47%、(8.24±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为(27.64±5.64)d,短于对照组的(34.28±5.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治疗时,UVC序贯PICC是较为理想的置管方案,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可最大程度保证患儿健康和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重视及广泛应用.
    • 潘爱琴; 陈泽英; 谢佐卿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发展照护模式的多维护理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发展照护模式的多维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暂停状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暂停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速、体智发育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发展照护模式的多维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能缓解呼吸暂停症状,促进其生长发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