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系统
加载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9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732510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煤矿机电、工程机械、机电技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西北、西南管理组第五届工作研讨会等;加载系统的相关文献由31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磊、任权昌、岳中文等。
加载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32510篇
占比:99.99%
总计:3732717篇
加载系统
-研究学者
- 张磊
- 任权昌
- 岳中文
- 李伟
- 杨新磊
- 王彬文
- 王海良
- 赵虎
- 王鹏
- 郑学明
- 周翠英
- 杨波
- 刘宝军
- 周刚
- 成亚军
- 李辉
- 王学东
- 王敏
- 郝际平
- 郭惟嘉
- 陈晓涛
- 冯夏庭
- 刘镇
- 吴武彬
- 宋晨哲
- 张伟
- 方泉
- 朱亮
- 李临
- 李益萱
- 焦宗夏
- 王少萍
- 王征
- 练子富
- 赵海斌
- 陆仪启
- 陈建胜
- 黄文超
- 冯树荣
- 刘宇卉
- 刘晓琳
- 刘杰
- 刘琳
- 周海龙
- 周辉
- 姜继海
- 孙文斌
- 展嘉文
- 张士川
- 张宇
-
-
张芸倩;
段世慧;
张国凡;
聂小华
-
-
摘要:
机翼作为飞机的关键结构,对整个飞机全航程的飞行质量与安全性能具有重大影响。机翼静强度试验是检验飞机结构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一项重要测试方式,也是飞机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飞机机翼的静强度试验,分别从复合材料机翼、机翼随动加载技术和结构虚拟试验三个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复合材料、静强度试验及加载系统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机翼承载能力在飞机研制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未来机翼强度验证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
-
魏纲;
周鑫鑫;
刘亚宇;
黄时雨;
冯非凡
-
-
摘要:
为解决目前管片测试系统无法真实模拟盾构管片受力以及设备的可持续使用率较低等难题,通过前期对盾构隧道管片进行调研、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等,进一步对现有大型足尺管片试验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盾构管片足尺试验加载方法,并研发了多环盾构管片原型试验加载系统。该系统以三环衬砌管片为试验对象,模拟中环管片在不同地面偏心堆载工况下的受力与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偏心荷载的不断增大,管片的弯矩数值也不断增大;底部正弯矩区域范围是顶部正弯矩区域的2倍左右;管片的弯曲刚度有效率呈线性增大,而接头的弯矩传递系数不断减小,且管片在偏心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整体偏移。
-
-
李建英;
谢寅凯;
谢帅
-
-
摘要:
在电液负载模拟器进行动态力加载时,对其快速性指标有更高要求,此时加载误差比较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即输出加载力的数值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相位也有超前,针对加载系统的这一性能特殊变化规律与实际现象,提出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策略.该方法对神经网络的配置权值进行实时在线调整,调整效率和算法的收敛性都有明显提高,可以有效减小控制系统工作时的循环调整时间.当输入信号经过加权运算后作用于加载控制系统时,加载误差明显减小,加载系统的快速性与跟踪精度进一步提高.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后,加载力输出的幅值增大和相位超前量得以抑制,系统动态力加载时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所提出算法调整规则有效.
-
-
张勇;
曾宪忠
-
-
摘要:
加载系统是飞机地面模拟试验的重要试验设备之一,它能为被试系统施加模拟的气动力载荷,为试验模拟力学试验环境.从加载系统的功能要求分析入手,分析了加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针对关键技术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
-
甄亮;
党坤;
程明杰;
方占萍;
李玉宏
-
-
摘要:
对于大型风力机变桨距加载系统,由于变桨距负载位置的扰动产生了流量波动,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采用压力伺服阀和流量伺服阀并联结构,补偿了产生的强迫流量,从而减小了加载系统产生的多余力.通过MATLAB仿真,在加载频率增大到10 Hz时,产生的多余力小于给定输入的10%,多余力的抑制效果明显,满足动态加载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阀并联结构有效地补偿了流量波动,抑制了加载系统产生的多余力.
-
-
-
-
-
-
张勇;
曾宪忠;
沈宗璋
-
-
摘要:
飞机舵面加载系统是飞机地面模拟试验的重要试验设备之一,其模仿飞控系统的空中受力情况,为飞机地面模拟试验提供仿真的力学试验环境,舵面加载系统为飞控系统提供实时、动态加载,来验证飞控系统的性能,动态考核飞控系统的控制、响应和输出能力.通过对飞控系统试验需求的分析,研究了加载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动态响应、多余力、加载误差等关键问题的方法,本设计方法在实际试验工作中得到了检验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
-
侯亮;
张沛;
张思博
-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EEPROM/FLASH器件单粒子效应敏感和星载计算机加载系统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基于可靠性设计中常用的信息冗余和硬件冗余方法,针对不同的星载计算机配置,提出了多种针对EEPROM/FLASH作为加载存储器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案可有效缓解EEPROM/FLASH器件单粒子反转带来的可靠性问题,适用于星载计算机的加载系统设计.
-
-
邓海峰
-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超高层以及大跨度设计的建筑结构日益增加,对桩基础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要求越来越大,同时给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堆载法进行大吨位(75000kN)桩基静载试验,同时结合理论和数值计算对大吨位单桩静载荷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大吨位桩基检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
-
-
-
-
全小娟;
赵亚峰;
陈进
- 《中国首届“与自然和谐”国际水环境生态建设技术发展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饱和粘性土的动力排水固结法的设计一直是业内存在的难题,通过相关工程案例,研究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排水系统和加载系统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动力排水固结法只在上海、广东的地方标准中都有体现,但两种地方规范规定差异性较大.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采用有效加固深度设计强夯夯击能具有明显的不适用性.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决定了强夯的时间间隔,考虑到强夯的作用过程时间远短于静力荷载,有必要在夯击全过程实时监测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
-
-
王磐炬;
王丁
- 《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西北、西南管理组第五届工作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一例用AVR单片机ATmega128控制的多路电动缸加载系统.利用电子称的传感模块获得载荷信号,下位机在显示信号电压的同时通过RS232串口向上位机作数据通信.上位机用VB6.0编程,人机对话界面突出执行元件的工作状态,对系统标定功能做了更加方便灵活的设计和处理.通过有机玻璃箱梁模型的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系统可靠高效,可应用于相关力学实验的加载控制中.
-
-
李新华;
高崇金;
高崇金
- 《2012年LMS中国用户大会》
| 2012年
-
摘要:
在机械封闭式试验台系统中, 被测减速器的试验扭矩由液力加载器产生。多年以来, 国内减速器厂家对加载器的研究逐渐引起重视, 同时为保证实验过程中某一扭矩值的恒定, 加载器工作过程中的液压油压力必须保持恒定。因此, 为了使实现试验的手段更简便, 设备的自动化和低成本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系统在保压过程中蓄能器充气压力不同产生的不同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建模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不同设定压力下蓄能器最佳的预充气压力。
-
-
王兴坚;
王少萍
- 《2012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论文阐述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原理以及在飞行器地面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作用,介绍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目前电动负载模拟器研究中面临的两个关键控制问题,即提高系统频率特性和提高扰动抑制能力.从经典控制方法、基于补偿的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方法、鲁棒控制方法等几方面归纳电动负载模拟器控制方法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电动负载模拟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