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补偿控制

补偿控制

补偿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59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496958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机械学报、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二十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第三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等;补偿控制的相关文献由417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强、张兴、罗安等。

补偿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96958 占比:99.98%

总计:1497220篇

补偿控制—发文趋势图

补偿控制

-研究学者

  • 陈强
  • 张兴
  • 罗安
  • 陈俊
  • 伍锡如
  • 党选举
  • 张向文
  • 李晓
  • 陈涛
  • 冯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宇; 李波; 葛文庆; 谭草; 闫皓; 宋爱娟
    • 摘要: 为解决电磁执行器换挡运动时由于磁场不均匀及温升问题而引起的换挡驱动力下降问题,对执行器驱动力及损耗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对不同位置下的力常数进行方程拟合,为模拟执行器各部件温升变化,设计了执行器四热源等效热路;针对两种工作特性引起的驱动力下降问题,设计了基于执行器工作特性的补偿控制。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补偿控制可有效补偿执行器驱动力损失,在常温和45°C下,执行器换挡速度分别提升了22%和20%。
    • 代普; 韩崇伟; 张高生; 韩磊
    • 摘要: 针对火炮俯仰伺服系统不平衡力矩影响控制精度。在分析伺服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俯仰伺服系统的推力模型和不平衡力矩模型。提出了火炮俯仰伺服系统力矩自平衡补偿控制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及试验,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有效克服不平衡力矩对伺服系统的扰动。解决火炮俯仰伺服系统力矩的不平衡及非线性问题,相对于只采用平衡机进行平衡的俯仰伺服系统,可较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
    • 王立娜; 谭丽平; 徐志强; 罗磊鑫; 李云丰
    • 摘要: 与交流配电网不同,直流配电网的振荡特性主要由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的振荡特性体现。针对恒功率负荷接入含有直流限流电抗器的直流配电网所引起的振荡现象,本文首先采用简化模型分析引起直流配电网振荡失稳的机理;其次,通过分析电池储能双向充放电运行原理,提出一种采用电池储能装置抑制直流配电网电压振荡的策略,该策略是反馈接入点的直流电压至高通滤波补偿器,将产生的补偿电压与电流环产生的电压叠加之后生成功率器件的调制波;最后,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电池储能在充放电双重模式下均具有抑制直流配电网振荡的性能。
    • 司金冬; 柴兆森; 李辉; 龚立娇; 王宾; 张新
    • 摘要: 针对现有扭振控制中,难以平衡抑振效果和响应速度的关系,以及高、低速轴的阻尼比变化速率不同导致整体阻尼比难以调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扭振抑制策略。首先推导了机械扭转角与电磁转矩的传递函数,通过引入等效阻尼和刚度分析了高低速轴机电耦合阻尼比的差异。其次对电气刚度抑制轴系扭振的机理进行分析,根据阻尼和刚度的协调作用,提出基于电气阻尼-刚度控制的轴系扭振抑制策略,得到电气阻尼-刚度控制下的轴系阻尼比变化趋势。最后在搭建FAST-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双馈风电机组模块的基础上,引入湍流风与电网暂降激励,对所提策略的抑振效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阻尼控制,所提策略能够充分发挥传动链的机电强耦合作用,在保证响应速度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抑振能力。
    • 魏连震; 龚建伟; 陈慧岩; 李子睿; 龚乘
    • 摘要: 针对底盘运动和路面起伏对地面无人战车行进间跟瞄带来的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补偿的地面无人战车行进间跟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跟瞄控制方法由主控制器与补偿控制器两部分构成,主控制器利用PID控制算法结合当前跟瞄误差得到主控制量,补偿控制器利用Dueling Q网络强化学习算法对战车当前状态和局部规划路径附近的路面起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补偿控制量。建立地面无人战车一体化运动学模型,对基于强化学习的补偿控制算法进行阐述;基于V-REP动力学软件在三维场景中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补偿的跟瞄控制方法对底盘运动和路面起伏具备较好的自适应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无人战车行进间跟瞄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 刘晨荣; 魏海涛; 张晓丽; 王宏亮
    • 摘要: 基于仿真技术分析锻造操作机制动过程,指出马达出口压力控制是操作机制动控制的关键,采用比例溢流阀控制马达出口侧压力,可解决操作机停车振荡,实现操作机平稳快速停车。利用速度反馈比例控制溢流阀,当比例增益一定时,操作机制动距离与制动瞬时操作机的速度满足二次函数关系。为提高定位精度,引入比例增益补偿系数,并在大量仿真基础上总结了速度反馈比例增益及补偿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基于速度预测的锻造操作机大车定位控制方法,仿真验证提出的控制方法有效,对于目标操作机任意指定步长,其定位精度均可达到±0.5 mm。
    • 马泽; 管小荣; 李仲; 李灿
    • 摘要: 为协助上肢功能受损康复患者康复,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肘部屈伸与内外旋,肩部屈伸与一定角度下内外旋和外展内收运动,并具有长度可调、质量轻、舒适性较好的上肢康复外骨骼结构。对此结构采用D-H方法进行运动学分析,求出正逆解和运动范围空间,使用凯恩方程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出具体情境下各关节理论驱动转矩值,最后,设计了模糊自适应鲁棒控制器,保证在模型建模不确定性及摩擦条件下的渐近输出跟踪性能,以实现对外骨骼关节运动轨迹的高精度控制。为优化完善康复外骨骼,进行智能外骨骼康复系统功能的搭建提供了平台。
    • 刘攀登; 杜福嘉; 宫雪非
    • 摘要: 力矩促动器的迟滞非线性降低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为了解决该问题,建立了可以精确描述该迟滞现象的模型并提出了合理的补偿控制方案。首先,根据迟滞曲线的非中心对称的特性,基于Prandtl-Ishlinskii模型对力矩促动器的迟滞非线性进行分段建模,并采用LMS算法进行模型参数的优化辨识,模型预测误差的RMS值为0.08111N。然后,通过PI模型的解析逆模型进行补偿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逆模型补偿后,力矩促动器输出力误差的RMS值从1.888N降低到0.2596N,误差的方均根值降低了86.25%,有效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 江浩斌; 朱宸; 唐斌; 尹晨辉; 花逸峰; 谢军
    • 摘要: 为了提高ECHBP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brid power steering system)商用车的横向稳定性,提出了基于可拓自抗扰的横向稳定控制策略.建立了整车模型与ECHBPS模型,以理想横摆角速度为目标制定了转矩补偿策略;根据横摆角速度的偏差将控制域划分为经典域、可拓域和非域,分别采用自抗扰控制、可拓修正控制和极限补偿控制;设计了可拓自抗扰转矩补偿控制器.分别在正弦工况和双移线工况下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控制和传统自抗扰控制方法,可拓自抗扰控制下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更接近理想值,车辆横向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 肖宗鑫; 李晓杰; 肖宗烁; 张志文; 董小瑞
    • 摘要: 研究了无人驾驶车辆的轨迹跟踪问题,基于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补偿和鲁棒控制分别设计了2种优化后的ILTV-MPC(增量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建立了ILTV-MPC轨迹跟踪控制器,利用RBF神经网络的局部逼近特性,设计了RBF自适应补偿控制器逼近模型的不精确部分;进而将逼近过程产生的误差作为外部干扰,设计了RBF鲁棒优化控制器,从而对逼近误差予以抑制.应用Lyapunov稳定性分析推导出隐含层网络权值训练规则,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当行驶在良好路面时,与传统ILTV-MPC相比,RBF补偿-ILTV-MPC最大误差减小约38.73%;RBF鲁棒-ILTV-MPC最大误差减小约68.42%.结果表明:RBF鲁棒控制较RBF补偿控制可进一步提高ILTV-MPC控制器的跟踪精度,减轻车辆侧滑程度,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