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炮

火炮

火炮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3371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0篇、会议论文183篇、专利文献948篇;相关期刊463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兵工学报、火力与指挥控制等; 相关会议116种,包括中国兵工学会弹道专业委员会弹道学术交流会、中国兵工学会弹道专业委员会弹道学术交流会、现代小高炮武器系统专题研讨会等;火炮的相关文献由47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杜中华、狄长春、杨国来等。

火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0 占比:66.45%

会议论文>

论文:183 占比:5.43%

专利文献>

论文:948 占比:28.12%

总计:3371篇

火炮—发文趋势图

火炮

-研究学者

  • 杜中华
  • 狄长春
  • 杨国来
  • 高树滋
  • 刘海平
  • 陈运生
  • 李鹏
  • 周彦煌
  • 贾长治
  • 王宝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斐; 房立清; 陈敬文
    • 摘要: 针对火炮自动机故障状态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故障状态监测模型。利用搭建的自动机振动测试平台获取自动机振动信号,采用变模态分解方法将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分量,计算各个分量的样本熵值作为故障特征,并以正常状态下的自动机故障特征为训练样本进行SVDD模型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根据模型特点找到合适的模型参数,完成自动机状态监测模型的构建。在自动机测试平台上设置多种预制零件故障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状态监测模型对异常状态的发生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同时设计了关重件模拟性能退化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早期故障检测能力,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自动机故障性能退化过程,可为火炮自动机故障状态监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 林伦; 刘建斌; 刘彦; 张永涛; 张攀攀
    • 摘要: 由于火炮在发射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冲击现象,其后坐系统运动信号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复杂的冲击噪声干扰成分,这对火炮后坐系统运动特性的分析带来了巨大困难,进一步对系统的性能评价及改进优化带来了严重影响。结合群体自适应寻优算法和小波包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信号自适应分段小波包分解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分解策略对信号中具有不同特征的信号段进行分析并对多个分析结果进行合成,在复杂冲击噪声干扰下实现了火炮后坐系统运动信号的准确提取,为火炮后坐系统的特性分析与性能评价提供了支撑。通过与其他传统方法对某小口径火炮试验信号分析结果的对比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 贾兴; 唐隆煌; 翁继东; 马鹤立; 陶天炯; 刘盛刚; 陈龙; 章林文; 王翔
    • 摘要: 测量二级轻气炮/火炮弹丸在内弹道的速度历程,对轻气炮/火炮的设计、内弹道计算、弹道异常现象诊断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不同波长微波的传输特性在不同炮管中不同,不同目标的反射特性也不同,为获得最佳的测试结果,设计了两个波长的微波干涉测速系统。对二级轻气炮和高速火炮的内弹道速度进行了连续测量,并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与相位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实验成功获取了完整的内弹道数据,所测弹丸炮口速度与光束遮断测速装置测试结果差异小于0.5%。通过对内弹道实验数据的分析,证实了二级轻气炮在某些装填条件下易出现碎弹现象。此外,首次观测到二级炮内弹道内前冲气体速度历史,可为研究高速气体的温度、压力、电离等状态提供数据支撑。
    • 祁晓斌; 李瑞杰; 范平; 顾宇涛; 苗圃; 王瑞
    • 摘要: 目的研究水下火炮发射过程中炮口燃气后效及其对高速射弹超空化流场的影响。方法基于CFD软件FLUENT,运用UDF和动网格技术,考虑空化效应,建立水下火炮发射炮口燃气后效多相流数值计算模型。针对1m水深条件下水下火炮发射炮口后效期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炮口气泡发展特性、压力脉动规律,分析炮口气泡对高速射弹空泡发展的影响。结果炮口气泡经历了膨胀、收缩、拉断等发展历程,在发展初期能够加速射弹运动。射流中心处的压力特性最为复杂,随着远离射流中心,脉动幅值减小。高速射弹入水初期迅速形成超空泡,随后燃气泡与空泡发展融合,高压燃气进入形成的气汽混合空腔,抑制了空化的发展,运动5倍弹长后,形成闭合空泡。对比火炮水下发射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空泡结果与实验一致性较好。结论水下发射炮口流场复杂,影响高速射弹空泡的发展,同时还会使得火炮平台承受高载荷冲击的威胁,需要采取炮口降载措施。
    • 代普; 韩崇伟; 张高生; 韩磊
    • 摘要: 针对火炮俯仰伺服系统不平衡力矩影响控制精度。在分析伺服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俯仰伺服系统的推力模型和不平衡力矩模型。提出了火炮俯仰伺服系统力矩自平衡补偿控制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及试验,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有效克服不平衡力矩对伺服系统的扰动。解决火炮俯仰伺服系统力矩的不平衡及非线性问题,相对于只采用平衡机进行平衡的俯仰伺服系统,可较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
    • 张攀攀; 张永涛; 刘建斌; 林伦; 宁变芳; 唐程远
    • 摘要: 为了研究某35 mm火炮射击过程中闩体的动态受力情况,获得射击时闩体受力数据,进而在设计时合理选用安全系数,建立了闩体载荷获取的有限元模型,对闩体受力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压电式力传感器,搭建了火炮闩体受力在线测试系统,利用压力机进行了标定试验,并通过射击试验在线测试闩体受力,将传统计算、仿真计算、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8%,仿真计算值和试验值均低于传统计算值24%以上,传统计算法求出的闩体受力最大值过高,该测试系统可以准确获得闩体的受力规律。
    • 曹永杰; 豆松松; 赵娜; 胡杰; 李志飞; 章旺
    • 摘要: 目的 推进密实随行装药技术工程化应用的进程,提出一种带中心孔的密实随行装药结构方案。方法针对该方案建立相应的内弹道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装药量、不同点火延迟时间条件下随行装药内弹道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受燃尽性约束,端面燃烧型随行装药药柱设计高度有限,内弹道性能提升较小。在随行药柱燃速不变的条件下,带中心孔的随行装药可有效提高随行装药量,从而显著提高内弹道性能。结论 带中心孔的随行装药的点火延迟时间控制精度应为0.01 ms级,对缓燃包覆层设计、加工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 单春来; 刘朋科; 古斌; 贺琦; 徐宏英
    • 摘要: 随着现代战争模式对武器装备性能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新的设计方法以实现火炮总体结构参数最优设计,为此提出一种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性能的火炮总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火炮多体动力学的参数化模型,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得到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和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由各参数的灵敏度合理计算不同射击工况及不同评价指标下的权重值,由输入-输出数据结合神经网络算法构建近似函数。搭建多级优化算法模型,计算收敛后即可得到火炮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与初始方案相比,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稳定性有明显提高,评价指标平均改善22.27%;该方法从发射动力学角度可为火炮总体结构最优设计提供参考。
    • 王宇; 裴东兴; 张瑜; 沈大伟; 赵小龙
    • 摘要: 针对小口径火炮的高过载环境和狭小测试空间可能导致弹底压力测试系统芯片失效,导线以及焊点脱落和断裂的问题,开展弹底压力测试系统抗高过载研究。建立了芯片失效和测试仪器隔离缓冲机理模型,研究了芯片不同安装方向的抗高过载性能,以及不同缓冲材料的抗高过载性能,得出了芯片抗过载能力与安装方向的关系,以及不同缓冲材料的抗过载性能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氧树脂真空灌封方法,解决了测试仪在高过载环境下导线以及焊点脱落和断裂的问题;最后通过实弹测试验证了弹底压力测试系统的存活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对小口径火炮弹底压力测试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冯可华; 杨莹; 章若晨; 宋付军; 徐丹
    • 摘要: 为了提高某型无后坐力线膛火炮武器系统发射破甲弹飞行过程的稳定性,发射时能够有效降低弹丸转速,在传统弹带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塑料(尼龙)滑动式弹带,对弹丸进行减旋,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及仿真分析,利用SIMULATION对弹带挤进过程中弹带受力情况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知,外层弹带为主要受力件,受到的应力较大,导致其变形量仍然较大。试验后回收的外层弹带膛线印痕明显,但相比传统单层式弹带,弹丸转速由原4000 r/min下降到1949 r/min,试验与仿真分析基本吻合,基本能够满足该无后坐力线膛炮发射破甲弹尾翼稳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改进效果。基于双层弹带的结构方案及试验分析,充分考虑了外层弹带受力变形对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3层复合结构滑动式弹带,由塑料外层弹带、塑料内层弹带和金属内衬弹带组成。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金属内衬弹带成为了主受力件,有效降低了外层弹带所受的应力,弹丸减旋效果达到最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