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耗分析
损耗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187620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科技传播、天津工业大学学报、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5)暨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损耗分析的相关文献由94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德鸿、陈乾宏、陈为等。
损耗分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7620篇
占比:99.85%
总计:187905篇
损耗分析
-研究学者
- 徐德鸿
- 陈乾宏
- 陈为
- 周猛
- 李艳
- 杨帆
- 毛行奎
- 黄远居
- 余占清
- 刘国海
- 周兴达
- 唐博进
- 徐亮
- 曾嵘
- 李敏
- 王大朋
- 王小彬
- 王议锋
- 白睿航
- 谢少军
- 谷雨
- 赵彪
- 赵文祥
- 郭明珠
- 高圣伟
- D Simner
- D. A. Parker
- D. Simner
- DA Parker
- N D Vaughan
- N. D. Vaughan
- S Akenurst
- S. Akehurst
- ZHANG Fanghua
- 万今明
- 于树明
- 于蓬勃
- 于香英
- 亢清波
- 付保军
- 任小永
- 何泽昊
- 何湘宁
- 何竞松
- 何笠
- 侯云飞
- 倪淮生
- 冯文昕
- 刘军娜
- 刘彦阳
-
-
张宇;
李波;
葛文庆;
谭草;
闫皓;
宋爱娟
-
-
摘要:
为解决电磁执行器换挡运动时由于磁场不均匀及温升问题而引起的换挡驱动力下降问题,对执行器驱动力及损耗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对不同位置下的力常数进行方程拟合,为模拟执行器各部件温升变化,设计了执行器四热源等效热路;针对两种工作特性引起的驱动力下降问题,设计了基于执行器工作特性的补偿控制。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补偿控制可有效补偿执行器驱动力损失,在常温和45°C下,执行器换挡速度分别提升了22%和20%。
-
-
李道德
-
-
摘要:
公用电网欠发达地区的铁路电力电源有时直接利用牵引变电27.5 kV电源,并通过变压器向铁路配电所提供10 kV电源。这样的供电方式存在电压波动大、谐波含量高等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对供电负荷影响巨大。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脉宽调制(HPWM)的级联H桥型串联补偿器。该串联补偿拓扑通过采用基波电压控制和谐波电压、电流控制的混合控制策略,同时结合低频和高频优化混合调制方法,在不影响THD的情况下,降低了总开关频率且提高了10 kV侧电能质量。所提拓扑及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负载基波和谐波电压的补偿,而且在10 kV侧电压正常或波动时均能够对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进行隔离。同时,基于控制目标对调制信号进行了优化分配,采用HPWM调制在保证较高质量多电平输出波形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开关损耗。最后,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
苑江涛;
王新勇;
马金鑫;
张少磊
-
-
摘要:
STP-yh系统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效保障了现场调车作业安全。但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运用维护方面的压力日益突出,其中无线信号中断类故障尤为突出。通过对STP-yh系统无线信道各组成部分电磁波传输损耗的具体分析,利用典型的Hata-Okumura模型曲线法,结合实际维护中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无线信号中断的主要因素,为现场设备管理单位在无线信号中断类故障的处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维护技术要求。
-
-
范磊;
党寻诣;
宋克岭;
蒋任君;
冯超;
谢帅;
王龙
-
-
摘要:
为了选择变换器的散热方式和进行散热器设计,准确分析并推导出采用IGBT控制的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各部分损耗计算公式.结合实例,分析计算了各部分损耗值,仿真结果和实例试验结果的壳体温度值分别为73.5°C和72.6°C,二者相差极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证明推导的计算公式可以指导后续的散热设计.
-
-
江友华;
尤飘飘;
崔昊杨;
杨兴武;
任克宇
-
-
摘要:
传统的单项电能质量指标对变压器损耗分析在多项指标并存时的供电环境上存在缺陷。而目前有关变压器综合损耗研究大多采用反推法,未考虑指标间的关联效应,不能真实反映复合电能质量对变压器热性能的影响。为此,文中根据变压器处于多指标共存供电环境时的损耗特性,综合考虑指标间的因果与耦合关系,建立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赋予指标权重的综合损耗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反推值、实测值进行对比;然后,利用Icepak热仿真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变压器三维稳态⁃瞬态损耗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模型比传统损耗反推法与实测值更匹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和定量分析变压器的综合损耗;当工况由三相不平衡单独存在恶化成与谐波复合时,损耗热效应变化特征显著。
-
-
叶中豪;
戴瑜兴;
彭子舜
-
-
摘要:
目标函数是智能算法优化逆变器性能的评估标准.针对逆变器的目标函数考虑不够全面,需要提高逆变器整体性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反映逆变器多个性能指标(电压精度、电压的总谐波失真、逆变器的效率以及功率器件的结温性能等)的目标函数,通过智能算法有助于提高逆变器的整体性能.最后以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单相离网逆变器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目标函数的有效性.
-
-
袁晓冬;
刘瑞煌;
史明明;
张宸宇;
葛雪峰
-
-
摘要: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是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能变换与路由的关键设备,可极大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现阶段,采用级联H桥(CHB)和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SRDAB)的PET因具有模块化结构、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首先,文中以1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1.5 MW 10 kV AC-750 V DC PET为分析对象,结合实验波形阐述了PET正反向功率流向下开关时瞬态特性的不同,并分析了特性差异的原因;其次,SRDAB整流侧电流只流经二极管,因此通过闭锁其整流侧功率半导体器件,可降低SRDAB开关损耗,从而提高PET效率;最后,在PET工程现场进行实验测试,证明了损耗分析的正确性和效率优化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所提方法,PET运行效率可提高约0.2%。
-
-
肖灿坤;
钱挺
-
-
摘要:
在分析光伏发电系统中级联谐振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直流母线电压与光伏变换器效率的关系。该光伏变换器采用Boost-LLC级联结构,满足较宽的电压调节范围与足够的光伏电池电压增益需求。通过对该级联变换器的器件损耗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Boost及LLC的电路损耗关于母线电压的变化规律,发现存在能够实现整体效率最优化的母线电压,并为母线电压及开关频率变化范围的选取提供了帮助。在损耗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该级联变换器的效率优化,采用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最大效率跟踪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实时效率动态调节母线电压。为了验证损耗分析的准确性与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搭建了一台70~130V输入,380V/0.42A(160W)输出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采用固定母线电压的方案,此处效率优化的方案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
-
韦正怡;
张民;
周明珠;
丁新平
-
-
摘要: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寄生参数对逆变电路的工作性能影响不可忽略。研究了主要寄生参数对一种新型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的影响。通过合理分析电路结构中主要器件的寄生参数(寄生电阻、漏感等)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为电路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合理地选择器件,为改善逆变器的工作性能进行有效指导。最后,通过设计1 000 W的实验样机进行相关测试。
-
-
沈杰鑫;
刘磊;
何丹东;
刘振国;
储后广;
马捍超
-
-
摘要:
采用当前方法对DC-DC变换器的直流变压器进行控制时,控制效率低、抗扰性差、损耗检测误差大。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RDAB DC-DC变换器的直流变压器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基于串联谐振型双主动全桥(SRDAB)的DC-DC变换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半导体器件暂态损耗、半导体器件通态损耗、变压器一般损耗等各类损耗,以此计算变换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总损耗。将损耗最小作为目标,建立变换器的直流变压器控制模型,并设置相关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对直流变压器控制模型进行求解,完成直流变压器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效率高、抗扰性好、损耗检测误差小,实际应用效果好。
-
-
-
-
-
张灵子;
陈慧杰;
向建红;
黄金刚
-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高速系统对信号质量要求很高,进而对物理链路设计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随着传输速度的上升,传输线的损耗成为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本课题以研究影响传输线损耗的各个因素为目的.采用HFSS搭建传输线的模型和ADS搭建链路,分别在频域和时域范围内进行仿真.最终,根据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今后的工程设计中PCB布线提出了一些建议.
-
-
QI Bin;
齐斌;
ZHANG Fanghua;
张方华;
MENG Wuji;
孟无忌
- 《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相比较于传统变压器,平面变压器有着体积小、易整合性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变换器功率密度.本文针对完全交错PCB绕组布局困难的缺点,采用不同的排布方式优化绕组结构,在减小变压器漏电感同时,简化了PCB布局,减小了变压器内部连接点数量和端部面积.为减小变压器绕组完全交错布局的困难,论文采用绕组间并联优化绕组结构.为了解决绕组间交错漏感过大,采用"半匝"结构,进一步优化绕组连接方式.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绕组的各排布方式的寄生参数进行了损耗分析,研制了一台应用"半匝"绕组的倍压反激变换器原理样机,实验验证所采用排布方式的有效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