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效果
分离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70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300045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农业开发与装备、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石油矿场机械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三届学术会议、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分离效果的相关文献由17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玛炎、张磊、王刚等。
分离效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0045篇
占比:99.86%
总计:300456篇
分离效果
-研究学者
- 陈玛炎
- 张磊
- 王刚
- 王在良
- 王海洋
- 王玲
- 钟继生
- 丁有钱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岩
- 吴新祥
- 周屈兰
- 姜永俊
- 宋清山
- 宋现涛
- 张亚青
- 张涛
- 徐南平
- 方立锋
- 曹金海
- 朱至放
- 李娜
- 李强
- 李玉星
- 李逵
- 杨传荣
- 杨杰科
- 汪涛
- 牛瑞
- 王振波
- 王晓刚
- 瞿欢欢
- 秦胜
- 章萍
- 蔡炳芳
- 蔡金鹏
- 赵苗苗
- 郑伟
- 郑学玲
- 郭志刚
- 金有海
- 陈科
- 陈豹
- 陈超
- 马文仓
- 黄文
- 黄银科
- 丁银贵
- 严红玉
- 乔丽艳
-
-
-
杨荣辉
-
-
摘要:
絮凝剂添加量对于河道底部泥水混合物加速分离效果影响显著,为提高河道清淤效果文章对絮凝剂的添加量进行试验。试验表明当絮凝剂投加量达到0.79mg/g时,泥水混合物分离效果可达到最佳,分离后的出水水质浓度显著减少。
-
-
罗周;
向春林;
明勇
-
-
摘要:
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氯硅烷的精馏分离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操作压力对氯硅烷精馏分离的影响,为氯硅烷精馏塔的设计和工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压力能起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和更低的热源消耗,氯硅烷分离塔的操作压力宜控制在0.4 MPa(G)以下。
-
-
隋海东
-
-
摘要:
为了实现乙醇-异丙醇混合液中乙醇和异丙醇的回收再利用,以二甲基亚砜为萃取剂,对乙醇-异丙醇混合液进行了间歇萃取精馏实验研究,得出了主要实验参数(萃取剂加入的流速和回流比)与分离效果之间的关系:当回流比不变时,随着萃取剂加入流速的增加,乙醇-异丙醇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增大;当萃取剂加入流速不变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加,乙醇-异丙醇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增大。但是增加流速或者回流比,意味着同时增加了能耗,因此,实际工业生产中要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
-
陈征宇
-
-
摘要:
为了提高气液分离效率、确定合理的入口参数,在螺旋管气液分离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螺旋管几何模型。采用Euler多相流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螺旋管入口不同气、液流速和气液比条件下的流体分布状态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流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气液比越大,分离效率越低。
-
-
张俊鹏;
黄卫;
董亚康;
朱亚鹏;
陈雯
-
-
摘要:
水力旋流器是砂石加工废水预处理环节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成败。目前,水力旋流器的运行管理主要是经验性的。为揭示进口压力、进料浓度等操作参数和旋流器规格等关键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定量影响,以直径250 mm和150 mm 2种原型规格水力旋流器为对象,开展不同影响参数下砂石废水分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压力达到约0.10 MPa后,进一步增加进口压力,底流产率增加缓慢;进口浓度增加,底流产率反而下降;直径250 mm底流产率低于通常设计值,是部分废水处理工艺运行不畅的原因;直径150 mm旋流器浓缩效果较差,底流浓度低于后续高频脱水筛的入筛浓度要求,这2种直径的旋流器均不推荐单独采用。采用直径200 mm旋流器或将直径250 mm与150 mm并联运行的方式可以解决现有砂石废水预处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砂石加工废水处理工艺预处理环节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
-
-
段胜红;
杨炤峰;
姜亚雄
-
-
摘要:
在含金铜铅混合精矿分离时,除了考虑铜铅分离效果外,金、银在产品中的走向分布对选矿技术经济指标也有较大的影响。以云南某复杂含金铜铅混合精矿为试验对象,在确保铜、铅浮选指标相近的情况下,采用抑铅浮铜方案,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获得了铜品位为22.82%、含铅5.63%、含金71.97 g/t、含银596.39 g/t,铜回收率为89.66%、金回收率为93.17%、银回收率为28.33%的铜精矿,以及铅品位为75.43%、含铜2.80%、含金4.61 g/t、含银1 136.51 g/t,铅回收率为91.79%、金回收率为6.83%、银回收率为71.67%的铅精矿,与现场生产相比,选别指标较好,铜精矿金含量提高了17.95 g/t、金回收率提高了23.83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选矿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也为选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
-
郑鹏
-
-
摘要:
根据碳酸二甲酯/二氧化碳(DMC/CO_(2))系统研究有较好分散作用的膜,选择聚乙烯亚胺(PEI)用作膜中输送二氧化碳的媒介物质。在通常情况下,该薄层材料对纯超临界二氧化碳系统的通量伴随聚乙烯亚胺浓度的上升而加大,对DMC/CO_(2)系统的渗透通量伴随聚乙烯亚胺浓度的上升、压力差的增大和环境温度的上升而加大,对DMC/CO_(2)系统的穿透通量则伴随聚乙烯亚胺浓度的上升、压力差的增大和环境温度的提高而加大,分散作用也随聚乙烯亚胺浓度变化,但随压强变动不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为30°C,最大压强差为0.5 MPa,而在20°C时,当聚乙烯亚胺的浓度超过40%,膜厚度为35μm时,分离因子为36,最大渗透通量为4.8 g/(m^(2)·h)。
-
-
汪磊
-
-
摘要:
实现油水两相在输送管道内的分离可提高输送介质流量的计量精度。目前关于管内油水分离器结构参数优化研究鲜有报道。提出了一种螺旋式油水分离器,并借助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基于正交试验方法,对输送管道内螺旋分离器的结构参数开展优化研究,获得螺旋分离器最佳结构参数。对最佳结构分离器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开展分析,对螺旋分离器的高效性及正交优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通过对结构参数正交结果分析,得出3个结构参数,按照对分离比率影响显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螺距、升角及螺旋圈数。在相同介质参数及流量条件下,得出了螺旋分离器的螺旋升角,螺旋高度及螺距的最佳值,优化后螺旋分离器的油水分离比可由1.17提高到2.21。
-
-
刘思远;
王巧贞;
吴鸿仙;
黄庶识;
冯洁
-
-
摘要:
为建立北部湾海域真菌样品库,研究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以广西防城港海域海泥为样本,采用普通培养基与含有不同抑制剂的优化培养基,对比研究不同培养基分离效果,为海洋真菌培养提取优化提供方法.样品经无菌水处理后,分别用上述不同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再将提取到的DNA与NCBI数据库配对进行种属鉴定.用相对多度描述样品真菌组成,用Simpson指数与Jaccard系数描述各种实验培养基对海洋真菌分离结果的均衡性与选择性.共分离并鉴定菌株107株,归属于23属,优势菌属依次为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gillus.Simpson指数和Jaccard系数显示,SA、MD普通培养基,含青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的MD优化培养基,以及含青霉素、孟加拉红的PDA培养基均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总体来看,PA培养基对囊担菌属Cystobasidium分离效果最好,YPDA培养基对枝孢属分离效果最好.含青霉素+氯霉素的MD优化培养基对篮状菌属Talaramyces的分离效果最好,含孟加拉红的PDA优化培养基对曲霉属分离效果最好.实验表明,不同培养基及抑制剂对海洋真菌的选择性不同,建议在分离纯化海洋真菌时选择合理的培养基及抑制剂以提高分离效果.本文为研究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提供了菌种,也为分离、纯化和鉴定海洋真菌提供了参考.
-
-
李大虎;
王建忠;
荣令坤;
白春华
- 《2019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难以与煤分离的难题,以硅酸钠作抑制剂、煤油作捕收剂,采用强机械搅拌强化矿浆分散与浮选药剂选择性调控同步抑制相结合的方式,对东庞矿选煤厂原生入浮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并通过药剂吸附量测定和接触角测量等方法对选择性调控原理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先加捕收剂、再加抑制剂的药剂调控方式,可增强硅酸钠在煤和蒙脱石表面吸附的选择性,强化煤和蒙脱石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差异,促进煤与蒙脱石的浮选分离;采用强化分散-同步抑制方式进行煤泥浮选时,精煤产率和灰分分别为47.03%和14.21%,浮选完善度可达30.83%;在精煤产率相当的情况下,精煤灰分显著降低.
-
-
WANG Xin-peng;
王信鹏;
WANG Wei-yao;
王威尧;
XU Jing-yu;
许晶禹
- 《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确保油田开采过程中电潜泵在高含气油井的正常运行,结合气液分离技术和引射技术,运用CFD模拟软件FLUENT研究了一种高含气井下气液混合输送技术.该技术通过建立气体及液体分采通道,利用引射原理将增压后的高压动力液携带富气流举升至地面,以实现利用生产井自身流体实现自我举升.研究表明: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于不同入口气体含量的工况,由于射流泵引射器的引射比影响,入口气体体积含量40%是一拐点,当入口气体含量超过40%时,引管内的气相含量以及流速基本达到一定值;对于不同入口流量,随着流量的增加,气液分离效果亦逐渐变佳,取管内的气相含量基本稳定在一定的范围,而取气管内的流速则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结果对提高电潜泵在油田开采高含气油井中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
-
YAN Hao;
闫昊;
LI Weijie;
李维杰
- 《第一届核材料技术创新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级联的流体状态是影响级联分离效果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开展级联动态水力学研究,针对层架型级联系统,利用各模块仿真模型搭建了级联动态仿真系统并对部分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际运行数据对比分析,确定了主机轻馏分流量方程及压强调节器动态调节方程的具体形式.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研究得到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所得到的系统参数变化与实际运行数据符合较好,模拟结果合理可信,所得仿真模型可用于其他级联系统的仿真研究,由此得到的级联各设计参数可作为实际级联调整和设计的参考依据.同时,利用研究所得的系统仿真模型,针对级联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进行了模拟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符合良好,从而以仿真模拟的手段验证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
-
Cao Daqi;
曹达啟;
Song Xin;
宋鑫;
Hao Xiaodi;
郝晓地;
Yang Wenyu;
杨文宇;
Iritani Eiji;
入谷英司;
Katagiri Nobuyuki;
片桐诚之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理处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胞外聚合物(EPS)是剩余污泥的重要组成成分,占污泥干重的10~40%,可被用作生物絮凝剂、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土壤改良剂等,具有回收价值.EPS主要有多糖和蛋白质构成,两者相关特不相同;因此,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分离成为研究课题.以模拟EPS(藻酸钠(SA)和牛血清蛋白(BSA))为对象,探究了在水溶液中添加钙离子实现两者分离的膜过滤行为.SA和BSA分离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SA与钙离子形成凝胶,被截留在膜面上.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过滤阻抗减小,且滤液中回收的BSA浓度增加.对比1、4、7μm微滤膜,三者的分离效果基本相同,膜孔径越大则过滤阻抗越小.膜面剪切作用加重膜污染.在适宜的钙离子作用下SA与BSA的分离效率不依赖于两者的浓度比.
-
-
杨博;
张伟;
孙俊杰;
陈振刚
- 《2017年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某石化公司丙烷脱沥青装置采用单塔一段萃取工艺流程,沥青闪蒸塔分离效果差,闪蒸塔内的汽相丙烷易携带沥青溶液进入中压空冷,堵塞空冷管束,闪蒸塔底部的沥青溶液中含有大量丙烷,进入汽提塔后增大了压缩机负荷,增大了溶剂消耗.该石化公司选用了尺寸增大、增加了内部构建的新型闪蒸塔.新型闪蒸塔投用后分离效果明显改善,塔顶携带沥青的情况有所缓解,塔底的沥青液中丙烷含量也大大降低.
-
-
陈锦全;
卜显忠;
陆瑶;
胡明振
- 《2017年北部湾冶金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氰化物在硫化矿锌硫分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氰化物本身的毒性,逐渐被其他分离药剂取代.羧甲基钠三硫代碳酸钠(D1)是一种新型有机抑制剂,试验表明,在粗选药剂用量为60g/t、精选药剂用量为30g/t时,精矿中铅锌品位分别为22.25%、4.44%,精矿中铅锌回收率分别为78.41%、2.86%.试验中锌硫分离效果略低于氰化钠.
-
-
古文革;
陈忠喜;
赵秋实;
徐德会
- 《第七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难以处理一直是制约三元复合驱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水质成分复杂、油水乳化严重、分离效果差、处理工艺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大庆油田经过10年多的科研攻关,最终形成了较为实用的三元采出水处理工艺.研制了分离效果更高的序批式沉降分离设备,创新形成了"序批式沉降+两级双滤料过滤"处理工艺,筛选出过滤效率更高的海绿石滤料,并应用滤料气水联合反冲洗和滤料提温热洗技术以及污泥稠化(减量化)技术,配合水质稳定剂的投加,实现了对三元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并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14座污水处理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