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27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中国哲学史、经济研究导刊、中国德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等;儒家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代春敏、吴兵兵、周钰涵等。
儒家传统文化
-研究学者
- 代春敏
- 吴兵兵
- 周钰涵
- 姚丽
- 张平
- 张琲
- 张颖
- 方俊琦
- 朱志云
- 游唤民
- 王传满
- 王森
- 芦宇航
- 蔡地
- 蔡正兵
- 蔺盛冬
- 贡连勇
- 贾兴泽
- 郑和兵
- 万灵
- 于俊秋
- 付真珍
- 伍霞
- 何霞
- 佟金丹1
- 冉亚敏
- 刘保利
- 刘再复
- 刘军
- 刘威
- 刘懿晓
- 刘成有
- 刘梅
- 刘清平
- 刘红兵
- 刘练军
- 刘自成
- 刘艳
- 刘莉萱
- 刘雪梅
- 包遵信
- 卢国显
- 叶晓璐
- 向海英
- 吕娜
- 吴云鹏
- 吴双
- 周文彰1
- 周艳红
- 孙天蕾
-
-
蔡地;
姚丽;
贾兴泽
-
-
摘要:
古往今来,幸福是中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长期探讨的话题。儒家传统文化讲求“以人为贵”,《礼记•礼运》中提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也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将人作为发展的主题。在企业经营中主张“重义轻利、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关注人与人的和谐,也强调人与企业的和谐,即业务的发展不能脱离员工的幸福而存在。
-
-
张艳
-
-
摘要: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基础,更是集体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有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班级建设的重点,需要教师对此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一、利用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儒家文化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主要宣传的是仁、义、礼、智、信。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儒家传统文化的渗透,促使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此外,传统文化中蕴含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吸收外界的信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
-
吕娜
-
-
摘要:
当今时代正处于快速发展变革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我国现代企业只有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在竞争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儒家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儒家文化有效地融入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文章在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进行提炼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中国企业文化构建亟需儒家文化的内因和外因,并提出了儒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构建的路径.
-
-
-
蔡地;
姚丽;
贾兴泽
-
-
摘要:
上级理解自身对下属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机制,并认同提升下属幸福感是自身的一种管理责任,有助于其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现支持性的行为以及发展变革型领导风格等措施提升下属幸福感。古往今来,幸福是中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长期探讨的话题。儒家传统文化讲求"以人为贵",《礼记·礼运》中提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也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将人作为发展的主题。
-
-
胡建君
-
-
摘要: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宋代文化一方面是先秦、汉、唐以来儒家传统文化的总结,一方面又是近代中国文化的开端。如果说唐代之前是以戎马天下的"武功"彪炳史册,那么宋代便是以崇文抑武的“文治”安邦治世。宋时文人士大夫的心态,由唐人之外拓转为内省。
-
-
梁秀亭
-
-
摘要:
文化是书法的灵魂。就文化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而论,每一个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书法家,都必然具有"根"文化的遗传基因。书法的品味取决于作品的文化意蕴,而文化意蕴又来自于书家的学养品性。韩清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他的书法风格充满了高古、清逸、含蓄、秀美的审美趣味。韩清波擅长隶书、行书。其隶书主要筑基于汉碑。秦汉是隶书的天堂。隶不入汉,则终为俗格,这是后世隶书欲达新的高度而绕不开的铁律。韩清波的隶书熔《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曹全碑》等于一炉,既兼容并蓄,又独具一格。他的隶书取法高古,朴拙厚重,端庄肃穆,疏朗规整,又汲取汉简帛书的笔意,其简隶具有写意的风神。
-
-
-
张平
-
-
摘要: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具备丰富内涵,其核心价值对应的文化符号对当代人仍然具有强大吸引.市场产品竞争的最深层次是文化竞争,本文在分析产品包装文化的基础上,认为应该探析儒家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价值,以提升包装文化的品味,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
-
朴洪植
-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 2014年
-
摘要:
21世纪是以东亚·中国为中心的新时代,儒家文化传统在21世纪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和韩国应该将儒家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展,并为21世纪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方面,儒家传统文化是核心.笔者认为,中韩两国为了共同打造21世纪全新未来的新儒家文化,而应该建立"国际儒家青年会". 同时,基于儒家文化的发展潜力以及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大国——中国的复兴,儒家文化有望在为21世纪人类文化提供发展对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