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现代哲学、求实、学理论等; 重义轻利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秦铁柱、王路平、任放等。

重义轻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7 占比:100.00%

总计:417篇

重义轻利—发文趋势图

重义轻利

-研究学者

  • 秦铁柱
  • 王路平
  • 任放
  • 刘明华
  • 卢春梅
  • 姜丽芳
  • 张奇伟
  • 张开城
  • 张德
  • 张秋红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雪琦
    • 摘要: 义利观是春秋战国时期争议颇多的一个议题,在诸多讨论中又以孟子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辨最为经典。在《孟子·梁惠王》的义利之辨中,梁惠王基于利益立场提出了“重利轻义”的义利观,而孟子则基于德性要求论述了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而无论是“重利轻义”的义利观还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都必然最终落实到利的获得上。作为“重利轻义”的义利观,需保证利的长期拥有与持续增殖,而作为“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应保证义的践履从而实现利的获得,只有这样,两种义利观才可最终实现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最终目的,由此实现利的获得。而若长期持续地去对义进行践履,则可保障利的获得,由此便可做到立场与德性兼顾,则可以既照顾利益立场,又体现德性要求。
    • 翁佳霖; 李哲; 梁强
    • 摘要: 潮汕先辈们行走着不同的经商之道,彰显着共同的潮商品格,既是数百载潮商传统精神的传承,潮商永续发展的底气根基,也是海洋文化流光溢彩的映现。潮人深知“上善若水,乐善好施”,很多成功的潮商也都清楚地懂得:是潮汕那片热土养育了他,是那三江哺育了他,是这个社会造就了他。出海拼搏的潮商们不管身处何处,始终秉承着对潮汕故土的热爱与春恋、对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坚守着端踏街心、慈乌反哺、重义轻利、回报乡情的感怀情谊。
    • 蔡地; 姚丽; 贾兴泽
    • 摘要: 古往今来,幸福是中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长期探讨的话题。儒家传统文化讲求“以人为贵”,《礼记•礼运》中提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也强调人的价值,主张将人作为发展的主题。在企业经营中主张“重义轻利、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关注人与人的和谐,也强调人与企业的和谐,即业务的发展不能脱离员工的幸福而存在。
    • 陈娟; 吴舒霈
    • 摘要: 许纪霖未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新闻的主角——他进驻B站,作为一名up主开讲中国传统文化课。第一课,他讲的是《儒家替谁背了重农抑商的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人信奉儒家伦理,重义轻利,历代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最终导致商业不发达。许纪霖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
    • 迟成勇
    • 摘要: 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综合先秦诸子百家之学,继承和发展先秦儒学,创立汉初新儒学,实现了儒学的第一次综合创新,并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居于国家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思想,同时也开启了宋明新儒学之先河,对儒学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董仲舒"大一统"思想、重义轻利思想及德治教化思想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独特而多面的影响,其精华或合理性的因素对涵养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其糟粕或神学化、制度化的因素则戕害了人的独立人格,对中华民族精神健康发展起着消极的影响.
    • 邵凤丽
    • 摘要: 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廉洁”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为其作注:“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意思是说,廉洁就是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质。廉洁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家风的重要内涵。传统家训中“廉洁”“廉政”思想的基础是儒家“义以为上”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取之有道,以义制利;公私分明,为公去私;反对受贿,拒绝腐畋;乐善好施,爱国济民。现在,传统家训中的“廉洁”“廉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育人立人、兴家兴国具有积极作用。
    • 金富平
    • 摘要: 儒家义利观一般被认为是重义轻利,但实际上,孔孟儒家认为义、利二者是异质的、不可通约的.这就是说,义、利在价值上是不能进行所谓的轻重比较的.儒家义利观之所以被认为是重义轻利,是因为混淆了义利观和义利之辨这两个实际上截然不同的概念.义利观是关于道德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思想认识,儒家的义利观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义利并重,而是见利思义;儒家义利之辨是心理动机上的怀义、怀利之辨,是儒家基本的修身实践工夫.对二者的辨析,有助于消除对儒家义、利价值观的误解,也有助于重新发现义利之辨在儒学中的重要意义.
    • 薛永年
    • 摘要: 重义轻利的高风20世纪80年代,书画已有市场,爱好名人字画的人们,开始去琉璃厂寻宝。可是,好几次我去启功先生家,他都在埋头书写条幅,不是生产投入市场的墨宝,而是在为友人代拟代写挽联,只尽义务,分文不取。当时还听说一则故事:启功先生一位老友来看他,见他写字,便高兴地说:"元白,我在琉璃厂收了你一张字,写得真好!"启先生忙问:"花了多少钱?"答曰:"若干。"启先生接着说:"你这就不对了,我们是朋友,需要什么字你告诉我,写给你就是了,花钱买我的字可就是看不起我启功了。"
    • 胡长海
    • 摘要: 唐宋转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了重利的社会思潮,集中体现在家庭生活、基层社会、政治关系、士人观念等方面,冲击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传统.针对重利的社会思潮,理学家以天理论义利,维护儒家义利观,实现了儒家道义的社会化.同时理学家还推动理学义利观理论,通过书院教育、帝王教育、家训、乡约、蒙童教育等实现社会化,重构重义轻利的社会思想传统.以家训为例,重义轻利思想传统体现在重道德轻富贵、以道义指导经济经营、以道义维护家庭和睦、婚姻轻资财、重农轻商等方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