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义利关系

义利关系

义利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专利文献19105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等; 义利关系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世昌、朴晋康、牛文浩等。

义利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19105 占比:99.15%

总计:19268篇

义利关系—发文趋势图

义利关系

-研究学者

  • 叶世昌
  • 朴晋康
  • 牛文浩
  • 张继功
  • 曾盛聪
  • 梁仁杰
  • 王泽应
  • 郝之慧
  • 万元和
  • 万宗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璐
    • 摘要: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迎来了以知识付费、流媒体、深度交互等为特征的"下半场".随着由"平台为王"向"内容为王"的转向,青年创作者作为支撑互联网内容生产、决定内容供给的主体力量,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年怀揣梦想投身内容创作大军,使互联网文化和生态更为多元化,同时,受"点击量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抄袭、炒作等负面标签又与这一群体频繁绑定.面对产业变局,以明辨义利为主旨对职业身份进行清晰的界定、对职业责任进行理性的反思,是青年内容创作者在行业大潮中锚定角色、找准方向的前提,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也是青年创作者克服"角色焦虑"与"走红焦虑",化解现实"职业痛点"的一剂良方.
    • 王健
    • 摘要: 义是发端于人的内心,外显为仪容举止上适宜、行为正当,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利是人、事、物所带来(或产生)的价值。儒家思想认为,义与利是互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义利关系体现为:义利相统一、重义轻私利、因义而谋利、公利即为义。准确把握儒家义、利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罗淳
    • 摘要: 义利关系问题是贯穿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问题,在先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占有显赫地位.作为先秦显学的儒墨两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义利观,儒家"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墨家"义利统一,尚义重利",二者皆具有代表性和前驱性.从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与墨家代表墨子在"义"与"利"上的取舍出发,比较他们在义利问题上的异同,进一步分析儒墨两家的义利观.
  • 4. 《孝经》论证逻辑辨析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王承略
    • 摘要: 《孝经》是先秦儒家在孝道问题上建构的最终理论体系,其内部论证是一个有机的辨证体,具有系统性、严密性、完整性等特点.《孝经》进行了“天人”、“君父”、“义利”三大关系的思考与阐述,完成了孝的本体论论证、孝核心内容的认定、孝道践行准则等基本问题.《孝经》定型了中华民族的孝道观,所建构的三大内在逻辑论证,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厘清此间的内在逻辑与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人关于《孝经》实乃六艺之总汇的论断,更能为当今社会在个体、家庭、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提供有益的帮助.
    • 王腾; 郭建新
    • 摘要: 义利关系诠释模式是理解和揭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维范式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立足“中国形态”的传统伦理文化精神,基于义利关系视域,在中西伦理比较研究的框架下,理解和分析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中国性格”,通过义利关系的不同伦理表达式,揭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中国思维”——“主体利得合理论”和“社会利益分配均平论”.基于义利关系视域的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维范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陈璇
    • 摘要: 经济伦理所探究的是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观念是以孔子的"崇仁"、孟子的"尚俭"等重义轻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西方传统的经济伦理观念更加注重"经济人"利益的实现,而将"道德人"的培养放置于次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倡导的是效率与公平兼备的经济伦理原则.经济观念指引并支配经济行为,因此,积极的经济伦理观念的树立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 陈璇1
    • 摘要: 经济伦理所探究的是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观念是以孔子的“崇仁”、孟子的“尚俭”等重义轻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西方传统的经济伦理观念更加注重“经济人”利益的实现,而将“道德人”的培养放置于次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倡导的是效率与公平兼备的经济伦理原则。经济观念指引并支配经济行为,因此,积极的经济伦理观念的树立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 徐圻
    • 摘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标志性的价值判断,千百年来它都是义利关系的“金律”。从40年前的改革开放开始,这个关系开始倾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推行一项国策,也是一个主旋律的文化理念,叫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国策基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价值判断。
    • 魏明康; 王健康; 万高潮
    • 摘要: 先秦儒学主张君子应该重义轻利,而君子之义即小人之利.程朱理学则将先秦儒学的自我要求,尤其是其对统治者的这种要求,一变而为要求全社会重义轻利.程朱理学的主张经由湖湘学派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邓小平则可以被视为先秦儒学主张的实际传人.
    • 魏明康1; 王健康2; 万高潮3
    • 摘要: 先秦儒学主张君子应该重义轻利,而君子之义即小人之利。程朱理学则将先秦儒学的自我要求,尤其是其对统治者的这种要求,一变而为要求全社会重义轻利。程朱理学的主张经由湖湘学派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邓小平则可以被视为先秦儒学主张的实际传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