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孝道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0年内共计2009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052种,包括学理论、当代老年、老年世界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六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第十七届(2014)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等;孝道的相关文献由20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付东、王玉德、赵玉英等。
孝道
-研究学者
- 张付东
- 王玉德
- 赵玉英
- 张刚
- 文戈
- 胡泽勇
- 计志宏
- 陈志武
- 代云
- 佚名
- 唐雪元
- 张灵
- 李少玉
- 杨孝青
- 潘剑锋
- 王红
- 穆光宗
- 翟鸿燊
- 肖群忠
- 苗瑞凤
- 虔敬
- 钟建华
- 丁艳平
- 万雪梅
- 于海军
- 冯敏强
- 刘厚琴
- 刘朝阁
- 吴凡明
- 季庆阳
- 尤吾兵
- 张二军
- 张志伟
- 张慧春
- 张明义
- 张鸣
- 徐宝康
- 徐炯权
- 曾勇
- 朱岚
- 李安纲
- 李宝库
- 李英芬
- 杨光
- 杨喜英
- 杨振华
- 段雪辉
- 涂爱荣
- 王天桥
- 王衍
-
-
崔菡斐;
张新;
董凤齐;
郑瑞双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编制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评估癌症患者子女的孝道价值观提供一个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形成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的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352名晚期癌症患者子女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法及信度、效度检验进行删减条目,最终形成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结果 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6,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93~ 1.00;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2个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0.25%,2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照顾(含10个条目)和尊敬(含5个条目).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总分与中文版孝道价值观量表(FVI)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96,与FVI中照顾、尊重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46,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编制的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的评估工具.
-
-
纪研
- 《出版广角》
| 2020年
-
摘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德君先生的论著——《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该书从公共管理生态视角对老龄化进程中的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进行研究,内容兼具多学科理论支撑,且视角独特、体系完整、系统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
-
关健英;
徐雪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孝道之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之争的核心议题,其背后是文化立场之争.儒佛孝道之争既有冲突与对抗,也有调和与融汇.面对佛教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国固有文化虽经受冲击,但并没有被异质文化所取代,而是在碰撞中融合在冲突中发展,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以人伦道德为武器对佛教伦理进行理论清算;佛教面对儒家的诘问,则调和儒佛矛盾,以期实现佛教与儒学从外在功能的互补逐步深入到内在思想的融通.该时期儒佛孝道之争,一方面,对长于经验思维而不甚重论证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有所启迪与丰富,为宋代道德哲学的本体言说作了理论准备;另一方面,也只有经历这一磨合过程,佛教才能主动调适,由一种外来的文化逐渐适应中国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Oladayo Bifarin;
Emily Oliver;
Jan Oyebode;
刘宇;
岳文娟
- 《中国护理管理》
| 2020年
-
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支持中国家庭照顾者更加有效地照护患有失智症的父母.21世纪以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失智症患者出现,导致家庭照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下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既往传统价值观也在转变,照顾者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本文简要描述了照护过程对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引入了Aranda和Knight的基于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压力与应对模式,作为思考如何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指导框架.本文同时介绍了英国失智症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其为失智症患者家庭所提供的个案管理服务.基于中国孝道观和家庭为生病的家人提供照护的传统,英国的做法可能为中国的失智症照护人才培养及社区居家照护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
-
-
-
-
-
Fu Youde;
傅有德
- 《2013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笛卡尔曾把人类知识比喻成一颗树,认为知识之树的"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从树干上生出的树枝是其他一切学问,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即医学、机械学和道德学."受此启发,不妨把犹太教与儒学比作两颗文化之树.在犹太教,形而上的树根就是其唯一神信仰,树干则是把上帝与以色列人联系起来的圣约和选民思想,树枝则可说是犹太教的律法体系——托拉.儒家孝道的基本的意思是“养”与“敬”。养,即赡养,抚养。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犹太教也提倡儿女行孝,而且其孝道的基本含义也是养与敬。对犹太教与儒家的孝道做更深入细致的探索,就会发现二者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其差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孝行的程度有异;二是孝概念的外延不同,三是孝道在两教中的地位不同。
-
-
龙大轩;
邓长春
-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2年
-
摘要:
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中国古代法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旨趣,对古代立法、司法、执法均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古代法自上古开始就是在孝道观念指导之下设计、制定、完善的.本文从以孝道指导法律、以法律明确孝道的含义、惩治违反孝道的言行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法律处处维护孝道,甚至于在司法领域形成屈法律而全孝道的制度.中国古代的孝道法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其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抹杀了个体成员的权利,干扰了司法公正.
-
-
-
徐守成;
谢锦堂
-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中华孝道"绵延流长"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绵延流长,承载着十分丰富的孝感典故,因此也是一份沉甸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孝"字出现,它的上部是"老",下部是"子",意味着子孙辈搀扶着长辈.传说中的舜是个大孝子,据说尧之所以禅位于他,不仅他有才能,而且因为他是个大孝子,可见早在远古时代已把"孝亲敬老"视为美德,同时也是选贤任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农耕文明里,“孝道”是一个重要内容,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丁桥镇充分利用“丁兰刻木”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孝文化发扬光大,做出了特色,成了丁桥的文化品牌,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丁桥人积极推行现代孝道,在弘扬敬老崇孝时,摒弃旧时“二十四孝”典故中愚昧和糟粕,并汲取传统孝文化中和谐向善的精华。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载体,开展符合时代特色的新“二十四孝”评选活动,把评选中获奖故事编成宣传册,发放到各旅游点、景区、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单位,并根据新“二十四孝”的要求,提炼出行为准则,绘成形象生动的漫画,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推广孝文化。今日皋亭儿女与时俱迸,正在传承演绎着新的孝道文化,观明日皋亭,将更是气象万千。为此,建议将丁桥皋亭山孝文化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
杨阳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旌表,是我国古代统治者实行教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由官方对符合传统礼教规范的人或特定人群,给予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公开表彰。本文试图通过对旌表孝行的探索和研究,揭示我国孝行族表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中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旌表,历来重视孝行.笔者通过对正史中因孝获得旌表的案例进行梳理,运用部分统计学的方法,意图用数字来找出或说明古代孝行旌表的特点.经过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点:一是旌袁孝行的人数,呈逐代增加的趋势.二是治丧守丧的孝行更易获得旌表.三是统治者偏好精神层面的赏赐.四是旌表的程序,逐朝加以完善.五是百姓获得孝行旌袁的数量最多,但难度要高于官员数百倍.
-
-
杨阳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旌表,是我国古代统治者实行教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由官方对符合传统礼教规范的人或特定人群,给予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公开表彰。本文试图通过对旌表孝行的探索和研究,揭示我国孝行族表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中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旌表,历来重视孝行.笔者通过对正史中因孝获得旌表的案例进行梳理,运用部分统计学的方法,意图用数字来找出或说明古代孝行旌表的特点.经过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点:一是旌袁孝行的人数,呈逐代增加的趋势.二是治丧守丧的孝行更易获得旌表.三是统治者偏好精神层面的赏赐.四是旌表的程序,逐朝加以完善.五是百姓获得孝行旌袁的数量最多,但难度要高于官员数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