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育观念

生育观念

生育观念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55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44篇;相关期刊439种,包括桂海论丛、南方人口、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0年中国人口学会年会、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2008·学术前沿论坛等;生育观念的相关文献由94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剑、陈岱云、穆光宗等。

生育观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7 占比:38.5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344 占比:61.12%

总计:2199篇

生育观念—发文趋势图

生育观念

-研究学者

  • 陈剑
  • 陈岱云
  • 穆光宗
  • 笑天
  • 徐八达
  • 朱国宏
  • 杨南丽
  • 林盛中
  • 王广涛
  • 王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天鹏
    • 摘要: 人类学的孝道研究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多地是从主位立场出发,不仅关注制度层面的孝道,更多地关注孝道鲜活的生活。当前人类学孝道研究已经成为人类学界以中国本土概念挑战西方主流话语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代际交换、祖先崇拜和生育观念等领域,论文总结了前人孝道研究的局限并提出今后人类学孝道研究方向应该是关注走向整体实践的孝道。
    • 阮极; 蔡欣晴
    • 摘要: 人口问题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受生育观念影响,中国迎来低出生率时代。基于对广东潮汕地区的质性访谈,发现传统的生育观念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多生”和“偏爱男孩”的传统生育观念弱化。教育成本昂贵是如今人们选择“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家族组织松散、阶层分化及“空心村”现象推动了农村地区生育观念的变迁:(1)农村家族组织松散化使得宗族活动大大削减,礼治秩序、香火传承和重男轻女观念弱化;(2)社会分层改变了村民价值观和乡村舆论,贫富对比使一些人开始认为有钱比“多子多福”来得实在;(3)“空心村”使家庭亲自照料的“养儿防老”成为空谈,不管男孩女孩长大后都在外读书工作,村民开始攀比子女物质上的支持,而非生儿子数量的多寡。
    • 刘开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诊断子宫颈癌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年龄小于35岁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另外,受到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临床中年轻患者尚未完成生育者或有再生育要求者比例明显增多。对这类患者制定诊疗方案时,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需考虑保留其生育功能,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
    • 吴帆; 陈玲
    • 摘要: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执行和社会现代化共同建构的低生育文化,已然削弱了父母的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对子女产生的影响,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又加剧了这种代际联系的复杂性。而以教育水平为主要表征的社会性因素,对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论文对20-34岁1958个样本的数据分析表明,父母的生育率与子代的生育意愿显著正相关,但代际传递的影响已逐渐式微,而受教育水平在父代生育率与子代生育意愿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家庭场域对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影响力大为减弱的情况下,支持生育的社会建构可能是提升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途径。三孩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政府启动了新生育文化的社会建构,但生育政策仍需在经济支持、时间支持和育儿-工作平衡上进一步拓展,从收入稳定性、弹性工作时间、托育服务和多样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缓解生育和养育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压力。
    • 白雪
    • 摘要: 分析了育龄群体生育观念的特点,表现在个人化的生育动机、唯一的生育数量、生育年龄普遍推迟,论述了青年群体的生育观念受到不断增加的生育成本、少生优生的生育文化、同辈效应加固生育观念、生育主体的主观意愿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育龄青年生育观念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和人口发展战略的转型。应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通过培育新型生育文化、降低生育经济成本、建设生育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措施影响、重塑育龄青年群体的生育观念,缓解育龄群体的生育焦虑,增强育龄群体的生育信心,提升其生育意愿。
    • 罗阳; 秦思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水平明显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但依然难改低生育趋势.如何从生育价值观角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保障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生育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阐述,可进一步把握中国人的生育心理,为新生育政策背景下有关部门制定生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高碧叶
    • 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 罗阳; 秦思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水平明显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但依然难改低生育趋势。如何从生育价值观角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保障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生育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阐述,可进一步把握中国人的生育心理,为新生育政策背景下有关部门制定生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风笑天
    • 摘要: 40年前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启了中国社会史无前例的第一场生育革命.这场生育革命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还形成了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文化.而生育两个孩子,将成为中国社会又一场生育革命的目标和标志.新的社会历史环境、新的生育承担者,给这场新的生育革命带来了不同的特征和困难.当生育政策不再是限制人们生育子女的桎梏时,生育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就开始显现出它的巨大威力.尽管生育政策一步步放开,但经由第一场生育革命所形成的"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社会生育文化,却不会很容易、更不会很快地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依然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今一代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因此,第二场生育革命的关键,就在于逐渐改变中国社会业已形成的"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文化,努力建立起"生育两个孩子"的新的生育文化.
    • 桂海君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贵州四县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妇女的生育观现状.研究发现,贵州农村妇女的理想生育年龄在25-28岁之间,理想生育数量为2个,大部分农村妇女认为生育孩子的目的是爱情的结晶.相比未婚妇女,已婚妇女比较看重传统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文化程度、原生家庭以及同辈群体是影响生育观的主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