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孝行

孝行

孝行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党的生活(河南)、学理论、老年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高峰论坛等;孝行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榕烽、周芳、左亚斌等。

孝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99.5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1%

总计:242篇

孝行—发文趋势图

孝行

-研究学者

  • 王榕烽
  • 周芳
  • 左亚斌
  • 张宁
  • 张忠锋
  • 张珣
  • 李树军
  • 汪凤炎
  • 潘剑锋
  • 耿纪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宏慧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政局动荡,灾害频发,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难有切实保障。当时的诸政权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大力倡导"孝"文化,加之民间力量的推动,使得这一时期家庭养老备受关注。世间养老行为既包括衣食供给,又涵盖悉心侍疾、精神抚慰、亲营葬事等方面。这些家庭养老方式的实施,对培植尊老敬老社会风尚、规范子女的赡养行为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田野
    • 摘要: 文章以皖北为地域考察范围,以地方志为基本文献资料,采用文本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明代孝子孝行的种类和具体表现。皖北在明代孝治中具有特殊意义。皖北孝子的孝行大体可分为孝养、救亲、友悌和义居四种基本类型。生前孝养包括保障父母生活、心情、健康、陪伴等诸方面;义勇救亲折射出孝作为社会共同情感的特征;兄弟间的友爱互助和家族内的和睦相处成为孝伦理对人们的进一步要求。中华传统孝文化虽曾由儒家阐述其精髓,但绝非由儒家所独有;孝行虽得到法和礼的强化,但绝非仅为遵守法礼,孝伦理发源于民众共同体的生活,植根于人的天性,在礼俗社会中逐步积淀而确立。
    • 王晓晖; 韩国河
    • 摘要: 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多数基层官吏都能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一政策,尤其循吏,在传播孝行思想方面贡献尤多,他们一是身体力行,亲为表率,以榜样的作用进行传播;二是建立学校,广施教育,以宣传的形式进行传播。循吏对孝思想的传播效果可以从近年来出土墓葬中的孝行图、鸠杖图等装饰图像中得到印证。
    • 陈彬耀; 周琛
    • 摘要: 在迈向深度老龄化的当下,如何让老人颐养天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和我国同样深受孝道影响,发展社会化养老的时间更早。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孝”建立中国特色养老体系,孝行在日本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作用值得探究。通过研究大家族形态时期、二战后泡沫崩溃前后家庭内养老时期以及社会化养老时期中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孝行变迁,分析得出孝行、社会、家庭三者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三者的闭环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养老状况。这一模型揭示了如何以孝行作为媒介,通过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改变而改善养老状况将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课题。
    • 余光
    • 摘要: 在宋明理学中,朱子之孝论,实最为精深完备,主要涵盖理气、心性与工夫这三个层面。理气层面是指孝之根本来源,“孝”指“孝之理”,“孝之理”是天理之流行,为“分殊之理”。心性层面是指孝在心、性、情结构中的不同内涵。就心而言,“孝”指“孝心”,心统“仁性”与“孝情”;就性而言,“孝”指“孝德”,“仁性”为“孝德”之本;就情而言,“孝”指“孝情”,“孝情”是“仁性”之发用。工夫层面是指孝之实践原则,“孝”指“孝行”,“行孝”是“行仁”之本。朱子孝论贯通天人,立足于以现实个体下学上达的孝道工夫去识得性理、体认天理,体现了儒家内在而超越的精神内核。
    • 王榕烽
    • 摘要: 科举制度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明代社会孝行的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也很注重对报考士子孝行表现的核查和孝道理论素养的考察,其《登科录》中的家状正是士子光耀门楣的体现。其促进作用不仅是因为科举是贯彻落实孝治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还与科举制度的长期稳定推行和深入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 王榕烽
    • 摘要: 科举制度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明代社会孝行的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也很注重对报考士子孝行表现的核查和孝道理论素养的考察,其《登科录》中的家状正是士子光耀门楣的体现.其促进作用不仅是因为科举是贯彻落实孝治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还与科举制度的长期稳定推行和深入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 李世超; 蒋璐; 陈玉兰
    • 摘要: 回乡感言:建“孝行馆”,成立孝行会,为老人送戏曲、送健康、送红包,只有两个目的:一来激发年轻人的孝心,带动他们行孝道,种“恩田”,二来带动其他先富起来的人,都伸出手扶危济困。大家都重视培养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农村才能安放乡愁,才是归处。
    • 王欣
    • 摘要: 西晋建立后,“以孝治天下”成为当时君臣的唯一选择。“以孝治天下”已经不仅是一种政治口号,必须落实到制度层面才能行之有效。本文从丧礼制度的变化入手,考察西晋时期国丧制度、大臣“终三年之丧”的家丧制度以及官员归养的制度的变化,进一步深刻认识西晋社会孝的礼制化。
    • 张绍鹏
    • 摘要: 刘翠娥,女,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高级职称,孝行中原讲师团高级讲师,永煤集团退休职工,现为河南爱馨养老集团教育顾问兼孝文化讲师。近5年来,刘翠娥共计在10多个大中小企业、100多个乡村、10多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0多个社区讲授500余堂孝道课程,其先后荣获“2019年度孝行中原孝文化传播先进工作者”“2020年度巩义米河镇小里河村乡风文明传承使者”称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