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利益

利益

利益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7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8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63篇;相关期刊3766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瞭望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08年全国卫生系统内部审计研讨会、2008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第二届工业节水减排和污水回用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利益的相关文献由1073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庆华、谭培文、李长健等。

利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89 占比:98.27%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63 占比:1.53%

总计:10674篇

利益—发文趋势图

利益

-研究学者

  • 郑庆华
  • 谭培文
  • 李长健
  • 佚名
  • 冯仑
  • 吴佩芬
  • 李军
  • 茅于轼
  • 董博
  • 蔚文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宁; 李增元
    •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命题的提出为乡村生态治理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构建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而乡村振兴为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时代契机。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动因源自于城乡生态治理中的理念认知差异、利益结构差异与制度安排的非正义,这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构成严峻挑战。因此,构建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需要基于理念逻辑、利益逻辑与制度逻辑探索具体的实践路径。以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助推乡村振兴亟须强化城乡对生态治理理念的集体认同、促进城乡生态权益的公正配置以及推动城乡生态制度政策的正义安排。
    • 王帅
    • 摘要: 在美国推进“重返月球”计划、美国天军成为独立新军种之际,美国防部开始频繁提及地月空间发展,强调国家利益将扩展至地月空间,美军需要发展地月空间活动以保障国家利益,并开始加快战略布局。
    • 仲娟
    • 摘要: “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主题包括三个小主题:(1)运用维护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做法。(2)分析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为什么做某事。(3)分析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怎样做某事。1.运用维护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做法。应围绕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决定性因素、要求等方面来回答该方面的试题。
    • 崔月颖; 周驰; 施利杰; 杨磊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11—2021年国家在促进县域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建设过程中政策工具,尤其是财力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探索利益机制在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Hood(胡德)政策工具分类,结合县域医共体的构建和发展要求,在词频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文件各级标题内容的主题,再利用Nvivo软件对政策工具进行节点归类和分析,统计各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90%的文件都应用了财力型政策工具,工具出现的参考点占比为16%,可利用的正式组织工具、权威型工具分别占31%和34%,信息型工具占19%。与利益相关的“服务价格”“薪酬制度”“医保功能”“政府投入”“绩效考核”等工具合计占20%。考核对象从“机构”逐步过渡到“医联体”,考核角度和考核内容逐步拓展,并趋向于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结论:基于利益机制的财力型政策工具占比在增加;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是必然的趋势。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遵循原则、体现差异,细化本地县域医共体的改革方案,重视不同政策工具间的协同作用,将康复护理服务作为短板弱项予以加强,逐步明确“健康结果”指标,推动县域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 刘宇航
    • 摘要: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发展面向市场的必然结果,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参数。要实现就业,择业是前提,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何种工作岗位成为历届大学毕业生不可回避的命题。由此从自由与利益的两个向度对大学生择业进行法理角度的解析,以期窥探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多维原因。通过结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择业的自由与择业的利益预期等进行理论逻辑梳理,最后提出如何科学形塑大学生择业观的几点建议。
    • 褚松燕
    • 摘要: 我国在环境治理中一直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按照公共事务的处理机制可分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市场参与三类,其中,政治参与制度化渠道基本完备,但参与效果有待加强;社会参与日益活跃,但参与行动相对碎片化;市场参与局面初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渐成趋势。从参与机理看,每个人都是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需要多主体多机制合力,需要权威与公众参与行动的结合,需要超越环境民主论和环境威权主义论话语,形成基于利益的环境协同治理。为此,在环境治理中引导公众参与,需要立足公众有序参与,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引导公众有度参与,提炼公共利益共识;激励公众有利参与,提升环境治理获得感;追求公众有效参与,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 王飞翔; 苏祖勤
    • 摘要: 寻找走出乡村治理困局的路径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能推动乡村社会全方位发展。但是,乡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发展问题、稳定问题和民主问题的多重挑战。究其缘由,既有乡村政治力量处于非均衡状态、村民自治中存在行政化的趋势、缺乏科学的利益纠纷调解机制的现实因素,也有乡村熟人社会具有内在特殊性的历史因素。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局可以采取以共治推进自治的治理思想进行统筹,通过治理机构改革、运行机制改革、自治制度改革3个方面的具体配套措施来保证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 宋方静; 方修琦
    • 摘要: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维持正常的、无威胁、无危险的状态和能力。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它是国家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保障国家正常发展的前提。传统国家安全强调国家完整和主权独立,强调军事安全的重要性,将军事手段作为保障国家利益的首选。进入21世纪,安全问题的内涵在不断地扩展。
    • 许超
    • 摘要: 培根是国家理性思潮在英格兰传播及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看似矛盾的政治立场可以在国家理性的逻辑中得到更好的理解。国家理性思潮到培根这里才算真正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政治传统,并确立起政治的自主地位。除了以必然性原则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手段进行辩护,他还从英格兰现实出发,提出商贸和海权两种符合国家理性的政治主张。宪政传统对于培根来说并不构成对国家理性的限制,反而能够规范国家权力,奠定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
    • 摘要: “个人”这种存在方式是现代的一个基本发明。古代社会尚未形成“个人”这种存在论单位。个人所以成为一种存在论单位,是因为个人变成了一切利益的基本结算单位,一切利益都以个人为准来结算。在古代社会里,许多利益的结算单位是家庭、村庄,甚至是教会或国家。利益的结算单位变了,价值观也就跟着变了,现代价值观也以个人作为度量衡。--周濂、赵汀阳谈“观念与历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