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628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新华文摘、社会工作、百年潮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20世纪20年代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煜、张秉福、于永等。

20世纪20年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4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628 占比:98.06%

总计:27154篇

20世纪20年代—发文趋势图

20世纪20年代

-研究学者

  • 徐煜
  • 张秉福
  • 于永
  • 余斐珍
  • 李天璐
  • 鲁先圣
  • 何立波
  • 佘高波
  • 侯东昱
  • 刘庆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瑞; 蔡胜
    • 摘要: “反动”一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关键一环,在中国早期革命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反动”一词古已有之,其由字面含义的“反作用”转化为政治含义的“逆潮流而动”,是时代变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复杂,革命力量和革命对象问题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首先要思考和明确的问题。中共在明确这一问题时,引入“反动”一词对革命对象进行形象塑造。随着政治局势的发展,中共不断塑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反动”话语,并将“反动”运用于政治斗争之中,借助“反动”话语划分敌我阵营。中共对“反动”话语的建构历程也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 董卉川; 刘凤霞
    • 摘要: 张天翼以讽刺小说享誉文坛,学界在高度关注其讽刺小说艺术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了他早期小说--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实绩。张天翼在文学生涯伊始,即开始了讽刺小说的实验。在风格上则呈现出多元并包的特质,或探索现实的讽刺,或抒发浪漫的感伤,或展露现代主义色彩。尽管早期小说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它却为张天翼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夯实了基础。就此,张天翼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具有充分的学术史价值。
    • 王泽
    • 摘要: 由于各类因素诸如电影业的发展、资本的涌入、文化的新潮流、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影响,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呈现出多元繁荣的灿烂景象。这期间电影开始形成自身发展的新局面,对于日后电影的发展亦有重大的意义。
    • 周婷婷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前后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历经了两种形态:其一,自1919年5月至1920年夏秋,因时局的“动”向发展和社会思潮的多向晕染,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是多元性的,可显见基尔特社会主义特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特性和朦胧的社会主义因素等“各家”之论,称得上是一场思想界的博弈,目前鲜有学人关注此时期陈独秀民主思想所呈混杂矛盾趋向之根源和基本面向。其二,自1920年夏秋至1923年,陈独秀充分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民主思想为无产阶级之民主观。
    • 赵于帛
    • 摘要: 女性主义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20年代的中国女装成为诠释中国女性在传统和现代交织下萌生对着装自由的追求.通过文献研究、图像整理、实物考证的方法,从女装的风格、形制和图案三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装中呈现出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无性别风格、女装形制的简约化和女装纹样几何化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装中女性主义风格的主要表现,以此对国内服饰形象中的女性主义元素演变做理论补充.
    • 郝嘉煜
    • 摘要: 民国初年,全国上下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语运动,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国语教育逐渐发展。山西省在阎锡山“保境安民”方针的发展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从20世纪20年代率先开展小学国语教育,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在经历教科书、课程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后进一步发展,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 王笛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中国基本没有面临严重的外患,还收回了山东的主权,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废除,也就是说国际局势出现了对中国非常有利的改变,这是中国走向富强难得的机遇.然而不幸的是,中国国内政治仍然是一团混乱,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这个时候,真正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的内部.这种局面下的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能有多大的活动余地,能够在外交的斗争中为保障中国利益做多少事情,都是非常不容乐观的,这也是中国在国际上得不到尊重的原因之一.本文依据五四运动以后美国媒体对中国问题的报道以及对中国局势的分析,来考察西方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认识,讨论美国媒体对中国内政的看法,对当时各种政治派别的态度,以及它们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思考.这些媒体报道和新闻分析为我们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政治演变,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和珍贵的资料.
    • 王青; 杨华丹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随着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国人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创作方式,学习西乐、借助西乐、改造中国音乐的思想进一步深化.音乐期刊作为新兴媒体,是当时社会音乐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音乐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下音乐思想碰撞交流的主要阵地,无论是国粹思想、西化思想、改良思想等,都在这里博弈交戈.这使得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中不甚起眼的过渡阶段,在很多思想尚未得到沉淀,好多做法还未来得及验证,甚至历史学家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评价的情况下,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成果,让后人可以从中真切地了解这个时代的音乐先贤们做出的努力和追求,显现出了这个时代音乐文化的大致景观.
    • 王梓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从海外挖掘到的日文资料《禹域今画录》(禹域今畫錄)和英文资料《中国:大地与人民》(China:the Land and the People)等相关文献,来厘清20世纪20年代伊始"现代中国画"这一概念的出现、含义和应用.笔者认为,这两个案例体现了从日文和英文语境中的"现代中国画"到中文观念和认识的转换,将中文世界关于"现代中国画"的理解与西方世界交叉、关联起来;而北京画派的作品在20年代初期率先被推介到海外并成为"现代中国画"最早的代表,其影响一是对京派绘画的认可也表现出日本、美国和欧洲收藏中国绘画的兴趣转向——从只了解和认可古代中国绘画向逐渐开始接受现代中国绘画过渡,二是京派的国际形象成功塑造并巩固了北京作为国内三大国画中心之一的地位.
    • 周丹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