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0年内共计350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156种,包括才智、现代交际、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等;高校大学生的相关文献由45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刘静、李颖等。
高校大学生
-研究学者
- 刘洋
- 刘静
- 李颖
- 王佳
- 陈建华
- 刘丹丹
- 史明政
- 夏禛
- 张丹
- 张园
- 李东鹏
- 李敏
- 李玲
- 李静
- 王敏
- 王璐
- 王磊
- 赵娜
- 赵静
- 邓翠莲
- 于丽坤
- 何蓉
- 刘华
- 刘媛
- 刘德皓
- 刘恋
- 刘文韬
- 刘涛
- 卓志宏
- 吕世军
- 周遵琴
- 唐瑜
- 孙岩
- 孙敏
- 崔永聪
- 左莉
- 张丽娟
- 张伟
- 张海燕
- 张滋勇
- 张琪
- 张琳
- 张红玲
- 张艳
- 朱苏祺
- 李亮辉
- 李佳
- 李凌
- 李凯
- 李墨音
-
-
沈庆君;
赵春梅;
李洁明;
熊文雯;
韩碧晴;
曾俐琴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和评价对广州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4所高校的750名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和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大学生知晓和认为适合青少年使用的避孕措施中,均为避孕套所占比例最高(>99%);干预后大学生对各种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明显升高,认为适合青少年的避孕方法中选择高效避孕方法(包括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宫内节育器)的比例显著增加;选择低效及长效不可逆避孕方法(安全期、体外排精、外用避孕药、男性/女性绝育术)的比例明显减少(P<0.001);大学生对常见的5项避孕误区回答的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99.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科普讲座.结论:在高校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大学生科学避孕知识知晓率,干预效果显著可行,应重视大学生群体的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
-
-
-
-
刘畅;
白倩茹;
赵海燕;
张庆;
温燕逖
- 《护理实践与研究》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调查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152名大一至大三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及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及需求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中,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的总合格率为90.06%,男生的认知程度高于女生(P<0.05);随年级升高表现出上升趋势,大一的合格率最低,大三最高(P<0.05).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介意室友或好朋友是感染者.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大一需求率最高,为97.05%,大三最低,为84.8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同,且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及获取渠道有所不同,在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取得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成果.
-
-
王芳;
池晓波
- 《四川图书馆学报》
| 2020年
-
摘要: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阅读价值取向进行调研,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实践依据.调查发现,大学生阅读价值取向包括认知、动力、集体性、个体性及关系五个维度,可分为目标型和工具型两种类型,且存在极低取向、较低取向、较高取向和高取向四个群体;大学生阅读价值取向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动力;学习阶段、学科专业及性别的不同会导致大学生阅读价值取向的差异.最后,从阅读价值取向的五个维度提出阅读推广的对策建议.
-
-
胡陈冲
- 《图书馆学刊》
| 2020年
-
摘要:
结合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从大学生个体特征、生态人文环境及政策环境3大层面考察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图书馆的空间及设施设备等硬环境、人文环境和学校政策环境特征是影响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参与情况的显著因素;个体人口学特征及阅读特征对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参与情况造成一定影响.探讨了研究结果的启示意义.
-
-
李莹莹;
张宏梅;
张海洲
- 《开放教育研究》
| 2020年
-
摘要:
网络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更新迅速等优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高校无法按时开学,网络教学使"停课不停学"变为现实.而学生满意度是网络教学质量重要的评价标准,会对学习成效产生影响.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学习条件理论及教学系统要素理论,结合专家意见与高校网络教学实施情况,构建大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理论模型,编制调查问卷并在上海15所高校展开调研,基于SPSS24.0软件进行模型检验,综合探讨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针对不足提出对策.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其中,网络教学质量、学生的任务价值感知、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使用能力、学习动机、网络交互及其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皆对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教师教学及条件保障维度提出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建议.
-
-
-
-
程路明
- 《浙江体育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践和调查等研究方法,阐述健美健身运动的基本概况,高校健美健身运动的训练与竞赛的开展情况,构建高校健美健身新格局以及中国大学生健身健美锦标赛概况.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推广高校健美健身运动训练与竞赛,对我国高校学生存体质健康水平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
-
吕冰;
杨丁昆;
方宇;
王潇;
姜明欢;
武丽娜;
杨世民
- 《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抗生素自我药疗的知识、态度与行为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对提高大学生群体抗生素科学认知和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某高校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1份,有效回收率为73.1%.731名受访者中,对抗生素基本知识的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6.1%.过去半年中有过抗生素自我药疗行为的学生为294名(40.2%);受访者抗生素知识和自我药疗态度、态度和自我药疗行为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49(P<0.0001).结论与建议:大学生抗生素相关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较为普遍.建议应加强高校大学生抗生素用药知识教育,发挥校医院在抗生素用药行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医院和药店的抗生素监管,营造全社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良好氛围.
-
-
吕冰;
杨丁昆;
方宇;
王潇;
姜明欢;
武丽娜;
杨世民
- 《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抗生素自我药疗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抗生素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大学生抗生素自我药疗发生率为40.2% (294/731),59.2%的抗生素是学生无处方在药店自行购买的,42.0%的学生抗生素知识来自于个人经验.医学生自我药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医学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自我药疗发生率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结论与建议:高校大学生抗生素自我药疗比例较高而且用药频繁,但抗生素知识匮乏.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抗生素知识和行为干预,严格规范零售药店抗生素销售,加强医院抗生素处方管理,加大高校大学生抗生素用药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群体抗生素合理用药水平.
-
-
刘伟勤
-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1次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
-
丁娟;
杨鸣
- 《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职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具备的条件与职业因素恰当地联系起来,加以合理的组合,做出合理的选择,形成切实可行的职业需要.通过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的分析,阐述了通过就业指导,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
-
-
刘艳;
韩旭;
陈轩
- 《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措施.以期通过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征,端正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适度消费。
-
-
-
-
ZHANG Yihan;
张一涵;
YUAN Qinjian;
袁勤俭
- 《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D&M系统成功模型,情境理论,游戏及娱乐理论,提出了本研究的模型及假设,并选取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使用环境、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和行为意向这8个研究变量.通过对357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简单的访谈,探讨了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互联网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情境与系统质量能够通过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而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行为意向存在正向影响,服务质量通过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而信息质量未对感知有用想产生显著地影响.
-
-
ZHANG Yihan;
张一涵;
YUAN Qinjian;
袁勤俭
- 《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D&M系统成功模型,情境理论,游戏及娱乐理论,提出了本研究的模型及假设,并选取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使用环境、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和行为意向这8个研究变量.通过对357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简单的访谈,探讨了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互联网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情境与系统质量能够通过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而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行为意向存在正向影响,服务质量通过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而信息质量未对感知有用想产生显著地影响.
-
-
ZHANG Yihan;
张一涵;
YUAN Qinjian;
袁勤俭
- 《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D&M系统成功模型,情境理论,游戏及娱乐理论,提出了本研究的模型及假设,并选取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使用环境、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和行为意向这8个研究变量.通过对357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简单的访谈,探讨了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互联网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情境与系统质量能够通过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而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行为意向存在正向影响,服务质量通过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而间接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而信息质量未对感知有用想产生显著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