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64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2990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疾病监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等;伤寒沙门氏菌的相关文献由109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素、王玉、王虹智等。
伤寒沙门氏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2990篇
占比:99.68%
总计:93286篇
伤寒沙门氏菌
-研究学者
- 刘素
- 王玉
- 王虹智
- 郭玉娜
- 黄加栋
- 周素瑾
- 李芳红
- 裴倩倩
- 赵子建
- 赵正刚
- 陈廷涛
- 林艳
- 何晓华
- 刘斌
- 史贤明
- 周育
- 崔洁
- 徐锋
- 施春雷
- 杨桂玲
- 汪铭书
- 汪雯
- 王周平
- 王强
- 王恒樑
- 程安春
- 蔡铮
- 许信刚
- 许颖
- 邱婷婷
- 陈孝跃
- 黄静玮
- 刘永生
- 周建华
- 张琪
- 敬文宪
- 朱超
- 李学瑞
- 童德文
- 袁慕云
- 许恒毅
- 许龙岩
- 马丽娜
- 马桂芳
- 魏华
- 于佳民
- 亓秀晔
- 冯尔玲
- 刘爱芬
- 刘秀侠
-
-
王冠;
窦雪晨;
张宁;
李抄;
邓橙;
杜耀华
-
-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数字免疫检测系统,以提高现场条件下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灵敏度。方法:该系统包括数字免疫流体芯片和成像检测系统2个部分。其中数字免疫流体芯片设计时增加试剂检测体系,由石英玻璃(上层)、有机玻璃(中层)和石英玻璃(底层)3层组成;成像检测系统由中继镜头、光源、摄像机、分光片、滤光片等组成。通过MATLAB编程编写信号处理算法,以实现对荧光信号的准确提取。以伤寒沙门氏菌作为检测样本,进行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结果: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伤寒沙门氏菌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时间为30 min,检测灵敏度达到3.5×10^(3) cfu/mL。结论:该系统操作简便,简化了样本处理流程,降低了样本检测浓度下限,可满足现场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快速、准确检测的需求。
-
-
-
-
摘要:
近日,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Microbe》上的研究显示,抗生素仍是目前有效治疗伤寒的唯一方法,但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已形成广泛的耐药性,且正在迅速取代不具耐药性的菌株。为此,卫生专家呼吁应加大力度对新一代抗生素的研发。
-
-
朱怡珂;
李定国;
田勇;
余奕颖;
田博;
曹妮;
刘君
-
-
摘要:
目的探讨鱼腥草的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人体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用直接研磨法、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制取鱼腥草提取液,通过平板涂布法和药敏纸片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环直径并分析差异。结果鱼腥草3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菌环直径随菌液稀释倍数增大而增大。结论鱼腥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伤寒沙门氏菌没有观察到抑制效果。
-
-
-
李孟鑫
-
-
摘要:
养殖环境影响容易造成养殖鸡接触到污染物,出现蛔虫、伤寒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不仅影响肉鸡养殖质量,还会降低养殖效益.从肉鸡发病情况、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出较为详细的防治措施,为肉鸡养殖混合感染提供一些建议.
-
-
蒋玥;
衣服德;
许华;
李贵阳;
卜仕金
-
-
摘要:
为检测鉴别鸡白痢、肠炎、鼠伤寒、伤寒4种养禽业中常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利用每种血清型的特异基因位点,建立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方法,并通过试验对多重PCR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非沙门氏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度13.1 pg/mL,肠炎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限度达12.5 pg/mL,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限度13.7 pg/mL,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限度12.3 pg/mL.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望成为以后检测沙门氏菌的有效工具.
-
-
刘光艳
-
-
摘要: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发展进程中,依靠显微镜、染色技术发展起来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依托病患各类标本开展的病原菌分离、菌落形态鉴定、细菌染色特征、菌体抗原结构检验技术也成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临床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微生物检验技术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创新发展对策进行恰当分析非常必要。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发展现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最初源于外国,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康氏(Kang)反应、伤寒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等几种类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大多严格遵循外国制定的操作规程,逐步形成了思想固化、僵化、抗拒变革的思维形态[1]。再加上我国现有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检验设备,制约了临床微生物学科研工作开展。最终导致我国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在发展进程中整体呈现出创新度不足、持续滞后的特征。
-
-
-
马冠生
-
-
摘要:
沙门氏菌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是一类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根据引起的疾病症状不同可分为伤寒沙门氏菌和非伤寒沙门氏菌,前者主要通过水进行传播,常见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后者主要通过食物进行传播,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据报道,美国最近就暴发了波及40多个州的大规模沙门氏菌感染。对美国民众而言,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新冠还在蔓延,沙门又来添乱。
-
-
李仁民
-
-
摘要:
药物敏感度测试报告表明: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氟苯尼考药物高度敏感;链球菌、耐甲矾霉素的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也对氟苯尼考敏感。经临床试验证实,信鸽内服氟苯尼考药物后,吸收迅速,肌体内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泛,药物在信鸽肌体内的半衰期长。
-
-
-
-
刘婷;
焦新安;
潘志明;
黄金林
- 《第四届全国发酵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为构建表达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将编码破伤风毒素C片段的基因插入到asd+的组成型表达载体pYA3333,转化asd基因突变的E. coli X6212,获得重组质粒pYA3333-TetC,再将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法转入宿主菌,构建成表达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的平衡致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pYA3333-TetC).免疫印迹试验证实了该重组菌表达的蛋白与预期的目的蛋白一致.重组菌X4550(pYA3333-TetC)的稳定性试验表明,在体外培养100代后,随机挑选的重组菌落全部都能生长,重组菌X4550(pYA3333-TetC)的生长曲线测定表明,X4550(pYA3333-TetC)和X4550(pYA3333)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动物试验证明该重组菌是安全的,破伤风毒素攻击后能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的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
-
-
赵强;
张军东
-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目的:肠炎冲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本文主要对其抑菌作用进行探讨. 方法:用试管法和K-B纸片扩展法研究其对9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试管培养24~48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039g生药/ml,对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31~0.62g生药/ml.K-B纸片扩展法发现肠炎冲剂对该9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结论:肠炎冲剂对9种试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