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微生物学

临床微生物学

临床微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86688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检验医学教育、实用检验医师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第五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等;临床微生物学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慈雁、肖光文、蔡国雄等。

临床微生物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6688 占比:99.94%

总计:386905篇

临床微生物学—发文趋势图

临床微生物学

-研究学者

  • 罗慈雁
  • 肖光文
  • 蔡国雄
  • 过祥豹
  • 陈美任
  • 徐美兰
  • 邹全明
  • 郭刚
  • 刘勇
  • 刘向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化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临床经验,旨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读者对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医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及从事抗微生物化疗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各级人员。
    • 鞠晓红; 王月华; 曹亮; 王瑶; 方芳
    • 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是育人育才的主阵地。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为载体,在微生物检验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深挖契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将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融于一体,从教学内容、融入路径、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建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思政融于专业、专业承载思政,二者协同联动、互为倚重,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阵地职能。
    • 舒宏; 陈艳华; 张云; 黄军强; 曹昭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微生物室实习的32名本科实习生作为观察组,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微生物室实习的31名本科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两组同学均由同一带教教师带教。微生物室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多数同学对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满意,在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均优于常规教学模式。结论在临床检验学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张欠欠; 谷秀娟; 吴丙琳; 徐向荣; 党冬梅; 郭姝彤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过程性考核、成绩考核和自拟调查表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班组学生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对照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结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效果。
    • 罗慈雁; 肖光文; 罗晓东; 杨亚利; 蔡国雄; 陈美任
    • 摘要: 目的拓实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下简该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科研基础,培育教师创新性教学团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检验医学人才。方法在该院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程中开展了以科研为导向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针对科研主题整合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完成论文的序列锻炼,同时以2016级作为对照。结果前后两次设计性实验进行比较,第2次分别在实验设计环节的选题创新性、实验设计合理性和开题报告格式,以及论文写作环节的背景是否紧扣关键词和创新点、实验方法是否合理、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和讨论分析是否合理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第1次(均P<0.05),在涉及微生物研究方向的毕业论文初稿中,教学改革年级在背景是否紧扣关键词和创新点、讨论分析是否合理以及论文整体格式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科研为导向的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设计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拓展医学知识的视野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 俞陶然
    • 摘要: 如今,众多志愿者穿着防护服,在上海各个社区从事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等工作。这些充满爱心的“大白”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特别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非常强,就更需要严加防范、安全操作。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临床微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王敬华、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徐刚给出了专家意见。
    • 摘要: 侯琦,1971年9月出生,1995年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曾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美国CAP等机构培训。执业医师,副主任技师,上海嘉会医疗集团检验科主任。担任上海社会医疗协会检验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健康学院临床检验专业客座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长三角疑难病原微生物鉴定协作委员会委员;CNAS实习评审员;上海医学会检验分会微生物专委会第8和9届委员;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协会委员等。
    • 沈凌
    • 摘要: 呼吸及危重医学科曾盛行一种理念——“重锤猛击”,意思是在遇到重症肺炎时,给予广谱强效抗菌素,甚至可以联合使用,以期立即控制感染,救治患者。但是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发现这一招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后患无穷:例如有不少病毒性肺炎患者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和呼吸衰竭,军团菌肺炎和衣原体肺炎也是重症肺炎的常客,但这些肺炎给予碳青酶烯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等抗阳性菌药物治疗是无效的。
    • 戴媛媛; 马筱玲
    • 摘要: 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病原学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迅速发展.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相比,mNGS能无偏倚性直接分析出标本中的病原体谱、丰度和分布情况,改变传统病原学诊断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mNGS在病原体检测、感染性疾病诊断、检测影响因素和结果判读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促进mNGS技术合理应用.
    • 张秀
    •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患者46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电脑分组的方式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合理用药,对照组不经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而进行经验性用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感染控制效果,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菌检验结果以及革兰阳性菌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性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轻度感染的患者有13例,感染发生率为56.52%,出现中度感染的患者为8例,感染发生率为34.78%,出现重度感染的患者2例,感染发生率为8.70%;在对照组中,出现轻度感染的患者有5例,感染发生率为21.74%,出现中度感染的患者为7例,感染发生率为30.43%,出现重度感染的患者11例,感染发生率为47.83%,观察组重度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感染控制有效率为95.65%(22/23);对照组患者总感染控制有效率为69.57%(16/23),观察组患者的总感染控制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检测中通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并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进而提高感染控制的有效性,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