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疫苗
DNA疫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67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1篇、会议论文167篇、专利文献429篇;相关期刊380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9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核酸疫苗学术研讨会等;DNA疫苗的相关文献由381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化兰、陈锦荣、吴雪琼等。
DNA疫苗
-研究学者
- 陈化兰
- 陈锦荣
- 吴雪琼
- 姜永萍
- 李扬秋
- 江丽君
- 童光志
- 胡刚
- 刘勇
- 周羽竝
- 张富春
- 潘志明
- 焦新安
- 史迎昌
- 张俊仙
- 王宾
- 金宁一
- 周永兴
- 杜德伟
- 杨力建
- 梁艳
- 汪世平
- 赵平
- 邵一鸣
- 陈则
- 陈少华
- 冯志华
- 吕昌龙
- 吴少庭
- 岑东芝
- 常海艳
- 李忠明
- 李洪敏
- 步志高
- 王云峰
- 王永祥
- 钟森
- 史小玲
- 张晓明
- 戚中田
- 李祥瑞
- 杨慧兰
- 王红宁
- 石佑恩
- 许雪梅
- 郑兆鑫
- 金玉怀
- 阳幼荣
- 陈光明
- 陈勇
-
-
-
-
-
-
金翔;
俞庆龄;
张璐楠;
何悦;
程鑫;
刘晓雁;
王宾
- 《中国新药杂志》
| 2020年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正在从多条技术路线向前积极推进.核酸疫苗继传统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被行业内称为“第三代疫苗技术”,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各有优势.本文回顾了DNA疫苗的发展简史,经过十几年的改进,DNA疫苗递送效率大幅度提升,尤其在应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高致病性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热(ZIKA)、裂谷热等突发性传染病方面,DNA疫苗在临床中的初步效果得到了验证.本综述旨在讨论对抗传染病大流行的DNA疫苗的研制,尤其是对新型冠状病毒DNA疫苗的设计、优化、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考虑,并提出DNA疫苗技术需要提升的方向.
-
-
冯亚亚;
郭晶;
李玉保;
刘成;
李旭勇
-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年
-
摘要: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综合征,威胁动物和人类公共健康,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发展,接种疫苗一直是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疫苗相继研发并投入使用.其中,禽流感D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常见的禽流感疫苗有HA DNA疫苗、NA DNA疫苗、M DNA疫苗、NP DNA疫苗等.禽流感DNA疫苗是将含有目的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了提高禽流感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国内外学者通过添加合适的佐剂、将目的基因导入理想质粒载体、对抗原序列优化,增强DNA疫苗的转染效率和基因表达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自DNA疫苗开始研发至今,H1、H3、H5、H7、H9等众多亚型禽流感DNA疫苗逐步研发.2018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禽流感H5亚型DNA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的禽流感DNA疫苗,极大地推动了DNA疫苗的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禽流感DNA疫苗的载体构建、免疫机制、佐剂和载体选择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创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科研工作者研制新型禽流感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
翁宏飚;
沈卫锋;
牛宝龙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水产病害是阻碍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疫苗,与传统的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保存方便等优点,是疫苗研究的热点,而口服免疫途径具有适用性广、受体鱼应激反应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免疫方式.本文综述口服疫苗的免疫机制及水产DNA疫苗的研究现状,旨为研究安全、高效的新型口服疫苗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
-
李雅梅;
修乐山;
彭俊平
-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2020年
-
摘要: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和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尚未有针对它们的有效疫苗问世,但疫苗相关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CT疫苗CTH522已经通过Ⅰ期临床试验,有望填补CT疫苗的空白.同时,多种有效NG候选疫苗靶标抗原也被开发,给疫苗研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文对CT和NG疫苗研发工作中的进展、障碍和临床实验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
-
李玉玲;
赵梦婧;
李瑞可;
张亚楠;
吴秀山;
袁婺洲
- 《激光生物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研究果蝇的心脏发育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其相应靶点的抗体必不可少.但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类商用抗体,因此本研究选择果蝇心脏发育中的标记基因Svp(Seven-up),并采用DNA免疫技术来快速制备其抗体.首先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Svp基因编码区部分序列,然后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P7上,再将重组质粒pCAGGS-P7-Svp直接注射进小鼠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了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分泌相应的抗体,取小鼠的血清收集获得抗体.最后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胚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vp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制备的Svp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和特异性,为后续的果蝇心脏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
-
宫强;
阮梦蝶;
郭洁真;
杜珍奇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二价组合DNA疫苗pOPRL+ pOPRF在小鼠体内的最佳免疫剂量.方法 分别以25 μg,50 μg,100 μg和200 μg的pOPRL+ pOPRF免疫BALB/c小鼠.对各剂量免疫后诱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IFN-γ和Il-2分泌水平进行检测,强毒攻击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结果 100 μg和200 μg组小鼠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25μg和50μg组(F=8.414,P<0.05).且三免后100 μg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量高于200 μg组(F=6.375,P<0.05).攻毒后25 μg、50 μg、100 μg和200μg组的保护率分别为35%、45%、85%和70%.结论 pOPRL+ pOPRF二价组合DNA的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小鼠中的最佳免疫剂量为100 μg.
-
-
曹斌;
吴植;
丁丽军;
翟晓虎
- 《第18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评价靶向犬细小病毒DNA疫苗pVAX1-CTLA-4125-VP2228在自然宿主体内的免疫应答和攻毒保护效果.试验选用CPV抗体阴性犬24只,设pVAX1-VP2228免疫组、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pVAX1免疫组和弱毒苗免疫组4组,间隔4周免疫1次,免疫3次.采用CP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PV微量中和试验和CPV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抗体水平.免疫3次后进行攻毒试验,观察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血清中IgG含量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抗体显著高于pVAX1-VP2228免疫组(P<0.01);中和抗体效价,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显著高于pVAX1-VP2228免疫组(P<0.01);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出现HI抗体,而pVAX1-VP2228免疫组未出现HI抗体;攻毒试验显示,pVAX1-VP2228免疫组、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组表现出较好的保护力.说明表明CTLA-4125能够有效增强自然宿主的对VP2228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靶向融合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
-
-
范小勇;
康涵;
胡志东;
马辉;
吴康;
卢水华;
Douglas B.Lowrie
-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免疫优势抗原Ag85A的DNA疫苗,分析其加强免疫后提高卡介苗(BCG)初免小鼠的抗结核保护效力与T细胞免疫反应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以Mtb毒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g85A抗原编码的结构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其DNA疫苗;接着,将纯化后的该DNA疫苗加强免疫BCG初免小鼠二针,以BCG和DNA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免疫8周后以低剂量Mtb标准菌株H37Rv攻击免疫小鼠,5周后分析感染小鼠肺/脾的荷菌载量及肺脏病理变化以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同时,在攻击当天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分别应用IFN-γ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和多因子胞内流式细胞术(intracellular staining)分析免疫小鼠的Mtb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免疫水平与分泌IFN-γ/TNF-α/IL-2的多功能CD4+T细胞频率及其强度并比较免疫保护效力及其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n 结果:与BCG免疫及DNA单独免疫组相比,Ag85A DNA加强免疫显著降低了感染小鼠脏器的细菌载量,且肺部CFU荷菌量下降与感染肺部的病变程度减轻及炎性细胞因子低水平表达相关;进一步分析这种BCG初免-DNA加强(B/D)免疫策略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原性,结果发现B/D免疫策略所诱导增强的免疫保护效力与免疫接种后所诱导产生的脾脏IL-2分泌性CD4 T细胞频率或IL-2表达量的提高直接相关.rn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Mtb免疫优势抗原Ag85A的DNA疫苗,证实了BCG初免-DNA加强的免疫策略可显著增强小鼠的T细胞免疫应答并提高其抗结核保护效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测定免疫接种后诱导的抗原特异性IL-2水平或者IL-2产生的CD4 T细胞频率可以预测新疫苗或免疫策略的抗结核保护效果(至少可预测B/D免疫策略),为抗结核新疫苗的免疫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并为亚单位疫苗加强BCG初始免疫的保护效果提供了依据.
-
-
ZHAO Chen-yan;
赵晨燕;
HUANG Wei-jin;
黄维金;
LIU Qiang;
刘强;
WANG You-chun;
王佑春
- 《2013年《药物分析杂志》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本研究利用上述2个具有报告基因特性的质粒(pcDNA3.1-EGFP和pDRVISV1.0-Fluc)来分别模拟DNA疫苗,通过3种处理手段(新鲜制备、反复冻融、酶切)以构建不同构象形式的质粒,来研究不同超螺旋比例的DNA疫苗在体内外表达量的差异,从而为DNA疫苗特别是艾滋病疫苗临床前研究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目的:研究DNA疫苗构象对体内和体外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cDNA 3.1-E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DRVISV1.0-Fluc),对其存在的3种拓扑形式(包括超螺旋、线性、闭环切刻等)和反复冻融状态对表达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前者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Fr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后者通过接种BALB/c小鼠,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293FT细胞48h后显示,4种处理组的质粒表达EGFP的效率和荧光强度有所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89.76%,2682.68)>反复冻融处理质粒(76.35%,2313.48)>闭环切刻质粒(68.45%,1245.95)>线性质粒(38.28%,929.5).对pDRVISV1.0-Fluc质粒,采用小鼠活体成像技术持续观察接种后18d的体内荧光素酶的荧光信号强度情况,结果显示:接种后0.2d观察到荧光,之后强度持续开始增强,至第5d达到平台期,维持至18d.质粒各处理组的荧光强度组间有显著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108.6)>反复冻融处理质粒(108.4)>线性质粒(108.3)>切刻质粒(108.0).2种质粒不同构象的体内体外表达中,均是新鲜制备质粒的表达量最高,因其中超螺旋为其主要构象.结论:质粒中超螺旋比例高时其转染效率及表达量最高,提高超螺旋比例是DNA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
-
-
付书林;
张敏敏;
欧姬文;
陈焕春;
贝为成
- 《第14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编码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gapA基因广泛存在于15种标准血清型菌株中而且基因序列比较保守,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抗原.因此构建了GAPDH蛋白的DNA疫苗pCgap,并在小鼠感染模型中评价了该DNA疫苗免疫反应和针对血清4型菌株MD0322和血清5型菌株SH0165的攻击所提供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DNA疫苗通过肌内免疫小鼠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抗体反应.而且产生的抗体具有杀菌作用.DNA疫苗免疫小鼠7天之后能够在肌肉、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检测转录产物.IgG亚类分析表明DNA疫苗可以同时诱导Th1和Th2型免疫反应,但是IgG1型免疫反应强于IgG2a型免疫反应.此外,DNA疫苗能够提供分别针对血清4型菌株MD0322攻击的保护率83.3%和血清5型菌株SH0165攻击的保护率50%.免疫组免疫保护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DNA疫苗pCgap为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
-
-
-
余云舟;
师丹阳;
孙志伟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分子佐剂具有增强免疫原性的功能,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就是与DNA疫苗所编码的抗原基因共同作用于机体后,分子佐剂的基因表达产物通过一系列抗原递呈途径,调节DNA疫苗抗原基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强弱和类型,提高免疫的效果的一类分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单个复制子DNA载体共表达IL-4和抗原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以筛选有效的疫苗载体用于DNA疫苗的研究;同时确定共表达是递送抗原和分子佐剂有效的方式,能够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可以使抗原和分子佐剂同时表达于一个环境,更好地诱导机体产生强的免疫应答。此外,共表达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疫苗载体的数量,仅仅一个单一载体代替两个载体,更适合于DNA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
-
车勇良;
石运通;
庄向生;
陈少莺;
王隆柏;
魏宏;
陈如敬;
吴学敏;
周伦江
- 《福建省第五届猪病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疫病学分会第五届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ORF2 DNA核酸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PCV2-ORF2,利用T载体对其进行克隆,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双酶切,并进行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菌DH5 α并克隆,经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即DNA核酸疫苗,命名为PcDNA3.1-ORF2。将该核酸疫苗瞬时转染Vero细胞,通过ST-PCR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且将该核酸疫苗按100μg/只腿部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PBS和PcDNA3.1空载体为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分别于首免后第14d和第28d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抗体.取首免后56d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和脑等实质器官,采用PCR方法检测该核酸疫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ORF2核酸疫苗,在体外Vero细胞中得到了瞬时表达,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安全性试验表明该核酸疫苗未整合到小鼠染色体上.[结论]PcDNA3。1-ORF2核酸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并且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