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酮醇

黄酮醇

黄酮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9407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等;黄酮醇的相关文献由902位作者贡献,包括巫秀美、李鲜、解林峰等。

黄酮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407 占比:99.76%

总计:69576篇

黄酮醇—发文趋势图

黄酮醇

-研究学者

  • 巫秀美
  • 李鲜
  • 解林峰
  • 赵昱
  • 曹运琳
  • 邢梦云
  • 方芳
  • 徐昌杰
  • 王凤忠
  • 高丽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丽; 刘伟; 李晓梅; 谭敏; 刘政海; 杨镕兆; 杨兆亮; 纪薇; 董志刚
    • 摘要: 为了解MYBF基因在葡萄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首先对VvMYBF2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然后以红色品种品丽珠、赤霞珠和白色品种霞多丽3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利用qRT-PCR分析VvMYBF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同时测定果实中黄酮醇等次生代谢物含量。结果显示,VvMYBF2编码氨基酸383个,分子质量为42.52 ku,为不稳定的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转运信号,非膜上受体,无信号肽存在,VvMYBF2与VvMYBF1的外显子和Motif数量相同但分布不同;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在果皮、芽、叶以及卷须中表达量相对较高。qRT-PCR结果显示,VvMYBF2基因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果肉和叶次之,尤以白色品种霞多丽果皮中表达量最高;次生代谢物含量分析发现,3个品种的果皮均以黄烷醇含量最高,果肉中总酚含量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果皮中红色品种赤霞珠各次生代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色品种,果肉中表现无规律,这与VvMYBF2的表达量成反比,说明VvMYBF2可能参与调控葡萄果皮颜色;而同为红色品种的品丽珠果皮中各次生代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赤霞珠,这与其VvMYBF2的表达量一致,说明VvMYBF2参与调控葡萄果皮中次生代谢物合成,尤其是总酚和黄烷醇的合成。综上说明,VvMYBF2基因在果皮黄酮醇等次生代谢物合成及果皮颜色形成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张喜; 刘梦琦; 郭怿晗; 李晓洋; 张杰; 刘朝蓬
    • 摘要: 【目的】为探究DNA去甲基化基因MdROS1与苹果叶片黄酮醇积累的关系。【方法】以苹果品种‘嘎啦’组培苗叶片为试材,进行16°C低温处理7 d后,提取叶片中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处理叶片中黄酮醇合成关键基因MdFLS和DNA去甲基化基因MdROS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理叶片中黄酮醇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通过酵母单杂交和生物膜层干涉技术测定MdROS1与MdFLS启动子结合情况。【结果】低温能够促进苹果植物叶片黄酮醇积累和MdROS1及MdFLS基因的表达,MdROS1能够结合MdFLS基因的启动子。【结论】低温条件下,DNA去甲基化基因MdROS1可能通过结合MdFLS启动子促进其表达,从而促进黄酮醇积累,参与苹果植物对低温的响应。
    • 孔兰; 林榕燕; 樊荣辉; 林兵; 方能炎; 钟淮钦
    • 摘要: 为探究杂交兰花色形成的物质基础,以7个杂交兰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初步判断花瓣中色素的类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黄色系品种‘玉凤’和红色系品种‘福韵红霞’中代谢物组分及其含量差异,为探索杂交兰花色形成机理和兰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7个品种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不含类胡萝卜素,除‘玉凤’和‘双艺雅凤’外均含有花青素。(2)在代谢物中检测到160种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3)矢车菊素衍生物和芍药素衍生物是红色系杂交兰‘福韵红霞’的主要花色素成分;槲皮素类衍生物是黄色系‘玉凤’的主要花色素成分,推测花青素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的分流是杂交兰花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 蒲祥; 张喻涵; 兰羽秋; 杨胜男; 胡海鹏; 王广途; 王晗光; 黄乾明
    • 摘要: 《有机化学实验》是药学、化学、生科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目前农业院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未涉及天然黄酮的合成,不利于将基础实验教学与行业科研实际结合。以苯甲醛和邻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在常压条件下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天然活性成分——黄酮醇。联合使用薄层色谱、熔点测定、液质联用、红外和核磁的方法表征了产物。采用“一锅法”将羟醛缩合反应与氧化环化反应结合制备黄酮醇。实验操作简便,过程颜色变化明显,平均产率为74%,可有效引导农林院校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结合,提升综合实验技能和激发学生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兴趣。
    • 王博; 覃富强; 邓凤莹; 罗惠格; 陈祥飞; 成果; 白扬; 黄小云; 韩佳宇; 曹雄军; 白先进
    • 摘要: 【目的】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究夏果与冬果基本理化指标、类黄酮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记录‘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光照度、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数据,在夏果与冬果的幼果期、膨大期、软化期、开始成熟期、成熟期测定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时期果皮中黄酮醇和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结果】气候因子方面,‘阳光玫瑰’葡萄夏果生长前期光照度弱、温度低,后期光照度强、温度高,而冬果与之相反;夏果生长期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大于冬果,但降雨量低于冬果,开始成熟期至成熟期的夏果水热系数高于冬果。基本品质方面,成熟期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冬果,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冬果,果实单粒重、果实横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在夏果与冬果中无显著差异。黄酮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酮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夏果各时期总黄酮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冬果,夏果中黄酮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冬果中黄酮醇以山奈酚-3-O-半乳糖苷为主。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烷醇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夏果和冬果果皮中均检测到8种相同的黄烷醇物质,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 1。夏果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中总黄烷醇含量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 1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果,果实成熟期夏果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 2含量显著高于冬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夏果与冬果的黄酮醇类物质组分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 1是区分夏果与冬果类黄酮物质组分的主要物质。【结论】试验年份‘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基本品质优于冬果。各时期夏果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冬果,而总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冬果。‘阳光玫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黄酮醇的主要成分不同,但二者黄烷醇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 1。冬果中黄烷醇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因此其口感的涩味更强。生长期光照和温度差异可能是引起夏、冬果果皮类黄酮物质组分差异的重要因素。
    • 梅青刚; 姜立春; 游章强; 王淳
    • 摘要: 山柰酚甲基化衍生物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植物含量较少.以资源丰富的山柰酚为原料,经过羟基的苄基保护、O-甲基化和催化氢化三步反应,以79%的总收率合成了5-O-甲基山柰酚.用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二维HMBC谱,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以5-O-甲基山柰酚的图谱为例,讨论并总结了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典型波谱特征.
    • 朱佳意; 唐东芹; 李欣
    • 摘要: 以6个不同花色的小苍兰品种为实验材料,在量化小苍兰花色表型和初步确定花瓣色素类型的基础上,利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花瓣中的花黄色素组成并比较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小苍兰花瓣中鉴定到13种黄酮及黄酮醇物质,分别为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柚皮素、黄芩素及其糖苷;槲皮素及其糖苷是小苍兰花瓣中重要的黄酮醇物质;随着小苍兰的花朵开放,花黄色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小苍兰品种中,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紫色系品种含量显著高于黄、白色系品种,尤其是'上农红台阁'Red Passion'和'Castor',其含量在各发育阶段均表现为较高水平的积累.此外,花色表型为复色的'Red Passion'和'Castor'中上部与基部花瓣的花黄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花黄色素组分的积累与小苍兰花色明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柚皮素、山萘酚及其糖苷与花色红度呈显著正相关;山萘酚及其糖苷含量与花色鲜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花黄色素影响小苍兰的花色呈现.
    • 丁香玉; 王鹏伟; 储昭辉; 赵翔宇; 丁新华; 李洋
    • 摘要: 羟基肉桂酰辅酶A:奎尼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ydroxycinnamoyl-CoA:quinate hydroxycinnamoyl transferase,HQT)是催化茄科植物咖啡酰奎尼酸生物合成最后一步的关键酶.为培育富含多酚物质的烟草,提高烟草品质,通过克隆番茄HQT基因,构建P35S::SlHQT超量表达载体,在野生型三生烟草(SS)中异源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及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对转基因烟草叶片中一咖啡酰奎尼酸及黄酮醇含量进行检测,探究SlHQT基因对三生烟草一咖啡酰奎尼酸及黄酮醇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转SlHQT烟草叶片中一咖啡酰奎尼酸总含量最高可提高14.98倍,芦丁和山奈酚芸香糖苷含量最高可分别提高11.47和9.32倍,且生长表型与野生型烟草没有明显差异;转SlHQT基因烟草叶片中有4种(1-CQA,3-CQA,4-CQA,5-CQA)一咖啡酰奎尼酸,野生型烟草叶片中只检测到3种(3-CQA,4-CQA,5-CQA).SlHQT基因在烟草中的异源表达促进了1-CQA的生物合成且提高了一咖啡酰奎尼酸总含量,同时增加了黄酮醇的生物合成.
    • 林兵; 陈艺荃; 钟淮钦; 叶秀仙; 樊荣辉
    • 摘要: [目的]花色变异对丰富观赏植物花色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花色变异的不确定性,使其变异机理尚未弄清.荷兰鸢尾是重要球根观赏植物,通过探索荷兰鸢尾蓝紫色野生型'展翅'及白色突变株'玉妃'的显色分子机制及色素积累差异,为花色变异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UHPLC-QTOF-MS)方法测定荷兰鸢尾2个品种花的花色素苷和黄酮醇的种类及含量.以荷兰鸢尾'展翅'和'玉妃'的旗瓣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差异基因.以2个品种花发育不同时期为材料,对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及其衍生物在蓝紫色花中积累,在白色花中几乎没有积累,而黄酮醇类物质在白色'玉妃'中含量上升.RNA-seq结果表明,共获得46485个unigenes,其中27073个unigenes被公共数据库功能注释,占全部unigenes的58.24%.获得70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85个基因在'玉妃'中上调表达,216个基因在'玉妃'中下调表达.花色素苷途径中,2个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和1个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基因有差异表达,分别命名为IhDFR1、IhDFR2和IhFLS1.白色'玉妃'中,IhDFR1和IhDFR2下调表达,IhFLS1上调表达,导致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降低和黄酮醇积累,使代谢流由花色素苷转向黄酮醇.3个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IhDFR1和IhDFR2在蓝紫色花中随着花的发育表达量升高,在白色花中均低表达,IhFLS1在白色花中随着花的发育表达量升高,在蓝紫色花中均低表达,与RNA-seq结果保持一致.[结论]白色'玉妃'中,IhDFR1和IhDFR2的低表达,及IhFLS1的高表达,使花色素苷积累受阻,部分代谢流由花色素苷转向黄酮醇,导致花色由蓝紫变为白色.
    • 李吉顺; 吴红林; 朱子豪; 吴光旭; 李天磊; 潘卫东; 吴松
    •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杨梅素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方法 以天然产物杨梅素及杨梅苷为起始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多步保护和脱保护方法等对其C-3、C-5、C-7位羟基以及C-8位进行选择性结构修饰,合成了一系列杨梅素衍生物,采用抗总氧DPPH模型对其进行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 与结论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高分辨质谱确证.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11个杨梅素衍生物具有比先导物杨梅素及杨梅苷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发现在杨梅素C-8和C-7位修饰可以显著提高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IC50值范围为6.71~10.98μg·mL-1.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杨梅素抗氧化活性关键结构和主要修饰位点,为后续深入研究构效关系提供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